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叫做加倍报复;它的结果只有一种,就是直到有一方倒下。
本来,我是非常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讨论由上饶校园所发生这起家长刺死学生事件,所引发的关于“校园欺凌”“家长如何保护孩子”的话题的。
为什么呢?
其一,我们并不足够了解事实。
也就是说,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到底属于什么性质,我们并不知道;老师和两个家庭在处理这件事情中,是怎样的态度,我们也不知道;事件中的那位女孩儿的父亲,是什么导致他做出极端行为的,我们更不知道。
其二,家长在遇到类似新闻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强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往往会从孩子受欺负的这个角度,带入自己的情感。这反而激发了很多家长更为极端的想法,对以后能够避免类似恶性事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
但是,当我真正看到家长在很多新闻网站的留言之后——虽然,我知道很多家长是一时的愤慨,我还是被很多言论给吓着了。
留言一、恶人自有恶人磨,完美诠释了你不教育有人替你教育,希望这种事越来越多。
留言二、你家孩子或者你本人如果胆敢欺负我的孩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像新闻中那样去做!我没有开玩笑,不信你可以试试。
留言三、那是没欺负你家女儿,如果你女儿天天被人欺负,没人管,你咋处理?当个窝囊废爸爸?
……
……
……
我没有精确地统计,但是,在一条新闻后面的11万多条的留言里,所占分量相当多。
说实话,我好像忽然觉得自己并非是在一个21世纪的现代社会里,而是在充满了草莽英雄、天下大乱的远古时代。
这,是我们作为家长,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吗?
被欺负就意味着要拼命吗?
是的,在很多人的内心里,你敢欺负我,我就跟你拼命。
我不知道这种心理是从哪里来的,反正,从小到大,我看到身边的很多人,对此非常敏感。
很多人都信奉着类似的四部曲信条:
1.我不会主动欺负人。
2.我也不允许别人欺负我。
3.别人欺负我的话,加倍欺负回去。
4.只要没有把我弄死,我就把他往死里弄。
我小时候的一个玩伴,经常和别人打架。他打架的一个特征,就是永远不服输。别人打他一拳,他肯定会打回两拳;别人咬他一口,他肯定咬回两口;别人拍他一砖头,他肯定拍回两砖头。
结果呢,到后来,没人敢跟他打架,就算比他强壮很多的人,也不敢和他打架。
而且呢,他的父亲也非常奇葩,直接帮儿子打架。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踢球,他和另一个男孩儿打了起来,本来是闹着玩儿,后来他竟然直接拿砖头砸——他被别人摁在地上,我就赶紧去叫大人。
谁承想,他父亲跑过来之后,不问青红皂白,也不拉开劝架,直接去打那个男孩儿。
这真的让我目瞪口呆,只好又去叫其他的大人。
后来,这个玩伴很早就混社会了,经常出入派出所和监狱。
请注意,我讲这个故事,不是对应上饶事件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女孩儿一方,也不是男孩儿一方。
我想说的是,我们所有人面对“欺负”的时候,应该怎样面对。
1.我们可以永远不被别人欺负吗?
2.别人怎样对待我,是欺负我?
3.别人欺负我,我该怎样保护自己?
4.加倍欺负过去,对自己的利弊有哪些?
5.阻止被欺负的方法,我到底用了多少种?
为什么死都不打官司呢?
我们小时候,还会经常听到一个老百姓的民间智慧:冤死不报官。
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什么纠纷,什么麻烦,什么不公,什么委屈,都进行私了,不打官司。
大概,一是对报官的不信任,觉得到了官那里,往往是谁有钱谁有利,被欺负的往往是穷人,反而正义得不到声张。二呢,也是大家都没有法律常识,不知道遇到的这些事情,该报什么官,程序怎样走,花费多少精力、时间、金钱。
于是呢,我发现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私了”。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喜欢自己凭个人能力去摆平,摆不平的时候,就找个中间人,给调节调节,而不是“有事儿找警察、找律师”。
比如说,开车有了刮蹭,大家也都有保险,完全可以由专业人士来处理。可是,你会发现两个人直接就吵了起来,甚至干起仗来,最后呢,就算警察来了,也选自己解决。
说实话,我原来也很畏惧“官司”,觉得那是一件特别不好的事情,总想着能避开就避开。
但是,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不得不用法律手段来解决的问题——那场官司,实实在在打了两三年,走完了所有的法律程序,直到终审判决。
我在那场官司中,就是被欺负的一方,我当初也没有抱着能打赢的心态,毕竟我这一方是个人、是弱者、没有钱、只有一个律师,对方是国有大机构、不怕花钱、请了律师团。
我就想,到底看看法律是如何运作的,就算失败了,也学习了如何处理问题。
结果呢,我发现,所谓法律,以证据为核心,而不是情感,或者其他。总之,我的那场官司,每一次审判,我都没有说一句话,就凭着证据,直到终审,都是胜诉。
我对官司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不是因为我的官司赢了,而是打官司本身让我知道,法律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这个途径的确是耗时耗力耗精神,甚至,法律有时候也并不都能帮到弱者。但是,算是可以保护自己的最理性的手段了。
为什么会选最伤害自己的方法呢?
其实,孩子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孩子在学校遇到霸凌,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选择解决的方法呢?
我觉得,
首先,不要放大。
我知道,每个家长都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也造成了一个弊端,就是自己孩子的任何遭遇,都会被放大很多。
孩子的好,会被放大,孩子遭遇的不好,也会被放大。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用去避讳,霸凌就是霸凌,不是霸凌的就不是霸凌。
其次,要有证据。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得来的最宝贵的经验,说一千道一万都没用,证据说话。你被欺负了,一定要有证据,否则,只凭个人的感受,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就算对方做了天理不容的坏事,也不能只会悲痛和愤怒,马上要做的,一定是要拿到证据。
然后,理性面对。
遇到事情的时候,谁越冷静谁越有优势,谁越理性谁越有优势,千万不要把情感放到这个天平上去。
任何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不下十种,问题是,理性的话,就可以分析这十种方法哪个对自己更有利。然后,理性地去实行这个方法。
有人说了,什么是理性——很简单,就是不能再次伤害到自己。
白滔滔:
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相关文章链
接:(点击可阅读)
孩子的一生注定失败五次,你准备好了吗?!
你在教育上,是“穷人的思维”吗?
王兴、胡玮炜、韩寒:我们的孩子要和同龄人比较吗?
很多高学历高收入家长对教育的见识还不如相声演员郭德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