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地理、大历史为基础
以大语文、大文化为方式
以讲故事、说趣味为手段
这套
《给孩子讲中国地理》
太走心了
▼▼▼
在这套书里——
山水地理与文学相互融合,
地
理与历史相互关联,
文学与历史也相依相偎,
地理和艺术也相互碰撞,
这本书里,
各种枯燥、晦涩、抽象、专业的地理知识,都得到了更高的趣味化、图解化、生活化、散文化
。
它给孩子带来的绝
不仅是地理启蒙,更是历史启蒙、文学启蒙、国学启蒙、科普启蒙
!
要问历史中的聪明人有哪些,诸葛亮绝对算一个。
都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这句话里,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可见在众人眼里,懂天文知地理有多重要了。
毕竟如果不知天文地理,诸葛亮又怎能“草船借箭”呢?
所以说,
想让孩子做个“聪明人”,有大局观,眼界宽,地理是必须要重视的
。
而市面上,为孩子写的地理书不可谓不多,但十之八九都相当枯燥,比如说到黄河的时候,课外书,甚至教科书上大多都是这样写的:
“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北源发源于...
.”
一页读下来,回个头就全忘了。
咱们再来看看这套书是怎么讲的。
首先,它开文就引用了李白的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以这句气势恢宏的名诗来勾起孩子们心中对黄河的兴趣和思考,黄河的水真的是天上来的吗?
随后又一个趣味的问题“
黄河为何黄?
”来勾起孩子的探索欲望。接着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哦~原来是黄土高原把大河变成了黄河呀”,果然“近黄者黄”。
接着又有
“鲤鱼跃龙门”、“平地一声雷”
这样的趣味点,让孩子们主动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
随后还穿插了
刘禹锡描写黄河的古诗——《浪淘沙》
,让孩子们把地理和文学结合起来。
更妙的是,
这套书的诗词还配有王向群(大象)老师的专业朗读
,大家可以听下《浪淘沙》的,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所以你看,这样子讲黄河,是不是一下子觉得好玩起来,孩子记知识也记的更牢了?
而这样趣味的讲解方式,书里遍地都是,比如
讲到古文里常出现的“阴山”的时候,就是先从耳熟能详的《敕勒川》引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阴山脚下的风光……
接着从阴山岩画,讲到秦始皇在阴山上修长城,又讲到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因此有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千古名句....
这样子下来,孩子不仅知道阴山,连阴山的历史,有关的诗词等都记牢了。
瞧,这样的地理书籍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当然,我选择这套书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趣味性,更因为它
内容的异常丰富,并且十分契合孩子的学习考试,整本书的布局也是相当精妙
,我们一起来看下。
这本书共14册,分别为:
-
中国的陆和海——介绍中国的疆域
-
中国的山和峰——介绍中国的山脉
-
中国的河和湖——介绍中国的水域
-
中国的云和风——介绍中国的气象
-
家在山水间•东南丘陵
-
祖先有故事•华北平原
-
黑土大粮仓•东北平原
-
水乡的味道•长江中下游平原
-
奇山异水间•云贵高原
-
厚土的传说•黄土高原
-
骏马追风跑•内蒙古高原
-
雪域高原情•青藏高原
-
安逸的天府•四川盆地
-
文明大通道•丝绸之路
这样的分类
与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划分保持着一致
,同时还
提炼出4个综合册,即中国的疆域、山脉、水域、气象,来给孩子更大的视角,建立一个完整的地理体系
。
而整套书的布局也是相当精妙,它一共
精心编写了包括地形、地貌、土壤、地理、气候、生物、民居、民俗、民族、工程、风光在内的11类主题
,
囊括了地形地貌、自然奇景、文明古迹、传统文化知识、民居民俗、饮食服饰、动植物、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游学之地等84个专题
,来为孩子们系统的展示大地理常识。
也正是因为这种布局,让孩子们学起来更趣味十足,他们可以轻松
串联起地理、历史、诗词、传说、名人、风俗等多方面知识
,不枯燥,不乏味,更能迅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
而除了内容,这套书的讲解形式也趣味十足,它正是
巧妙地用讲故事、说趣闻的口吻给孩子们进行知识讲解
的。比如讲到人们为什么到了成都就不想走时,就以吃货的口吻列出了一溜儿的小吃,看的人是食欲大增。
此外,书中还配备了
大
量手绘三维立体图、
穿插丰富的地貌及人文景观图片、
经典国画名作、
应景古诗
等,
揭示出地理原本的诗意和美妙。
这样有文字,有图片,还有
音频阅读
,让书中的内容一下子就立体了起来
。
而如此一套书读下来,
无疑对孩子以后学习地理、历史、文学等都打下良好的学业基础,更主要的是可以激起孩子对这些领域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怕学不好嘛?
