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ID:lixiangjizhe)。
撰文 张洋
4 月 21 号这天,对于南方某著名医科大学的肿瘤科在职研究生小李来说,天几乎塌下来了。几小时前,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宣布撤回 107 篇发表于 2012 至 2015 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些论文来自 125 家中国研究机构,4 个国外机构。论文作者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涉及 524 名医生,就连协和、上海华山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湘雅一、二、三院等顶级医院都未能幸免。
而小李就是其中一篇论文的署名作者,他告诉我,他对这篇论文的研究有一定贡献,他说,“但是投稿什么的我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稿的,录用之后还没拿这篇文章评优评奖,论文事件爆发后,每时每刻惶恐不安”。
小李并非杞人忧天,论文风波发酵引发学术界业内强震,中科协负责人在 21 号约见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认为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的确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理应对此承担责任。然而中科协的表态不仅没有获得“讲公道话”的评价,反而被舆论广为批判为推责和缺乏自省态度。
【同行评议是怎么回事】
很多杂志在接受投稿的时候,会要求作者提供几个同行评审人的联系方式供编辑联络,因为编辑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专业,专家大牛参与评审类似于担保或审核性质。施普林格编辑总监表示,同行评审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
正常程序,作者附上审稿人的联系方式,期刊可以选择是否采用这个审稿人,也可以采用自己的审稿人,作者跟审稿人可以认识也可以不认识。
有些医生由于不了解国外期刊的投稿程序,也担心英文翻译的不标准,所以会寻求第三方公司的帮助,第三方公司为了提高刊发率借以更多的拉来客户,利益驱动下,关键的审稿人一项,第三方公司会提供虚拟专家,提供自己的邮件地址完成审稿。
据了解,本次遭到撤稿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三方公司操刀。
【后续处理】
论文造假和论文审稿人造假还不属于一码事,但是可以统称学术造假。“对于学术造假,学校将根据最终调查结果给予严肃处理”,一位大三甲医院的院长告诉我。最严重的处理情况,涉及到科主任将会撤职,“晋升用过文章降回到原来,奖励全部扣回,基金全部返回等等,基本上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未来没有了,今后晋升基本无望。”
目前国家卫计委暂未有公开回应,本人询问,处于“已读”未回状态。
【深层次的原因】
这次论文撤稿风波,有很多基层医生认为不能仅仅单纯看待为学术不端,“论文作为医院排名的最重要指标,以此来强迫医院搞基础科研,发论文,压力层层下压,最终就落到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生身上。医生本来看病就很忙,还要被迫花大量精力去养小白鼠,做基础科研,这样其实影响了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医生专心致志的看病,研究临床问题,阻碍临床能力的进步。”
还有医疗业内人士私信谈了自己的看法:“就临床医学这一块,很多已有的医学知识都没时间好好去消化,用于实践。却要被迫去研究很多跟临床不太相关的基础研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分工与合作的演变过程,用不着每个人都炼钢,也用不着所有医生都搞科研,科学发展本来就是由少数精英推动的,应该让更有时间和能力的专门从事实验的医学家去引领医学研究。就好比:一个厨师用不着整天想着怎么创造一种新的水稻品种,怎么在海水中提炼出新的盐,怎么创造出新的食用油,可能会更有精力做出美味的菜肴。
【专家说法】
为进一步了解医疗业内专家的说法,我联系了多位大三甲医院院长以及业内专家,其中有三家医院有医生涉及本次撤稿风波。
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兼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
学术造假必须唾弃,对于中国学者和研究者出现这样造假尤其现实原因,语言水平问题、投机取巧心理、也包括科研时间问题等等,形成了这次和以前的相关事件,作为管理者、科研工作者都必须以此为戒,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但是国外一些杂志(这些出问题的),没有编委会,没有固定编委,要求作者投稿推荐、提供审稿专家,代投公司自己虚拟专家,提供自己的邮件地址,完成审稿,杂志给刊登!这样的杂志稿费相对来讲比较高!但是是 SCI!
