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拼刺刀厉害是出了名的,再加上中国军队武器落后,弹药匮乏,
甚至七个中国军人的伤亡才能换掉一个日本士兵
,也只能与鬼子拼刺刀才能减少伤亡,毕竟冷兵器战争大家的武器装备差距能没这么大了,有差别的只剩下人的因素。
但是中国的落后不单单是工业上的,中国士兵缺乏训练身体单薄,就连步枪都比日军的三八大盖短很多,
日军虽然个子矮,但是营养充足肌肉发达
,平时训练甚至用活人靶,再加上他们武士道精神的洗脑,对我们的战士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日军这些对中国的优势到了苏军和美军那里,却是他们最大的缺点。先看看苏联是怎么教训日军冲锋的吧。苏军与日军的第一次交手是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争中,那时候日本的关东军全都是日军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引以为傲的全机械化师团第23师团和安冈支队,越过边界向苏蒙军阵地发起进攻,日军依然是采用步兵冲锋的战法。
但是苏军并没有给日本人表现东洋刀法的机会,当初战无不胜的关东军显得不堪一击,苏军大集团步兵坦克空军协同作战,还有大口径重炮的掩护,普遍手持弹鼓供弹冲锋枪的苏军轻易击溃了日军步兵主力。
战斗中,日军第1坦克师团参战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几乎全被击毁。日军全国就一个装甲师团,再说日本的坦克根本就是铁皮盒子里面放了个机枪。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优势明显的火炮力量在苏军大口径炮重炮的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数量,射程,弹药全部占下风。
三
天后,日军炮战以失败告终。
无奈,日军只有发挥武士道精神,又开始了自杀式的白刃肉搏,第二十三师团最终伤亡达到了80%!
观战的德国武官在发给国内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顶多处在一战初期!
这次失败直接改变了日本的二战总体策略。
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更是残忍,用来对付日军的就臭名昭著的m2火焰喷射器。在残酷的夺岛战争中,日军全部隐藏在地道和暗堡中,在明处的美军伤亡极大,一旦先头部队进攻停滞,就会被日军反冲锋打退。丛林中单兵间距又很短,那些抱着玉碎心态冲上来的日军,美国士兵根本拦不住。
1942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教授路易斯.菲塞尔发明了凝固汽油。他是在汽油中加入稠化剂调制而成,有粘性的流动胶体,并不再是之前的油状物。采用凝固汽油作为喷火器燃料,其喷射的火柱不但可产生1000℃左右的高温,而且火柱能沿堑壕和坑道内壁拐弯、漫流、飞溅、粘附燃烧,达到直瞄火器难以达到的纵火和精神震撼效果,并能粘在其他物体上长时间燃烧。
用来对付自杀式冲锋和藏在暗堡中的日军最合适不过了,伴随着惨烈的叫声,每名想冲上来的日本士兵最后都是被活活烧死。这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惧,已经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帮助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