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一套书,比100部纪录片还涨知识!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3-22 12:00

正文

以大地理、大历史为基础

以大语文、大文化为方式

以讲故事、说趣味为手段

这套 《给孩子讲中国地理》 太走心了

▼▼▼

在这套书里——


山水地理与文学相互融合,


理与历史相互关联,


文学与历史也相依相偎,


地理和艺术也相互碰撞,


这本书里, 各种枯燥、晦涩、抽象、专业的地理知识,都得到了更高的趣味化、图解化、生活化、散文化


它给孩子带来的绝 不仅是地理启蒙,更是历史启蒙、文学启蒙、国学启蒙、科普启蒙




要问历史中的聪明人有哪些,诸葛亮绝对算一个。


都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这句话里,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可见在众人眼里,懂天文知地理有多重要了。


毕竟如果不知天文地理,诸葛亮又怎能“草船借箭”呢?


所以说, 想让孩子做个“聪明人”,有大局观,眼界宽,地理是必须要重视的


而市面上,为孩子写的地理书不可谓不多,但十之八九都相当枯燥,比如说到黄河的时候,课外书,甚至教科书上大多都是这样写的: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北源发源于... .”


一页读下来,回个头就全忘了。


咱们再来看看这套书是怎么讲的。


首先,它开文就引用了李白的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以这句气势恢宏的名诗来勾起孩子们心中对黄河的兴趣和思考,黄河的水真的是天上来的吗?


随后又一个趣味的问题“ 黄河为何黄? ”来勾起孩子的探索欲望。接着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哦~原来是黄土高原把大河变成了黄河呀”,果然“近黄者黄”。


接着又有 “鲤鱼跃龙门”、“平地一声雷” 这样的趣味点,让孩子们主动去了解黄河的更多知识。


随后还穿插了 刘禹锡描写黄河的古诗——《浪淘沙》 ,让孩子们把地理和文学结合起来。


更妙的是, 这套书的诗词还配有王向群(大象)老师的专业朗读 ,大家可以听下《浪淘沙》的,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


所以你看,这样子讲黄河,是不是一下子觉得好玩起来,孩子记知识也记的更牢了?


而这样趣味的讲解方式,书里遍地都是,比如 讲到古文里常出现的“阴山”的时候,就是先从耳熟能详的《敕勒川》引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阴山脚下的风光……


接着从阴山岩画,讲到秦始皇在阴山上修长城,又讲到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因此有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千古名句....


这样子下来,孩子不仅知道阴山,连阴山的历史,有关的诗词等都记牢了。


瞧,这样的地理书籍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当然,我选择这套书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趣味性,更因为它 内容的异常丰富,并且十分契合孩子的学习考试,整本书的布局也是相当精妙 ,我们一起来看下。


这本书共14册,分别为:

  • 中国的陆和海——介绍中国的疆域

  • 中国的山和峰——介绍中国的山脉

  • 中国的河和湖——介绍中国的水域

  • 中国的云和风——介绍中国的气象

  • 家在山水间•东南丘陵

  • 祖先有故事•华北平原

  • 黑土大粮仓•东北平原

  • 水乡的味道•长江中下游平原

  • 奇山异水间•云贵高原

  • 厚土的传说•黄土高原

  • 骏马追风跑•内蒙古高原

  • 雪域高原情•青藏高原

  • 安逸的天府•四川盆地

  • 文明大通道•丝绸之路


这样的分类 与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划分保持着一致 ,同时还 提炼出4个综合册,即中国的疆域、山脉、水域、气象,来给孩子更大的视角,建立一个完整的地理体系


而整套书的布局也是相当精妙,它一共 精心编写了包括地形、地貌、土壤、地理、气候、生物、民居、民俗、民族、工程、风光在内的11类主题


囊括了地形地貌、自然奇景、文明古迹、传统文化知识、民居民俗、饮食服饰、动植物、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游学之地等84个专题 ,来为孩子们系统的展示大地理常识。


也正是因为这种布局,让孩子们学起来更趣味十足,他们可以轻松 串联起地理、历史、诗词、传说、名人、风俗等多方面知识 ,不枯燥,不乏味,更能迅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


而除了内容,这套书的讲解形式也趣味十足,它正是 巧妙地用讲故事、说趣闻的口吻给孩子们进行知识讲解 的。比如讲到人们为什么到了成都就不想走时,就以吃货的口吻列出了一溜儿的小吃,看的人是食欲大增。


此外,书中还配备了 量手绘三维立体图、


穿插丰富的地貌及人文景观图片、


经典国画名作、


应景古诗 等,


揭示出地理原本的诗意和美妙。


这样有文字,有图片,还有 音频阅读 ,让书中的内容一下子就立体了起来


而如此一套书读下来, 无疑对孩子以后学习地理、历史、文学等都打下良好的学业基础,更主要的是可以激起孩子对这些领域的兴趣 ,有了兴趣,还怕学不好嘛?



