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0 日,豆瓣阅读联合美丽娱乐在南京隽恒酒店 Nowhere Freehouse 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当一个时尚媒体人决定去写侦探小说」的新书分享会。豆瓣阅读人气作者艾石携新书《黑暗的次方》与南京的读者朋友们见面,分享创作经历,并与青年作家远子就侦探小说的历史源流与发展、本土表达与传播等话题展开对话,交流阅读和创作心得。
艾石与远子对谈活动现场
侦探小说滥觞于欧美,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约翰・狄克森・卡尔等大师,共同铺就了一段熠熠生辉的黄金时代。
侦探小说随之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类型文学势力,影响力逐渐攀升,风行全球。
众多名家大师缔造无数经典,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创作?
当侦探小说来到中国,可以翻出什么新花样?
一本好看的侦探小说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让我们一起回到活动现场,听听艾石和远子眼中侦探小说不得不提的创作细节。
她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纸书
艾石 2013 年就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却在 2019 年的秋天才等到了第一本纸书的出版。
这次带着刚出版的新书《黑暗的次方》与读者见面,她感慨道:
「我觉得过去的失败经历和写作的经验积累都是值得的。
」
6 年时间,艾石写了 201 万字,先后在网上发表了 7 部「扑街」的小说,经历过被退稿的沮丧,也体会过作品无人问津的冷清。她曾经尝试过许多其他类型的小说,如玄幻、历史、爱情、科幻甚至耽美小说,但始终摸不出自己的风格。于是,她将赌注押在了侦探小说上。
这一次,她赌赢了。
艾石的侦探小说《黑暗的次方》由豆瓣阅读和工人出版社联合出版
活动中,艾石直言,自己从来不会轻易认输,自尊心强,因此即使不断遭遇失败,依然在写作的漫漫长路上坚持了下来。她坦然道:
「可能我就是要经历过那些失败,才知道自己擅长写什么,才能决定去写什么。
」
2016 年起,她开始在豆瓣阅读上写作,先是科幻,后转战悬疑,逐渐累积起不少粉丝读者,也由此建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她用四个月一口气连载了「黑暗三部曲」,拿下了豆瓣阅读「小雅奖」。
今年十月,这三个故事首度结集为 21 万字《黑暗的次方》,由豆瓣阅读和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出版。
相较于「侦探小说」,大部分读者可能更熟悉「推理小说」的说法。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艾石向现场的读者们介绍,「侦探小说」的说法由 Detective Fiction 翻译而来,
以侦探为主角
;而日本作家水谷准把 detective fiction 翻译成推理小说,并提出「推理」的概念,主角类型更加多元化。由此,这个概念慢慢开始在日本本土扎根,并被发扬光大。艾石认为,
相较于侦探小说,所谓推理小说的称谓指涉更广,但当下二者基本可以等同。
在中国,「推理小说」是更通行的说法,市场上也极少出现以侦探为主角的作品。从「黑暗三部曲」到「黑暗的枷锁」三部曲再到《处刑人》,艾石以吴忌这个侦探形象为主角写了大系列作品。艾石表示,国内非常缺少名侦探,因此自己试图打造一个本土的名侦探。而名侦探需要有成名的过程,往往有许多案子傍身,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系列作品来「捧红」他。
远子认为,这种写法其实是比较古典的,也很有野心。
钱钟书、加缪、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师都曾表达过对侦探小说的喜爱。大家为什么喜欢读侦探小说呢?艾石认为,
侦探小说是一种避世文学
,我们一定可以在里面找出凶手,这是现实有时无法实现的。
因此,侦探小说始终是图书市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势力,书店里常有一大面墙摆放着风格各异的推理小说。
艾石逛了许多日本的书店,发现日本推理文学的氛围极好,书店里陈列有许多本土作家的推理作品。
而在中国,读者们大多更熟悉欧美或日本引进的侦探小说,本土作品少有人问津。
远子表示,国内大部分推理小说作家喜欢模仿日本推理小说,作品读起来模仿痕迹较重,因此导致读者的流失。
但总体看来,国内推理小说潜藏着庞大的受众群,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现场,已出版多部作品的远子向艾石抛出了一个写作者普遍需要面临的问题:面对这么多大师和经典作品,我们如何写出第一笔,或是说,我们怎样才能树立这种写作的自信呢?艾石坦言自己刚开始写作时有一股「无知者无畏」的自信,想要记录涌现的灵感和有意思的故事题材。
