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约稿,首发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杂志2021.01,有修改。
有人说,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我其实很疑惑:既然都一样的话,那人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去谈恋爱,要结婚,要通过感情建立亲密关系呢?随便找个不就行了吗?那还结婚干嘛?
那是不是爱自己就够了,自己爱自己了就不需要伴侣了?是不是我成长到一定地步了,我就洒脱了呢?
道理上无懈可击,但感觉上又不符合常识。哪里的问题呢?这得从伴侣是干什么的说起。
伴侣的重要功能,就是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
比如说,当我们感觉到孤独的时候,需要有人陪伴。当我们感觉无助的时候,需要有人支持。当我们感觉害怕的时候,需要有人给安全感。当我们感觉到喜悦的时候,需要有人分享。当我们感觉到自卑的时候,需要有人认可。在我们感觉自己有些不好的时候,就需要被爱了。
内心深处,越是感觉自己不够好,就越是需要被爱。越是感觉到自己掌控不了生活,就越是需要被爱。
被爱本质上来说,就是安抚了我们内心的无助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心越是强大的人,的确越是不需要被爱。我毕业那年,刚去北京发展,一个人租房子特别孤独,工作很不顺利特别自卑,那个时候很渴望谈恋爱,渴望有个人能懂我、安慰我、陪伴我,跟我一起面对。那种异乡的孤独和困难,让我特别难以承受。后来我发展好了后还是在北京,有了很多朋友、粉丝、钱,我的兴趣明显从谈恋爱转向了工作。从内心来说,重心就从找个人来满足我变成了追求自我实现。
那是不是我就不需要感情了呢?工作之余,我还是会孤单。没有婚姻,我还是会焦虑。看到自己的短板,还是会自我怀疑。我还是有很多需求,无法自我安抚。
一个人只要拼命爱自己,他内心的确会变强大,对感情的渴望会变小。理想状态下,只要他足够爱自己,他的确不需要任何感情了。
但绝对的内心强大是个伪命题。这是人类的一个bug,理想状态就跟绝对零度、物体运行到光速、反比例函数一样,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到达。人的局限性决定了他有“两个不可能”:
不可能所有地方都爱好自己,不可能在所有时候都爱好自己。
你可以给自己任性地买吃的、穿的,却可能无法任性地接纳这样的自己。甚至你可以足够有钱买大房子,却无法给自己足够陪伴。你可以沉浸在事业里不觉得孤单也不需要朋友,却很难在生病的时候不感觉到无助。你也无法在所有时候都顺风顺水没有烦恼,也无法对所有问题都有羽扇纶巾、谈笑风生的能力。面对大自然,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无论你怎么爱自己,你都无法一个人有足够抗衡的勇气和能力。
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要跟另外一个人结盟。
在你不能爱自己的那些方面,在你不能爱自己的那些时候,另外一人的爱,可以补充上你爱自己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伴侣,他要在我无法爱自己的那些时候来爱我。
你也可以跟很多人有感情,但这也意味着多角关系丧失了稳定性也无法满足安全感。
我能爱自己的部分,就不需要他爱。
比如说我很认可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我就不需要他认可我这些。我能轻松赚到足够的钱给自己安全感,我就不需要他有上进心来爱我。可是我不能爱自己的时候,他也不爱我,这时候就有了矛盾。比如说我很孤单,无法安抚自己,他却去工作赚钱说为了家,这时候他没有陪伴我,那我们就有了矛盾。
伴侣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我不能爱自己的部分需要你的爱,可是这部分你却不爱我。
即使矛盾,有的人也无法离开。我离不开你则是:我内心很缺爱,你满足了我大部分,我不想失去,可是没满足的部分我又不甘心。我只好通过矛盾,幻想你可以再多给我一点。
所以矛盾的部分,就是你需要学习爱自己的地方。你爱自己越多,你的需要就越少,矛盾也就越少。你的需要越少,能满足你的人也就越多,你筛选伴侣的选择范围也就越大。
所以感情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在爱自己和被他人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我能爱自己的地方,自己来。不能爱自己的地方,需要被爱。我爱自己多一点,需要被爱就少一点。 我对自己不够好一点,我对被爱的需要就多一点。
你遇到的爱多一点的人,你就有资本可以爱自己少一点。你遇到了爱少的人,你就需要爱自己多一点。
没有人能在两个极端里。你始终要知道:伴侣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非终极依靠。有时候就是没有人爱你,很无奈的事。可那个时候,恰好才是你学习爱自己的时候。
不被爱的时候是一道裂缝,你可以看到那是个不完美的缺憾,也可以看到那是爱自己的光进来的时候。
-
自我成长工作坊,北京、上海、深圳,面对面地面课。
-
《自我分析网格图》技术班,系统学习如何成为心理分析师。
-
客服微信:congnotcong11
-
业务发展需要,我们需要招聘客服人员,也就是“丛大助”,详情查看任一丛大助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