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青岛拍片,我就给谁钱”,这是王健林在2014年喊出来的豪言,指的是万达将和当地政府共同设立基金,为来影都拍摄的剧组提供的补贴政策。在《三声》几个月前来影都时,补贴曾是关注的焦点,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去聊它了。
曾在影都拍摄过电影的制片人赵春霖表示,电影的补贴手续要等到影片定档后才能走程序,“靠不靠谱要等到时才能知道”。但那时,可能万达与融创已经完成交接,补贴政策如何落实还没有说法。
政府的态度同样难以揣测。据一位接近青岛市政府的人士对《三声》表示,影都项目的相关政府官员目前都绝口不提影都,“都不想沾这个边,怕将来承担责任”。
在他看来,为了引进东方影都项目,青岛政府曾给予万达大力支持,包括星光岛填海项目,以及较低的土地价格,如今东方影都遭遇“变卖”,对青岛的招商引资和发展电影产业而言也是一次挫折。
在贺志宝的描述中,青岛建设“影视之城”的口号已经喊了13年。而这种意愿同万达在近几年文化旅游产业的布局形成契合点。万达曾在2008年提出主动转型,从商业地产转向文化旅游,文化成为转型关键。同样,在全国处于第一序列的城市做产业升级时,文化是许多城市共同发力的产业,青岛则在近年定下了“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的目标。
从全国来看,青岛以及整个山东,文化(影视)产业基础并不算强。除去山影集团撑住山东的电视剧外,“这么多年,都没有出过一个票房过亿的作品”。
贺志宝说黄海电影过去更多的是与地方政府合作,但目前已经走商业化发展路线,他举例说,去年公司拍摄了一部惊悚片《夜闯寡妇村》。
在贺志宝看来,青岛发展影视产业有两个困境,一是离北京文化圈太远,无法同其产生互动,二是虽然前来青岛拍摄的剧组很多,但拍完就走,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将其留下。
而在青岛影都自2013年宣布启动开始,贺志宝看到了青岛在电影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万达建设世界一流的摄影基地并吸引好莱坞剧组过来拍摄的同时,还与政府共同成立基金提供补贴政策吸引国内剧组。
在公开报道中,补贴由青岛市政府和万达集团各出一半资金,成立规模为 50 亿元人民币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2017年开始,连续 5 年每年投入资金 10 亿元,用于补贴符合条件的优秀影视作品。
据贺志宝介绍,青岛市政府为发展文化产业每年还有一笔2亿的扶持资金。但他认为,无论是专项基金还是扶持资金,落地执行都过于缓慢。
“政府对青岛影视文化的产业的扶持,迟迟都没到位。”贺志宝强调自己是青岛影视产业里唯一的一位政协委员,“今天我说这些话不代表我自己说,我是代表青岛市整个民营影视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