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偷家”DeepSeek,腾讯成最大赢家 ·  7 小时前  
新闻晨报  ·  频繁失误被陈凯歌怒批,他发长文致歉 ·  2 天前  
南方日报  ·  广东3名干部任新职 ·  3 天前  
半岛晨报  ·  突发!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改革开放为康弘药业培育创新土壤 朗沐创中国制药工业史先河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8-17 14:13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长期以仿制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中国制药工业已走到拐点。



如今,创新药、新药研发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的高频词汇,以创新药见长的药企所受到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比如拥有中国医药工业史上第一个直接进入美国FDAⅢ期临床研究的创新药朗沐(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的康弘药业,其不仅在业内获得赞誉无数,其市值也从三年前上市时的60余亿元增长至340亿元以上。


多名业内人士在提及朗沐时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医药领域愈来愈重视聚焦关系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注重提升创新药研发能力,朗沐和它背后的康弘药业所书写的正是中国药企未来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下的机遇


事实上,回顾康弘药业的企业历史,不论是其自创立之日起对创新的执念,还是创始人、公司董事长柯尊洪始终坚持的“做中国人自己的药”这一信念,均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关系。


1996年,成都伊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发起成立,这是康弘药业的前身。


在公开信息中,柯尊洪原本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来调至华西医学院附一院的药剂科工作,彼时中国制药领域完全没有创新药的概念,化学药均为仿制药,前线的经历让他了解到仿制药与进口药之间的鸿沟,价格差距多达百倍甚至千倍,令他有了“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药”的想法。


1996年,改革开放已进入第17个年头,彼时的中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而在医药领域,中国新药则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时起步,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当时卫生部颁发的《药政管理条例(试行)》,就新药的临床坚定和审批作了专门规定。正是因为这一“条例”的坐镇,在1978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里,以青蒿素为代表的数十个新药得以获批;而到了1996年前后,我国新药获批正进入爆炸式增长时代,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至1997年间,获批的新药数量多达70个以上。


有所佐证的是,在《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方面时,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新药,加强医药市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上至国务院、下至企业,各界对新药的倍加重视,与多年来医药领域的不均衡发展格局分不开关系。据了解,由于医药创新投入大、时间长、门槛高,加上彼时国内药企实力较弱,所以多数药企都选择了“短平快”的仿制药道路。于是便出现了,国内创新药发展落后、综合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可以说,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所造就的医药行业对新药倍加重视的大环境,才令康弘药业有了孕育的土壤。


据了解,康弘药业自创立之初就提出创新是立业之基、生存之本、发展之路。康弘药业第一个产品松龄血脉康胶囊,就是自己研发,并申请了处方专利。



创新的背后:研发


有了清晰的理念为纲,康弘药业在此后的20余年发展里,尽管道路荆棘丛生,但最终所向披靡。


2014年4月,康弘药业历时十年研发的创新药朗沐在国内上市销售,2016年销售额达到4.76亿元;2017年增长29.78%,销售额达6.19亿元。此外,2016年9月30日,一封来自FDA的邮件在国内医药界引起轰动,朗沐获得FDA准许直接进行III期临床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直接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成为我国医药创新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这一系列光鲜成就的背后,却是研发的不易。“从1到2并不难,难的是从0到1,国产创新药为什么一直上不去,根本原因还是研发上存在痛点。”多名医药行业人士曾如是表示。


据了解,中国医药市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领域,创立之初,康弘药业等中国药企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均无法与国外药企匹敌,没有能力创新已成为大多数中国药企的通病。


“投入大、时间长、技术难度大、门槛高,医药行业要创新基本上都是8年、10年,要临床3期结束后才知道这个产品行不行,但在这之前该投入的钱已经全部投下去了。”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语也道出了药企研发创新药的不易。


尽管不易,但标准并未松懈,甚至有所强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柯尊洪回忆研发朗沐时有一个细节颇为引人注意。当时朗沐有一项检验,康弘药业最初联系了国内一家合作机构,但结果准确性无法得到最高保障,于是辗转联系到一国外知名机构复检,漂洋过海只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此外,康弘药业还集结了全球眼科领域尖端的一批力量,不少全球顶尖的眼科专家均为公司的顾问。


康弘药业一名高管表示,过去的20余年里,公司的研发模式在不断升级,但有两点从未动摇,那就是专业和创新。


据了解,康弘的核心团队都是学药出身,这让其专业度更为厚重;而创新,则是要求自己所有的产品与众不同,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事实上,在早期,柯尊洪就为研发部定下了“三不原则”——没有明确市场定位的不做、未能满足临床需求的不做、没有知识产权的不做,在临床上不能获得安全疗效评价的不做。


所以,到目前为止康弘药业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有专利保护的独家产品,创新能力成为了康弘药业能在医药市场立足的重要支撑。


欲成“大国重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