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志Youthology  ·  王占黑:我们要接受“失控”的存在 ·  16 小时前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平生不读《道德经》,读书万卷也枉然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诗意世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10年三次搬迁,7个月没有收入,这家武汉书店仍在坚守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0-11-06 10:42

正文

做書按: 顺着街道口阳光码头往里走,武汉百草园书店隐藏在街边的一角。 这是一家在当地颇具口碑的书店,也是一家经营磕磕绊绊,却始终顽强的,有着10年历史的独立书店。

今年年初,由于房东强行终止了和院内商户的租约,百草园书店被迫陷入断水、断电状态;后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书店无法经营,数月以来没有营收。从华师文化街到华师图书馆,再从华师图书馆到阳光码头,书店店主老王和百草园两易其址,现在,又不得不再一次面临搬迁的命运。
拜访百草园书店时已是深秋,小雨淅淅沥沥。阳光码头内的租户已经陆续搬离,只有零星几个学生样貌的顾客在书店里徘徊。院内没有了平日里的热闹,秋雨作势,平添了一股萧瑟的意味。
老王趴在窗台前,借着户外的光,在一张白纸上记录着书店的经营事宜。我逛了一圈书店,拿了两册《金枝》,询问他价格和支付方式,他看了一眼说:“这个精装太贵了,好像还有一套平装版。”转身便在对面的书柜里抽出了另一套平装版的书。
书店的未来是什么?线下书店能提供什么样的可能性?我们选取了老王今年8月为百草园所写的10年“简史”,借此重新品味书店无法被取代的价值。



老王:

这些年,承蒙抬爱,接受了不少媒体采访和读者询问,其间不断被问及书店的发展历程,今年书店发生了很艰难的事,我想是时候做一次整体回顾了。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并不顺畅,从当年的华师文化街到现在的阳光码头,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先与大家一起分享百草园的这10年“简史”吧。


1.0阶段


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

华师文化街


2010年3月,因为对阅读的喜欢,加上自己一直有个书店梦,怀着“做一家高质量的人文书店”的念头,不顾家人的反对,我毅然决然在当时的华师文化街开起了百草园书店。


创办的初衷是,希望这家书店能成为每个热爱阅读的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交流的场所,能够为那些心怀梦想依然坚持的普通人提供心灵的休憩地,希望它能成为忙碌的众人心中的精神乐园,所以将它取名为“百草园”。


图源:英剧《布莱克书店》剧照,读者供图


彼时书店规模不大,三十多个平方,里面堆满了精挑细选出的图书,可以说我对每一本书都了如指掌。


1.0时期的百草园,梦想的起点


虽然我满怀干劲兢兢业业,但那几年正是国内实体书店最艰难的时候,经常从新闻上都能看到大批书店倒闭,我的心每天都被揪着。我们书店每天营业额少的时候只有几十块钱甚至为零,靠借钱维持经营,加上之前开书店的钱也是借的,最困难时,我的外债高达12万元,而书店的总资产也不过5万块钱,我不得不节衣缩食,尽可能节省开支。


记得头两年,为了省去几十块钱的物流费,每次我都是骑自行车去取货。有一天下雨,五件货摞在一起捆在自行车后座上,大概有三四百斤,车子无法骑,我从取货地一路推着走,走走停停一身汗,模样十分狼狈,恰巧被一个读者撞见,被年轻时所谓的“自尊心”裹挟的我,羞耻心一下子上来了,一紧张,手一松,自行车倒了,五件货掉在水里,有一半不能卖了。


当时还不懂网络宣传,为了增加营收,我还试着去学校、夜市摆地摊给书店做宣传,其中的辗转与艰辛,无形之中让自己多了几份坚韧。


刚开始的时候偷书也特别严重,我刚做生意,哪懂里面的许多道道。有一次店里三联版的李泽厚集和其他一些学术书,一下子被人全部偷走,直接损失近两千元……个中狼狈与心酸,现在想来,彷佛就在昨天。


还有的时候,书店一天里一个读者都没有,我一个人翻着店内那么多的书,暗自神伤,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也想过放弃,但因为热爱,真的是热爱就够了,就这样艰难地强撑着……


到了2014年,由于各大媒体的宣传,书店逐渐有了知名度,经营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开始盈利了。2014年底,我还清了所有外债,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真正感觉到自己拥有了一家书店。


然而,当城市发展建设的浪潮席卷而来时,个人是无力招架的。2016年4月份的某一天,文化街拆迁的通知毫无征兆地贴在了书店门口,所有商户被陆续清退,书店被迫经历第一次搬迁。



2.0阶段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

华师图书馆


从文化街搬出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合适的门面,新店没有着落。为了跟读者之间的关联不断掉,书店只好先搬进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负一楼临时落脚作为过渡,那是图书馆下面一个专为师生服务的营业区域。


2.0时期的百草园


搬进新址后的百草园经营状况大不如前,毕竟过于安静的图书馆缺乏商业氛围也缺乏交流的氛围,地址的变迁让老读者极不适应,造成了读者群的严重流失。在这段时间里,书店严重亏损。


当时发的朋友圈,记录2.0的艰难


期间还被当时某个学生创业团队的负责人陈某,借图书馆场地费的名义骗了两万多块钱。这段时期的灰暗,现在想来都后怕,跟1.0时代的困难比,那段时间让我觉得窒息,没有希望。



3.0阶段


2017年7月至今

阳光码头


在最绝望的时候听到,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有一片区域准备改造成文创区,我果断决定将书店搬出华师图书馆,来到了装备处院子里,以期改善经营。


耗费了几个月时间,众商户一起精心捯饬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将简陋的民房改造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世外桃源般的“阳光码头”。



装修前的阳光码头(上)和百草园3.0(下)


书店不止有好书,还有温暖的灯光,恣意生长的花花草草,舒适的阅读座椅,免费的茶饮,在书架和花草间上蹿下跳自由玩耍的小猫……


店面空间比在文化街时大了很多,安装了投影仪,不时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诗歌、电影、读书分享活动,到了冬至节,依照惯例邀请读者们一起来包饺子吃。


镇店神兽:胖胖和地瓜


书店经常有许多美好的瞬间,比如某次即兴的小提琴演奏


3.0时期正常状态下的百草园,让人怀念


“在百草园书店,你唯一需要持有的状态就是自在,像在自己家的书房一样。”贴在墙上的这句话,亦是我对读者不变的承诺。

可以说,百草园3.0最接近我心中理想书店的样子,也是开书店这些年来,受读者高度认可的一个阶段,加上码头幽静的环境,一度成为游客“打卡热门地”。


2019年秋天的码头电影放映,是不少朋友的最爱



<<  滑动查看昔日的热闹  >>


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年,今年年初,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突然一纸通知,决定收回房屋不再对外出租,勒令我们过年后搬走,并对书店断了电。这一连串突然的操作,让我措手不及,这是书店将面临的第三次厄运。


开了10年书店,耗去了我人生10年光景,如果再次搬迁,又将是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支出。书店本就是利润微薄的行业,易址会让书店再次如临冰霜,眼看着近年来苦心经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我心灰意冷。


这或许就是实体书店难逃的倒闭命运吧!这样想着,心里也产生了要不就此放弃的念头,甚至准备过年后干脆把书店清仓算了。


谁会想到,新冠病毒接踵而来,可怕的疫情改变了一切。


数月以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人民团结一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书店也被四方惦念,不断有读者打来关切的电话,这时我才深刻感受到这家书店与武汉这座城市的关联竟是如此紧密,它们同呼吸,也共命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