书籍详细介绍
1.权威团队创作,耗时三年完成
与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一致,脉络清晰
给孩子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理知识向来要求严谨,所以选书的时候一定要选权威团队创作的。
咱们这套书就是
由权威团队耗时三年完成的
。
主创是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旅游科普与创作专委会主任张百平老师
,同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中国地理有极深的研究。
另一位主创则是
我国著名青年地理科普作家周国宝先生
,
他有10余年的地理、旅游类图书创作经验和扎实的地理知识,他参与编纂的《中国国家地理地图集》,也是地理普及读物扛鼎之作。
书中所用地图也均由
国家测绘局审核通过
,科学、权威、有保证。
有这样权威的团队,我们这套书可以放心给孩子读。更不要说,它的
编排还是和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一致的,方便孩子以后考试学习
。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这套书划分成了14册,
从天府之国到江南水乡,从云贵高原到黑土大粮仓,
脉络十分清
晰
,
有条不紊地讲述中国大地上各个自然区界的山水风貌、人文典故等等
。为孩子以后学习地理打好扎实的基础。
2.11大主题,83个专题,内容全面丰富,
给孩子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理体系
在中国这片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天苍苍野茫茫,也有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看八百里洞庭水波荡,也能欣赏窗含西岭千秋雪,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当然也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物产丰富,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长远。
而这套《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就将整个中国地理知识
精心编排成了包括地形、地貌、地理、气候、生物、民俗、风光等在内的11大主题
。
囊括了自然奇景、文明古迹、传统文化知识、民居民俗、饮食服饰、动植物、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游学之地等在内的84个专题
,知识面特别广!
所以在这套书里,孩子可以——
看到三川五岳,十大名山,江南三大名楼等自然风光;
学到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黑土褐土、黄河长江等地形、地貌、地理、土壤等专业地理知识;
探索春夏秋冬等气候知识,这其中还包括考试热点
二十四节气知识。
认识呼伦贝尔的花草,热带雨林的动物等疆
域内动植物知识。地理是一门综合学课,地理地貌因有动植物而“活”了起来,全套书会有大量的跟某区域相关的动植物专题知识或链接知识讲解。
此外,还能欣赏高深的山西大院,依山傍水的吊脚楼,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
川剧脸谱、乌篷船、火把节,藏族文化、蒙古文化等传统民俗、民族文化知识...
甚至连都江堰、京杭运河、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知识都能学到。
除此之外,这套书里还有小学生必背经典诗词:
历史名人知识:
甚至连孩子的游学之地都讲到了,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总之,
如果把这套书认真读完了,孩子基本上就能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地理系统
了,
而且地理系统中的知识还非常丰富,让孩子以后学习地理、文学、历史、艺术、科普等知识时,都能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
3.用讲故事的形式讲地理,
轻松串联起各学科知识,
方便记忆学习
这套书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之一,应该就是它趣味的讲解方式,它
巧妙的提炼了每一区域的特点,以讲故事、说趣闻的语言,串联起地理、历史、诗词、传说、名人、风俗等多方面知识,让孩子读起来更趣味,更轻松
。
比如,讲到“中国的季风”的时候,教科书上一般就会直接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夏季时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未免太过生硬,孩子看了也记不住。
但在咱们这套书却不是这样写的,首先它就以一个“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趣味标题,引起孩子思考:周瑜是怎么借到的东风呢?
接着就讲了三国时期周瑜是如何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火烧赤壁的故事,由此自然延伸到中国的季风气候。
随后配合了精心绘制的示意图,把中国的季风区、非季风区,以及风向展示出来。
最后又串联起《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孩子思考,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
你看这样子讲解的话,孩子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中国的季风气候的特点了,而且还能顺便掌握“赤壁之战”的典故,和与风有关的诗句等,轻松把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了。
用这种“说故事”的方式来说中国地理,咱们这14本书可能还真不够孩子看的,毕竟哪个孩子不爱这样的学习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