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在下王焱
王焱:90后作者。微信公众号:在下王焱(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成都市两会建议议程、日程安排来了 ·  18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双彩虹刷屏!绝美画面惊艳全岛 ·  昨天  
新加坡眼  ·  2025年F1新加坡大奖赛演出阵容曝光!权志 ...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四川发生地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在下王焱

雍正皇帝:如君不知帝王苦,劝君莫言帝王过

在下王焱  · 简书  ·  · 2017-12-13 10:15

正文

雍正

01

人活着就是一个等死的过程,这个道理貌似再简单不过。可操蛋的是有些人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比如,雍正皇帝。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很奇特的心理现象,姑且称之为八卦。这种心理现象的表现方式无非就是对别人遭遇的关注与非议。而关注的目的就是为了非议,尤其是对过得比自己好,干得比自己好的人,一旦对方出了事,倘若不站出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一番,心里总感觉会吃亏似的。

在古代,社会上提倡的做人根本是:养德、静口。

什么叫养德,何为德?

我觉得,古人说的这个德,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现下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就是素质太差,层次感太低,看谁都感觉不顺眼,看谁都感觉在装逼。总是要在背地千方百计的把日子过得自己好的人,工作干得比自己好的人搞一下,非议一番,似乎才能心安理得,似乎才能找到平衡感。

可我想说的是,是个人谁都有做错走窄的时候,别人可能会需要我们的指点和评价,但不需要我们的指指点点和胡乱评价。更不需要没品没底线的人无限度夸大事实,肆意诋毁。

譬如到今天还有些自命不凡的人,冒充学者、有识之士,在微信群里大放厥词,强分满汉,说什么甲申之后无中华的胡话,对清朝统治者全盘否定,不分青红皂白的一棒打翻。这种现象,尤其使我不能忍受。

而这些人否定满清统治者,诟病雍正皇帝的罪名,无非就是说他阴谋篡位,死在女人肚皮上等等。

作为一度痴迷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我,也算对雍正皇帝有过一些了解。故此上,不得不就雍正皇帝“继位”和“死因”的事情撰文说上一说。

02

雍正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他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又如,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对于后人来说,提起雍正皇帝,最具吸引力,话题,谈资的,无非就是他的死因和帝位继承的合法性。

后世涉及到雍正生平事迹(包括帝位继承和死亡之谜)的小说和影视剧,更是多如雨后春笋,参差不齐。

小说首先当属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神剑惊天刺雍正》、《江湖三女侠》。

影视剧当推近几年播出的《步步惊心》和《宫》系列,以及此前由央视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在1999年上映期间,曾一度红遍大江南北,火爆程度,一时无两。就连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都一度被圈粉,成为这部剧的死忠粉。

千篇一律的是,但凡涉及到雍正题材的影视剧,必然都不会放过观众对于雍正皇帝的两个关注点,即皇位继承和死亡之谜。

而欲知这两点的真实度和可靠性,就不得不说雍正皇帝的人生经历和相关信息。

03

雍正皇帝,名叫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第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是清朝继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之后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

康熙三十七年,雍正受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受封和硕雍亲王。太子胤礽二度被废后,雍正积极经营争夺储位。这就是康熙后期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涉及到的人物有: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逝北郊畅春园,享年69岁。

同年,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04

关于雍正帝位的合法性,从雍正年间起,相关谈论便不绝于耳。

据说,康熙死前立下遗诏:皇位传十四阿哥。后来被雍正抢得先机,篡改遗诏内容,改“十”为“于”。于是遗诏内容变成了:皇位传于四阿哥。

虽然史学界对雍正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说法是不成立的。

因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雍正篡改遗诏一说。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传位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假如康熙留下遗诏,内容也应该是这样的才对:传皇位于皇十四阿哥。

试问面对:皇位传皇十四阿哥。这样的遗诏内容,雍正还怎么改“十”为“于”,真要改了,那内容岂不变成:皇位传皇于四阿哥。明显狗屁不通吗?那还改它作甚,反不如撕掉重写的好。

由此可见,遗诏改诏篡位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再来看雍正死因。

05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时,清世宗雍正皇帝逝世于圆明园行宫,死因不详。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就挂掉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挂掉的,史料没有记载。

宰相张廷玉的私人记录说,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

皇帝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关于雍正人品的传说和评论颇多,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猜疑,于是各种不得好死的说法就这样相继诞生了。

总结起来也无非就是病死、暗杀、丹药中毒、吞噬春药几种说法。

我们一一来看。

06

一、病死说:

这种说法认为雍正“是中风死去的”。但这个论断需要相关史料证明。

二、暗杀说:

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当时有一位侠女叫吕四娘(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江湖三女侠》就取材于此,小说的女猪脚名字就叫吕四娘),吕四娘的父亲和爷爷都因文字狱被雍正杀害。为报仇,吕四娘潜进皇宫砍去了雍正头颅。这便是民间传说的“雍正无头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