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及其导演饺子的经历。饺子从一个不被世俗看好的“啃老青年”成为名满天下的“国漫英雄”,他坚持理想,历经困难,用20多年的时间证明理想主义者的坚持能冲破偏见。他制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第二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饺子的经历和作品为中国动画开辟了新路径,让国产动画逐渐摆脱“低幼化”标签,赢得市场尊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饺子导演的经历和成就
饺子原名杨宇,从小酷爱绘画、漫画,毕业后先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靠母亲的退休金支撑生活,在家中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之后他成立了工作室并组建了团队,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动画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取得了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他始终坚持“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创作哲学,为中国动画开辟了新路径。
关键观点2: 《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电影的成功
《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电影成为饺子导演的代表作品。第一部作品就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和口碑,第二部作品更是长达五年的制作周期,全片镜头超过2400个,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角色数量也是第一部的三倍。影片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制作水平,也赢得了市场尊重。
关键观点3: 饺子导演的创作哲学和环境挑战
饺子导演有完美主义强迫症,坚持“死磕”每一个细节,对制作动画电影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也面临着环境挑战,包括动画制作的工作量巨大、工期长、市场不佳等。但他始终坚定信念,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正文
在2025年的春节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无疑最令观众惊艳。仅10天,其票房就登顶了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目前票房已经超过68亿元。5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就曾拿下超50亿元票房和1.4亿观影人次的战绩。这一系列电影已然成了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主导这两部动画的,是一位“半路出家”的导演——饺子。
饺子原名杨宇,四川泸州人,从小酷爱绘画、漫画,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上到大三时,接触到了三维动画软件,儿时的动画梦被点燃。毕业后,他先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接着“蜗居”在家中三年半,靠母亲的退休金支撑生活。那段时间,他跟宇航员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
导演饺子,原名杨宇
就在这方寸之间,28岁时,他打磨出了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这部仅16分钟的反战短片,最终斩获30多个国际奖项,也成为他叩开动画行业的第一块敲门砖。但“进度条”依然很缓慢,2019年《哪吒1》问世时,杨宇已年近四十。
从一个不被世俗所看好的“啃老青年”,到成为名满天下的“国漫英雄”,杨宇用了20多年的时间。
曾被问及为什么选择了哪吒这一形象,杨宇解释说,因为哪吒具有反叛精神,就像做动画时候的自己。起初并没有人相信学医出身的他能够做好一部动画,入行的时候受到了不少的歧视和偏见。
他希望同样面对困境和成见的观众在看完哪吒之后,也能获得扭转命运的力量。
正如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杨宇用他的经历证明,理想主义者的坚持,终能冲破偏见。
他出生于医生家庭,父亲是一家医院的放射科医生,母亲是医院保管室的管理员,他也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医药专业。然而,杨宇的兴趣并不在医学上,2003年,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放弃了原专业,选择进入一家数码影视公司从事三维动画创作。
一年后,杨宇辞职,独自回家“闭关”创作。彼时,父亲突然去世没多久,退休后的母亲在他的工作所在地成都买了套二手房,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这段时间,家里所有开支全靠母亲每月1000余元的退休金,其中还要拿出700元用于还房贷。“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我在3年半时间内从没有去过超出家40公里的地方。”杨宇说。
这段仅16分钟的短片,用十分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反战之余,这部短片的内核是东方释家思想:
有时候需要一些感悟、顿悟、超脱,跳出尘网的束缚,没有欲望、没有喜好、没有悲喜、没有成见、没有立场实现思想的裸奔,做一做真正原始的自己。
这部短片“叫好又叫座”。一放在网上就引发动画影迷的追捧,一时间名动江湖。这部片子入围了第6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先后获得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国内外奖项,甚至被媒体誉为“华人最牛动画短片”。
在《打,打个大西瓜》的片尾,杨宇打上了一串长长的鸣谢名单,“Disney、万籁鸣、手塚治虫、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PIXAR、鸟山明、李安、黑泽明、余秋雨、金庸、小岛秀夫、成龙、李连杰、周星驰、易中天、于丹、马云、史玉柱、李嘉诚”。这些各行各业的人物,是那段时间支撑他做下去的“精神偶像”。
