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现今时代的我们对于母乳喂养孩子,已经成为了最自然不过的观念。然而,这样的观念,直至20世纪60年代,医生都尚不承认母乳比起奶粉来有什么优势,认为母乳不过是某种低级的东西。
《女王玛利亚·卡西米尔及其孩子》Jerzy Siemiginowski-Eleuter油画,1684年,波兰维拉诺宫藏
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就痛批这种“回路错误”,他认为这些医生犯了混淆“无证据表明母乳的优势”与“证据表明母乳无优势”的错误,实际上那时候的医生没有找到母乳与其他替代品的差异,就认为母乳喂养毫无道理。
这种无知的推理就导致了,婴儿时期没有得到母乳喂养的人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如可能患上某种癌症,因为医生们一定没有发现母乳中的其他营养成分。而且,母乳喂养能够降低母亲患乳腺癌的风险。
我们暂且不去从医学角度来讨论母乳的好处,而是从人类史的角度看看母乳喂养的形成过程。
哺乳与受孕不可兼得
在人类发展的早起阶段,人类(女性)亲自哺乳孩子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在动物界,也大多数是由单亲母亲(偶尔也有父亲)来喂养孩子。
我们都知道,女(雌)性在哺养阶段,会因为激素分泌导致长达好几年的哺乳性闭经,也就是说在喂奶阶段,女性是不能在此期间再怀孕的。人类基因的如此设置,也让在人类营养无法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确保已经生下来的后代能够成活。也不至于频繁的生育导致人口急剧增长,使得族群难以为继。
犹太人的法典里就规定:“新生儿必须哺乳24个月,不得提前断奶。”这也是为了保证上一胎的成活率,和限制整体种族人数的一项规定。而不是犹太人看到了母乳哺养的好处,有先见之明。
奶妈在人类历史中作用
然而,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掌握一定物质资源的男性的伴侣,开始不再亲自喂养孩子,而是交由旁人(奶妈)带养,中断了哺乳期的女性,则可以很快再怀上一胎。从古埃及到古罗马人中,很多贵族妇女就雇佣奶妈喂养孩子。
中国古代也同样如此,《礼记·内则》规定天子、诸侯、大夫之子有资格请乳母喂哺,士之子必须由母亲自己喂养。这也显示了在上层贵族与中底层贵族之间的差异,从礼治上确定了天子、诸侯、大夫有权减少女性哺乳周期,从而多生养孩子,而士以下的阶层则可能需要登上一年或几年之后才能再此怀胎。
很多历史学家把这种请奶妈喂养孩子的举措,解释为贵族认为哺乳不适合贵族去做或有违礼仪的事情,其实是没有看到交由奶妈喂养的实质,就是为了能缩短生养下一个孩子的周期。
路易十四与其奶妈,Charles Beaubrun油画,1640年,凡尔赛宫收藏
奶妈在历史上通常由下等人充当,在此强调一点,很多人以为奶妈必须是自己生养了孩子的人充当,其实也并不一定。在哺乳期外的女性乳腺发育、分泌乳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需要对乳房的一些相关神经刺激,就能够释放激素的纤体,导致泌乳,所以男性也时常泌乳的事件发生。
最新医学实验显示,多数养母在3-4周开始后就分泌一些乳汁,在古代人们通过玩具娃娃或者孩子放置于胸部就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因此,奶妈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才能哺乳他人的孩子并不一定如此。
而且人类和动物界的杀婴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入侵者在将一个族群、部落或是城市占领之后,通常举行的措施就是杀婴。将处于哺乳期的婴儿杀掉,一方面避免了敌手潜在的竞争者,也能够在女性停止哺乳之后,再次受孕。
卢梭为何提倡母乳?
直到卢梭时候, 从《爱弥儿》里提倡母乳喂养,才在法国宫廷中开始风靡。为何风行了若干年的奶妈喂养,仅凭卢梭的一本书就能够开始成为一种风尚,贵族就能够乖乖放弃了缩短怀孕周期、多生养子女的传统?
任凭启蒙时代的卢梭怎么厉害,进行母乳喂养还是没有说服力的。当然,从教育的角度来提倡母乳喂养没有错,但重视传承和生养更多的贵族们怎么能够放弃这个观念呢?
