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鲸北晨 图/网络
虚伪之人的言行,往往让他人心甘情愿。
糜夫人成全赵云救阿斗,赵云得曹操的暗中命令(捉活的)保护,得以突出重围。正人困马乏之时,张飞出现,帮赵云断后,赵云这才没有后顾之忧前往见刘备。
当赵云看见刘备和其他人在树下休息之时,立即下马哭之,他心想,“刘备何至沦落到此等境地。想来刘备当初平定黄巾贼,在公孙瓒处一起相遇之时,两人惺惺相惜。后随刘备去徐州拒曹操之军,曹军退,而刘备哭着让我赵云不要走,这等知遇之恩,而今却无以为报,竟然让刘备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休息还要靠着树下。哎!”
赵云心越想越凉,说道:“我有罪,万死不辞。糜夫人受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我只能带着小公子,突出重围。之前还在哭,现在连哭都没哭,多半是不保了。”解开衣服发现,阿斗只是睡着了,便把阿斗交给刘备。
而刘备接过,便摔到地上,“就为你这样没用的儿子,差一点损失了我一员大将。”
赵云一听,赶紧抱起地上的阿斗,心里对刘备愈发的尊敬,想来如此礼遇我,我又何德何能,不为刘备倾其所有,遂哭拜:“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本是不顾儿子之人,而这儿子回来了,却以怒摔儿子来安定军心,让他人有“遇到良主”的感觉。
但他这不知道,糜夫人在长坂坡投井之时,已经摔过一次儿子,而不久又被刘备摔,这脑子十有八九会摔坏,而这就能解释“为何阿斗总是扶不起来?”当然,这属于后话。
刘备逃跑的过程当中,当务之急是有人帮自己抵御追兵而保护自己安全撤离
。
这虚伪之举,亦是良策,让赵云心甘情愿为之差遣。
而此时的张飞以吼退曹操之兵后,将长板桥弄断,反而显示出刘备无人而致使曹操追兵又来。
恰好关羽、刘琦等人前来助刘备偷跑,而诸葛亮也前来为刘备出谋划策,一起逃至江夏。
曹操见刘备等人逃到江夏去了,心想这可距离孙权的地盘不远,而谋士荀攸劝其联合孙权而讨伐刘备。
孙权得到此消息后,下属鲁肃等人坚决不同意遂了曹操的意愿,反而想联合刘备抵御曹操,遂派鲁肃前往江夏。
而此时诸葛亮早已料定孙权会派人前来,并和刘备说,“今天曹操难以抵抗,可以投靠孙权,等他们南北相争,我们从中得利。如果孙权派人前来,我就借一帆船,去唆使南北相争,如果曹操赢了,我们就趁机夺取江南。如果孙权赢了,我们就赚取荆州。孙权的人来了,定是探听曹操的虚实,主子您且说什么事情都找我就行,我自有办法。”刘备当真让鲁肃找诸葛亮。
而诸葛亮一见到鲁肃便言,“曹操的奸计,我已经知道了,但恨自己力量微弱无法抗拒,所以,在此以避之。”
而鲁肃也是实在人,觉得刘备不止就会盘踞在江夏。诸葛亮也顺着鲁肃说,“我们与东吴的臣子有点旧情,会前往投之。”
鲁肃一听,心里发笑,本想以臣子粮少,看诸葛亮有没有别的意思,比如投靠孙权之类。但诸葛亮偏不松口,“虽然不是长久之计,先暂且就这样,等来日再想办法。”
而鲁肃便按耐不住说,“孙将军势力很大,您倒不如前往东吴,和孙将军共图大事。”
这恰好正中诸葛亮下怀,诸葛亮遂答应与之前往,而刘备假意和诸葛亮不可分离,这更加坚定鲁肃将诸葛亮拉去东吴的念头。
就这样,在鲁肃面前,上演一处“刘备不放诸葛亮,诸葛亮偏要走,刘备无奈同意”的戏码。
观此过程,当真这两人虚伪到一起,合伙算计了鲁肃。诸葛亮和刘备本来意图巴结孙权,反而显示出自己很清高的样子,倒让东吴鲁肃主动开口请诸葛亮去东吴,这心机着实尽显虚伪。
而这种虚伪却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之服务,让刘备和诸葛亮摆脱“被曹操追杀,无奈逃跑”的困境。
虚伪之人的虚伪之说,不亏是好计谋。前面,赵云因刘备“怒摔儿子”、相视而哭等举动对刘备感激不尽,在逃难之时,也不曾相弃。而后有刘备和诸葛亮一起虚伪地合谋算计鲁肃,让其心甘情愿引荐诸葛亮入东吴。
可见,
刘备和诸葛亮的虚伪不仅对待外人虚伪,连对待下属同样虚伪。可惜,这些人就愿意为他俩的虚伪奔走效劳
。
话到此,话说面对虚伪之人的言论,您如何看?
推荐阅读:
《假三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