他曾这样形容这段蛰伏的时光:世界上一切力量在时间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主要原因还是动画制作的工作量太大,工期太长,再高昂的激情都会被时间磨灭。“
时间就像什么也没做,但它无时无刻不站在你的身边注视着你,让你觉得完工遥遥无期,每一天好像都是在原地踏步。
”但侥幸的是,他在激情还没有烧干之前跑到了终点。
在杨宇看来,这是第一步。“长片必须要有基础,有了基础了之后,别人才可能相信你能够做更好的东西,才可以一步一个脚印。”
这之后,杨宇和几个业内很有想法的老朋友在成都成立了工作室,之后组建了团队。那时,大环境对于动画行业并不友好,为了维持公司运作,他们不停地找项目挣钱,也不像当初刚从学校毕业时那样全身心地做原创作品。
不过杨宇从未放弃目标。2013年,他带着执导的第二部作品《老板的女人》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优酷视频上线不到20天,点击量超过345万人次,其中付费期间的点击近200万人次。
直至《哪吒1》,这是杨宇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用他的话说,
这部片子是他“死磕”来的。
他对一些细节异常执着,比如哪吒等4人抢神笔的镜头,单是做这段动画的草稿,就用了2个多月时间;最后哪吒和敖丙牵手那段几十秒的特效镜头打磨了5个月时间,换了多家特效公司。
彼时,团队曾因资金短缺,一度面临解散的危机。制片人刘文章曾表示:“第一部是‘边求生边创作’,导演甚至要分心考虑团队能否‘活’到明天。”
好在市场给了一些耐心。2015年,《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斩获9.56亿票房,为国产动画打了一场漂亮仗,资本也在之后开始布局动画产业。
《哪吒1》上映时,饺子曾特别感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如果没有‘大圣’,就不会有‘哪吒’。”他表示,《大圣归来》让自己坚定了信念,“只要和观众‘以真心换真心’,观众们是愿意看好的作品的,甚至会更加宽容。”2019年,《哪吒1》直接引爆了当年的暑期档。
曾被问及想赋予《哪吒》的中心思想是哪些?饺子说,“就是打破成见,不认命,扭转命运”。
有了第一部的成功,《哪吒2》不再那么“捉襟见肘”,没有了生存压力,杨宇就变得更加“疯狂”了。
《哪吒2》的制作周期长达五年。光剧本,杨宇就写了2年多,后期制作又3年。在他看来,从全球范围来看,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时间都不短,“好东西只能慢慢磨。”
据了解,《哪吒2》仅特效镜头就超过《哪吒1》全片镜头量:《哪吒1》全片镜头超过1800个,《哪吒2》全片镜头超过2400个,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角色数量也是第一部的三倍。
《哪吒2》总制片人王竞对外透露,五年时间,光是为《哪吒2》工作过的全国动画人员就超过了4000人,远远超过了《哪吒1》的1600人,“可以说,国内大部分的优秀动画人才,都为这部影片奉献过。”
万达广场的哪吒雕像
面对当下环境,这样的坚持显得尤为不易。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1.5亿元高点之后,在2020年陡降至203.1亿元,近几年虽有回升,到2024年也只为425亿元,依然没达到高点。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营收降,成本很难不降,特别是制作高昂,但市场效果不佳的动画电影。
《哪吒2》的第一场大场面打戏“陈塘关大战”中,申公豹凭借裂空雷公鞭打开虚空裂口,海底炼狱中被镇压多年的数百万海底怪兽一涌而出,扑向陈塘关。在制作特效画面时,杨宇坚持要在每个怪兽身上都绑上一根铁链,“上万条锁链纠缠在一起,就像耳机线绕成毛线球,怎么动都不对。”最终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些锁链“像一根根头发丝那样在空中有摇曳感”。
天兵天将和妖族两军交战时角色的数量达到了2亿,其中每个个体都有自主意识,各自的运动问题很难解决。
为了“千军万马”,工作人员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
甚至很多内容,杨宇都亲自演过一次。他表示,制作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不一样,做动画是工业流水线式的生产, “很多动画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所以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把一些细节表演出来,是让动画师了解我的想法最方便的途径。《哪吒2》里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我都表演过一次。”
“我有完美主义强迫症,不做好的话,它就是老挂在心里面。对我来说,脑子里想着这事。”他跟团队一直在说,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去做,不能给自己留后路。
杨宇始终坚持“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创作哲学,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影片每一帧都成为了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两部《哪吒》也为中国动画开辟了新路径:从《大圣归来》的破冰到《哪吒》的爆发,国产动画逐渐摆脱“低幼化”标签,以成人向叙事和工业化制作赢得了市场尊重。
回想起《哪吒1》的创作,当时的杨宇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动画工业流程的不完善、不完备,落后好莱坞太远。但好多团队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国产动画,为此宁愿亏钱也要加入项目。
如今,他发觉,国产动画电影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动画电影的创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动画人的机会也在增多,“热爱这一行的人已经看得到目标了,大家也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好作品和创作者。”
。
END
。
值班编辑:
王怡洁
审校:
姜辰雨
制作:董斌
→点击下图直通“未来之星全球领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