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深科技控
科技控--最专业的科技微站。每日搜罗综合门户、媒体资讯、博客观点、电子商务、技术编程、站长资源、移动互联、素材设计、视觉设计等热门的优秀科技网站,与搜索完美结合,提供最简单便捷的科技资讯分享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36氪  ·  一位县城「贵妇」的春节消费记录 ·  昨天  
新浪科技  ·  【#何小鹏开工信谈及DeepSeek#:AI ... ·  昨天  
冷眼局中人  ·  解构DeepSeek-R1:一场AI效率革命 ... ·  昨天  
冷眼局中人  ·  解构DeepSeek-R1:一场AI效率革命 ... ·  昨天  
新浪科技  ·  【AI界“拼多多”DeepSeek国内外刷屏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资深科技控

志阳科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组建石墨烯“一条龙”

资深科技控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19 20:34

正文

4月18日,志阳科技中国石墨烯应用技术发布会在江西省共青城市举行。发布会上,志阳中国石墨烯研究院揭牌,并宣布志阳科技石墨烯单套设备年产100吨高产量、高质量、低成本石墨烯粉末正式投产。

这次首秀,对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志阳科技来说,是推出 “中国石墨烯旗舰计划”、打造“中国烯谷”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断链 ——石墨烯产业链的鸿沟

被誉为 “新材料之王”、“黑金”的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目前世界上最薄而又最坚硬的材料。

由于具有超薄、超轻、超高强度、超强导电性等优异性能,石墨烯被视为革命性新材料, 在微电子、物理、能源材料、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前景广阔 。然而,如果没有好的应用技术,出不来好产品,所谓的带来产业革命也只是画大饼而已。

早在数年前,边工作边读博的志阳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宫非就发现,涉足石墨烯的工厂和高校只了解自己的领域:在学界,科研人员不知道业界具体需要怎样的石墨烯应用技术;在业界,许多企业面对技术转化成应用产品的难点素手无策。

如此一来,科研与应用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横亘在石墨烯产业链上。

宫非指出,如此现状并非偶然。一方面目前石墨烯从业者多是学者出身, “他们可以写出一篇好论文,但却不见得可以做出产品来”,另一方面由于石墨烯是要与其它材料制作成复材的,因此非常依赖后段工艺,“如果不去与客户确认产品需求,不到工厂去与业者讨论工艺怎么才能做出好东西,光说石墨烯是超级材料也是枉然。”

不仅国内如此,就连最早制备石墨烯的英国,很多企业也没能开发出很好的石墨烯商业应用产品。

近年,中国对石墨烯产业的政策扶持、资本投入、研发推进正如火如荼,断链的尴尬局面等待被突破。


桥梁 ——志阳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

志阳科技,正是在中国石墨烯业界最先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领先者。

面对石墨烯产业的断链现状,志阳科技选择了在学界和业界之间做沟通桥梁,连接起生产、二次加工和成品,结束了断链的尴尬局面。宫非由此戏称自己是 “项目经理”、“经纪人”。

宫非表示, “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要从应用发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拥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志阳科技,站在“消费者角度”,选择直接从解决方案入手,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石墨烯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宫非说: “志阳不卖材料,卖的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找到痛点、解决痛点,然后一起找到适合的合作模式。

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事例。安徽一家全国领先的铝合金电缆企业在执行某电网项目时遇到了技术瓶颈,十分棘手。根据该企业提出的需求,志阳科技很快就拿出了加入合适的石墨烯材料的解决方案 ——做成“烯合金”电缆,不仅解决了该项目的痛点,还收获了资源回收更加方便、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等优点。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仅在民生领域,志阳科技即将推出的 石墨烯充电宝、石墨烯固态薄膜电池、石墨烯导热涂料、石墨烯口罩、石墨烯保暖产品等等,未来将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一条龙”——中国经验输出全球的目标

目前,国内大部分匆匆上马、重复建设的低端石墨烯企业依然停留在 “技术者思维”,并未转变到“消费者角度”。它们固守传统的“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推出的很多应用产品仅停留于概念和炒作。

志阳科技 独辟蹊径,制备石墨烯采干式制程,做到无酸水排放,除了具备量产及成本优势外,最大的突破是找出与不同材质间界面解决方案,所以应用领域可以无限延伸。目前,志阳科技已经开发出七代不同的制程工艺以及超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