书籍详细介绍


1.权威团队创作,耗时三年完成

与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一致,脉络清晰

给孩子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理知识向来要求严谨,所以选书的时候一定要选权威团队创作的。 咱们这套书就是 由权威团队耗时三年完成的


主创是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旅游科普与创作专委会主任张百平老师 ,同时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中国地理有极深的研究。


另一位主创则是 我国著名青年地理科普作家周国宝先生 他有10余年的地理、旅游类图书创作经验和扎实的地理知识,他参与编纂的《中国国家地理地图集》,也是地理普及读物扛鼎之作。


书中所用地图也均由 国家测绘局审核通过 ,科学、权威、有保证。


有这样权威的团队,我们这套书可以放心给孩子读。更不要说,它的 编排还是和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一致的,方便孩子以后考试学习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地理课标区域,这套书划分成了14册, 从天府之国到江南水乡,从云贵高原到黑土大粮仓, 脉络十分清 有条不紊地讲述中国大地上各个自然区界的山水风貌、人文典故等等 。为孩子以后学习地理打好扎实的基础。

2.11大主题,83个专题,内容全面丰富,

给孩子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理体系


在中国这片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天苍苍野茫茫,也有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看八百里洞庭水波荡,也能欣赏窗含西岭千秋雪,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当然也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物产丰富,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长远。


而这套《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就将整个中国地理知识 精心编排成了包括地形、地貌、地理、气候、生物、民俗、风光等在内的11大主题


囊括了自然奇景、文明古迹、传统文化知识、民居民俗、饮食服饰、动植物、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游学之地等在内的84个专题 ,知识面特别广!


所以在这套书里,孩子可以——


看到三川五岳,十大名山,江南三大名楼等自然风光;


学到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土黑土褐土、黄河长江等地形、地貌、地理、土壤等专业地理知识;


探索春夏秋冬等气候知识,这其中还包括考试热点 二十四节气知识。


认识呼伦贝尔的花草,热带雨林的动物等疆 域内动植物知识。地理是一门综合学课,地理地貌因有动植物而“活”了起来,全套书会有大量的跟某区域相关的动植物专题知识或链接知识讲解。


此外,还能欣赏高深的山西大院,依山傍水的吊脚楼,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


川剧脸谱、乌篷船、火把节,藏族文化、蒙古文化等传统民俗、民族文化知识...


甚至连都江堰、京杭运河、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知识都能学到。

除此之外,这套书里还有小学生必背经典诗词:


历史名人知识:

甚至连孩子的游学之地都讲到了,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总之, 如果把这套书认真读完了,孩子基本上就能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地理系统 了, 而且地理系统中的知识还非常丰富,让孩子以后学习地理、文学、历史、艺术、科普等知识时,都能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3.用讲故事的形式讲地理,

轻松串联起各学科知识,

方便记忆学习


这套书最吸引孩子的地方之一,应该就是它趣味的讲解方式,它 巧妙的提炼了每一区域的特点,以讲故事、说趣闻的语言,串联起地理、历史、诗词、传说、名人、风俗等多方面知识,让孩子读起来更趣味,更轻松


比如,讲到“中国的季风”的时候,教科书上一般就会直接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夏季时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未免太过生硬,孩子看了也记不住。


但在咱们这套书却不是这样写的,首先它就以一个“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趣味标题,引起孩子思考:周瑜是怎么借到的东风呢?


接着就讲了三国时期周瑜是如何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到火烧赤壁的故事,由此自然延伸到中国的季风气候。


随后配合了精心绘制的示意图,把中国的季风区、非季风区,以及风向展示出来。


最后又串联起《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孩子思考,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


你看这样子讲解的话,孩子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中国的季风气候的特点了,而且还能顺便掌握“赤壁之战”的典故,和与风有关的诗句等,轻松把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了。


用这种“说故事”的方式来说中国地理,咱们这14本书可能还真不够孩子看的,毕竟哪个孩子不爱这样的学习方式呢?


4. 收录上百首诗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