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芯三板
芯三板,新三板,创业板,主板,海外板,越来越多的板爷!需要一个传话筒吧?需要来一点解密吧?需要来一点心跳吧?麻辣新鲜,陈年往事,说出来是故事,看透了就是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五毛特效拍哪吒,我的笑点和泪点在打架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30岁母单和25岁早婚,婚恋观差别有多大?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被章子怡轰下台,他犯了哪些面试大忌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芯三板

无中生有的半导体间谍案,中国科学家动了谁的奶酪?

芯三板  · 公众号  ·  · 2019-09-03 18:50

正文


从二战到冷战,从PC时代到移动通讯时代,从中国换下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强国,每次战争的迸发都是间谍的高发期,每次技术与势力交替之时,都会将“科技间谍”这个词带入大众的视野,这其中本身的技术纠葛之外,还有哪些不可告人的原因?


令人错愕的“钓鱼执法”
2015年5月16日,天津大学教授张浩应邀赴美参加一次科技会议,刚到洛杉矶国际机场就被警方逮捕,罪名是 “合谋从事经济间谍活动”和“合谋盗窃商业机密”等32项罪名。

张浩,1979年生,曾在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与另一位中国人庞慰一同主攻声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并由美国国防部提供资助。在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庞慰被科罗拉多州的安华高科技公司(Avago Technologies)聘为工程师,张浩则去了马萨诸塞州的思佳讯通信技术公司(Skyworks Solution),两人都担任FBAR工程师。
FBAR技术,可以让手机和其他通信器材过滤无线电信号改善通话质量。主要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和GPS等移动电子设备。除商业用途外,FBAR技术还用于多种军事和国防通讯技术中,安华高和思佳讯一直深耕这一领域,安高华的FBAR滤波器更一直是该公司的提款机,始终供不应求。

2009年,张浩和庞慰辞去美国的工作,回国成为天津大学的教授,随后几年取得了200余项专利,成立了一家名为诺思微系统的公司专注于国内的FBAR产业发展,并使得诺思微系统成为国内首家研发并产业化FBAR射频滤波器的公司。

随后的故事就如文章开头,美国钓鱼执法逮捕了张浩,指控张浩在美国工作时窃取了行业巨头安华高科技公司的滤波芯片相关资料,把其带回天津大学并以此为创建合资公司诺思微系统,将产品卖给中国军方及一些企业与机构。与张浩共同被起诉的还包括其他五名中国人,他们共同的罪名都是窃取美国高科技商业机密以帮助“中国的大学以及受政府控制的企业”。


疑点重重的间谍案
在张浩看来,自己做的科研并将其成果产业化是一件很正当的事情,美国以间谍名义起诉自己和同事,是一件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而美国所谓的证据也经不住考证。首先是安高华提供给法庭的关键证据——张浩与庞慰互通的数十封邮件,是美国通过非正常手段得到了的,而且这些邮件有明显的编辑和修改的痕迹。再者,给张浩扣间谍帽子的一名叫詹姆斯·马尔韦农的专家,是当年声称蓝翔技校是对美国网络黑客攻击的基地这一论调的始作俑者,他的言论可信度值得商榷。除此之外,美国在一份报告中称,天津大学和诺思微系统都是中国政府机构,理由是天津大学隶属于中国教育部,而教育部掌握中国大学的经费和补贴发放,这一点是美国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无中生有的各种间谍门
抛开张浩案不说,美国在各种间谍案中也没少闹乌龙。去年美国戏精上身,指责中国特殊部门利用美国技术供应链中的漏洞,将米粒大小的微型“间谍芯片”偷偷嵌入主板,渗透到近30家美国公司的计算机网络中,包括亚马逊,苹果以及美国政府承包商深受影响,结果最后被各方光速打脸。

在和美国做朋友的这些年里,美国没少出这样无中生有的幺蛾子。以最著名的李文和案为例,李文和因被怀疑“向中国泄露核机密”,于1999年被捕,遭到严格审讯,还被单独关押了9个月,但联邦调查局没有找到他从事“间谍”活动的任何证据,“间谍”案不得不草草收场,李文和被当庭释放。主审法官都承认被美国政府误导,并称这个案子“让美国蒙羞”。2006年6月,美国联邦政府和5家新闻单位还向李文和支付164.5万美元的补偿金。


2008年3月24日,在无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美国加州圣安纳联邦法院以“图谋向中国出口美国静音潜艇等防卫技术”罪名宣判美籍华人麦大志入狱24年零5个月,并罚款5万美元。麦大志的辩护律师卡耶直呼“太荒唐了!”:“说麦大志当间谍20年,可他们居然没找出一名证人,也没有一片纸来证明麦大志的行为。”后来被证明这些所谓的“机密”是网上公开的,美国政府只好惺惺的从网上删除了“机密”信息。
与此相反的是,这些年美国向中国派遣间谍并被发现的不再少数。2007年,美籍华裔科学家薛峰因为参与向美国雇主出售中国石油行业商业数据库被判刑8年;中国最高层核心智囊之一,社科院院士陆建华为美国情报部门工作,被发现后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如果将视野放在全球范围内,2013年美国窃听事件让美国陷入风口浪尖,号称自由民主的灯塔国不遗余力的想要抓捕斯诺登还有阿桑奇遮掩自己的丑闻。可见,在实际行动中,美国实际上才是全球最大的间谍国家。


间谍案背后的科技博弈
根据科技部最新发布的《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我国研发经费投 入强度为2.19%,连续5年超过2%,并再创历史 新高。

中国的科技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步一步的上台阶, 在这一系列间谍案的背后, 除了技术与专利之间的纷争之外,更是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博野,随着中国崛起,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对中国的戒心也在增加 ,运用各种手段阻击中国科技已经成了常 态。像 张浩这样的半导 体领域专家更是关照对象,目前来看确实也取得了部分效果,随着张浩的被捕,天津大学在此前专攻的微机电方向的研究已几乎完全暂停,而张浩的公司也深受影响,当然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在FBAR技术可以暂时高枕无忧。

不过通过扣押人质的方式能阻挡的了一时,能否阻挡的了一世?一个国家的进步如果因为个别人的旦夕祸福而陷入困境,未免有些太过于脆弱,更多的是来自整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科技的发展就如同奔腾的江水,不应该用堵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用疏通的方式采血室正道,美国要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否应该学会参与而不是打击呢。


— END —


【1】 《美国工厂》让美国制造业回流成了笑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