她相信,只要重复下去就能把事情做好,只要不断写,终有一天会写出好的作品来。
扎根本土的硬汉派推理
艾石的小说偏硬汉派推理,不仅有严丝合缝的推理,也有惊险刺激的打斗。我们在划分推理小说类型时,一般会粗略地分为本格派、社会派和硬汉派推理。本格派推理通常指纯解谜的推理,社会派在解谜之中描摹更多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的相关内容,而硬汉派推理则多出自美国作家之手,主角通常是一个游走在正义和邪恶边缘的硬汉。
硬汉派推理在国内推理市场上比较少见,艾石在这一类别深耕多年,颇为难得。
艾石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一比较小众的类型,主要原因是个人对硬汉派推理的热爱。她读过硬汉派推理大师雷蒙德・钱德勒、劳伦斯・布洛克的所有作品,爱不释手,因此尝试开始模仿,
希望将硬汉派推理带到中国。
侦探小说诞生也最先繁荣于欧美,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无论是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菲利普・马洛,抑或是劳伦斯・布洛克创造的马修・史卡德,侦探们的身上,无不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轨迹乃至遇到的个人或社会困境,都是彼时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映像。这种风格鲜明的类型小说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作家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尝试,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远子认为,
这种本土化的处理非常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了一部侦探小说有没有可读性。
其中,细节是推理小说本土化很重要的一环,正是这些真实的本土化细节让文本更有味道。
在《黑暗的次方》里,主角吴忌也透着浓浓的本土气息,比如,侦探吴忌每次接受委托查案之前都会去算上一卦,还有儿童失踪案的设置也很有中国特色。
远子在读艾石小说的时候,就没有读翻译作品的感觉,感觉里面的人物和案件离我们并不遥远。
艾石说,类似以上所述的本土化尝试是自己有意而为的。一方面,她总结并参考英美名侦探的共性:酷,时而沉默寡言时而话痨,逻辑清晰;另一方面,她在创作期间有意识地避开日本推理作品的强大影响,
扎根本土,写本土的侦探,创作本土的侦探小说。
例如,小说里算卦设计就是源于自己的经历。她的公司楼下就是静安寺,时常会有算命先生拉人算命。有人说,未来不会有算命师傅了,而且吴忌这么一个重逻辑的侦探不会去算命。但她认为,算命这个行当,只要有人信,就会长久存在,而且任何一个人都有矛盾的两面。活动现场,艾石就此打趣道:「吴忌怎么不可以相信算命,更何况他也不是相信,他就是想听听王泽易怎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也可能就是想听一段脱口秀。」
在读者们的印象中,大部分推理小说作家,尤其是硬汉派推理小说作家都是男性。那么,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写的推理小说会有什么不同吗?有人说,女作者的情感更丰沛、描写更细腻,但艾石认为,取决于作者的
观察力
,而非性别的殊异,比如日本如伊坂幸太郎等男性推理作家也可以把情感有关的情节写得细致入微。
她以自己在豆瓣阅读写作的经历举例。
许多读者一开始并不知道作者是女性,而当他们知道这个事实时,都表示十分惊讶。
由此可见,大部分读者默认认为写这类作品的作者以男性居多,也并未从作品中辨识出作者的性别。
因此,我们不需要困囿于性别视角去看待侦探小说。
远子认为艾石做到了在保证故事好看的同时,深入探讨一些严肃的议题。
因此,他希望大家丢掉「侦探小说」这个标签,把《黑暗的次方》视为一本好看的小说去阅读。
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小说,一种是好看的小说,一种是不好看的小说。
好的小说不会限制在类型里,而是会让读者在阅读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又能思考更多的内容。
艾石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时尚媒体人,现在,已经结婚生子的她还需要兼顾家庭生活。
她笑言,自己已经从一名「斜杠青年」转型成为了「斜杠妈妈」。
职场人工作忙碌,回家还要带娃,写作时间被大大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