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要用国外可以买卖的评价体系去评价,这就是现实,其实和晋升管理都没有关系。
饿了就可以抢东西吗?没有钱就可以偷东西吗?别人的东西能随便拿吗?最大的收益人是杂志,即或现在也没有受害!最大的受害人是单位,名誉受害!拾金不昧是个人素质,路不拾遗是社会制度。
南通大学副校长兼附属医院院长高建林:
应该说和职称晋升制度有关系,近年来有所改进,但尚未到位,不论医院等级,不论医生特长,过于追求 SCI。其实我们国内对医院、学科、学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与制度都如此,真正能量化评价、予以采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标。
当然,这次事件还需要一个观察和甄别的过程。撤稿的原因可能有几种不同情况:
1、例如完全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从内容到投稿都造假,这是最恶劣的情况;
2、例如内容是自己完成的,甚至还可能是完成得不错的,但为了省事或提高命中率而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代为投稿,只是第三方采用了造假手段,这些作者责不可恕但还算情有可原;
3、例如根据杂志编辑部要求,从该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章的作者中推荐评审专家,而这些专家恰巧就是第三方代理机构刻意包装出来的的假专家或假邮箱,论文作者不明实情而躺枪。
当然也还可能有其他状况,这个领域比较复杂。此次涉及到的作者已有人与杂志社联系提出申诉。至于其责任如何,目前尚不宜一概而论,需要进一步调查,应该能有明确的结果。如果确实存在主观造假情况,必须严肃处理,此风不可长,此风不能容。
南华大学校长助理兼附属二院院长罗志刚:
逼良为娼的结果,体制与既得利益者的问题。我一直反对医院医务人员搞基础性研究,被大学某些领导认为我缺少高雅基因。所有的评判体系都往这方面靠拢,也没有办法。医生不开刀,写文章可以变成知名专家,而扎扎实实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不到好看,所以中国有了一批“口腔”外科医生,键盘教授。
深圳儿童医院副院长麻晓鹏:
到目前为止我们医院还没有涉及。论文造假肯定是不允许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弄虚作假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这不光是道德品质的问题,造假的论文还有误导他人的害,应该有所惩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这个事件也反映出国内目前晋升、升职的评分体系也是有问题的,让许多医务人员“逼良为娼”,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怎么从根本上杜绝论文造假。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黄建生:
多方面原因,以前论文是晋升硬指标,虽然现在不是,但领导要出业绩,单位要评先,个人出名,慢慢会好的,毕竞医生不会再走独木桥了。
论文造假其实是实验数据和结果造假,这是全世界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制度原因,有人性的因素。以前我国医的晋升制度和单位排名评估标准,论文是最重要的指标,这更容易诱发研究数据和结果造假。目前国家在医生晋升的论文条件要求方面做改进,相信慢慢会好一些。但是,只要存在医院、院校排名评估,这种现象很难完全避免。这种现象这几年在咱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一样有出现,毕竟还涉及人性和个人素质。随着医改深入,医生会有更多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想这种现象会有改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病区主任张晓东:
中国文章遭遇大量被撤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中国的学者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致使踏踏实实的研究者投稿困难或被质疑,这反应出四方面的问题。
1、中国文章造假的确存在,以往更严重,现在还比 10 年前好了很多,这也是中国特色吧,造假者低成本,处罚不严格是大范围造假猖獗的原因之一,连学历都造假何况文章,在国际上已经臭名昭著,也是为什么每年数以亿计的研究经费投入并没有多少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2、目前过度依赖 SCI 文章晋升职称、申请课题等的评价体系也是推波助澜的原因,前几天刚刚吐槽北医系统破格评教授的苛刻条件就是典型。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临床医生以 SCI 文章论英雄的确难度太大,但这又是评价医生和医院的指标,致使很多研究造假是医院集体行为;
3、国外的杂志也是有些过度草木皆兵,对作者的邮箱都“特别关注”也是夸张,不过我们也是理亏,谁让你们作假在先也怨不得人家;
4、去年发表一篇国外文章,尽管 3 年前就网站注册但还是伦理证明、知情同意一样不能少,推荐认识的美国知名专家审阅才得以顺利发表。前年与国家 CDC 合作在 nature 上发表文章早早就准备好了伦理材料和标本库证书等等,但没有要,原来是研究的合作者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免疫室主任—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看来以后要想发 SCI 文章需要走“后门”提高信誉了,悲哀呀!悲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林:
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不单是普通的治病的医生,而应该是医学科学家,医学教授,医疗技术得创新者。因此,无论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创新,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总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几把刷子。而且,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都开始担当大国责任,科学领域,医学领域也不该例外。所以,中国一流的医生,一流的医学科学家,要有和国际接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准备,科学准备和理论准备。从这个角度讲,发更多的国际高水平论文,很有必要,对国内一流医院的医生来讲,是必须的。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所有医生都要求国际论文不现实,不真实,必然会导致一些水平不够,研究不深,又想获得更多利益的人不诚实,挺而走险。对此,国家层面,不应在职称等个人利益相关的项目评审中一刀切,二三流的医学院,基层医院,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应该和国家医学中心有区别,有侧重。个人层面,诚实是最重要的。没有那样的水平,就不要呆顶级医学院,而且还什么都要拿到手里。放下身段,到基层去,到单纯的不要求科研论文的医院去,做一个一流好医生,没什么不好。至少不会因为造假,为自己埋下终身提心吊胆地雷。
【最后要说】
从各方观点来看,业内专家对学术造假都坚决反对,作者如果最终造假属实不能姑息。但是另一层面也应看到,职称评审的问题上存在体制僵化,医生水平评判体系唯论文定论,这也许才是值得高层重视并改进的地方。
论文撤稿风波发酵,也有些媒体直接查出所有医生名单,并且冠以”有你跪求过的名医吗?”为标题,这种带有煽动医患对立性质的言论我认为并不符合新闻规范,也违背新闻原则。
论文同行评审造假和论文造假不是一回事,每个署名作者的责任也并不明晰,有的还在申诉过程中。论文造假和医疗水平也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媒体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抡棒子,只能进一步加深患者的不理解和对立心理。
在那篇“有你跪求过的名医吗”的新闻评论下面,一个接近 4000 人点赞的评论,已经说明一切。
这样的话,让我觉得这么久以来为医患关系和谐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
阅读更多
内容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