《爱弥儿》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那我们应该研究以下18世纪下半叶,医学和人口以及经济发展的情况,才能确定卢梭的说法是否值得提倡,以及为何受到了提倡。
首先,要实施母乳喂养,那么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医学应该有良好的发展,婴儿的死亡率和早夭率的降低以及预期寿命增加。
1749-1759年的10年间,每15个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出生后不久夭折;到1799年,这个可怕的比例锐减至每118人中死亡一人;同期的产妇死亡率从26.7‰下降为2.4‰
[1]
。
还有就是18世纪欧洲人预期寿命的增加,以英国为例
[2]
:
由此看来,18世纪的医学进步的还不错。所以也导致了生育率的提高和生育时间的提前:
但别着急,人口增长方面的实际情况呢?
由上图可见,经历了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之后,18世纪欧洲人口恢复增长,在卢梭出版该书的年代,欧洲人口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18世纪末期,马尔萨斯就已经出版了《人口学原理》,警示人们: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因此,从人口方面看,欧洲已经有太多人了,再不进行节育措施恐怕粮食要不够吃了。而卢梭提出的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口压力,减少生育频率,从而降低总人口规模。看来人口增长方面的动因也是说得过去的。
1776年,也就是卢梭发表《爱弥儿》不久后,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18世纪也被看作是工业革命开始出现节点所在,因此欧洲经济开始大幅度增长
[3]
:
资料来源: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Table B-21. 纵坐标:1990年国际元
经济的增加、人口的增长和医学的发展,都让女性单纯地沦为生育工具的时代已经过去,在避孕尚未有效的18世纪,以母乳哺养代替避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措施。因此,卢梭在这个时代提出来的呼吁,才能得到社会中名流阶层的支持。
从鄙视到提倡
母乳喂养到了19世纪,随着配方奶粉的出现,以及人类对于科技乐观精神的崇尚,西方却从20世纪初开始对母乳喂养进行鄙视,认为是下层人、没有文化人的行为。所以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直至20世纪60年代,医生对于母乳没什么优势的观点。
20世纪初人类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1919年天然胶乳避孕套以及配套的自动生产线出现,使得避孕套的价格大大降低,越来越普及
[4]
。由此,母乳喂养进行避孕已经不再是一种刚性需求,加上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乐观主义精神,使得人类越来越多地相信,实验室合成的奶粉等可以取代人类的母乳。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工业革命将女性从事家庭职业赶出到工厂、办公室上班,因此也鼓励让女性脱离哺养、看护婴儿,走向自主,从事生产活动。
然而,人类又在1960年代,代替母乳的替代品使用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也是由此开始,妇女们组成协会提倡母乳喂养,联合国卫生组织也开始倡导。很多人以为这些发挥了作用,其实是因为1970年代出现了全球经济滞涨情况,失业率剧增,女性也只能回归家庭,重新操起哺养婴儿的重任来。
时至今日,中国的母乳喂养率为20.8%
[5]
,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8%左右。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在人类史中,通过母乳哺养调解人口和经济压力的功能,然而她们所面临的困境依然是,母乳喂养与工资收入的权衡。社会还没有发展到,男性把哺乳当作一件辛苦的职业,和消耗很多能量的事情。或许戴蒙德在《性趣探秘》提出的由男性哺乳有些许道理:
我们已知人类的进化使得女性哺乳的专职在生理上已是摇摇欲坠,在人们的心理上也将有同样的效果。
我们已经有能力对进化进行反向选择,那么男人哺乳会不会成为另一种可以选择的可能呢,从而改变社会对于女性哺乳的偏见。
总结
在回顾了母乳哺养的历史后,我们看到,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人类部落早期为了避免人口过多,通常采用长时间的母乳哺养。到了农业社会,大规模国家和城市出现之后,为了增加存活后代的几率,贵族也愿意减少哺乳或由他人代哺。而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的增进和避孕技术的提高,母乳不再成为避孕手段,科技进步却让母乳哺乳成为一种过时的风尚。20世纪后半叶,我们渐渐认识到了母乳的营养成分,以及经济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亲自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