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爸看房
很会带娃的房产博主,专注广州300-2000万总价的刚需/改善买房咨询和落地; 不散播焦虑,不盲目激进; 持续分享踩盘经历,真诚分析买房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果爸看房

500-900万上车,牛奶厂是不是有了性价比?

果爸看房  · 公众号  ·  · 2024-09-14 17: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正文-
很有意思的事,前两年行情好的时候,一堆人推牛奶厂和兰亭,现在便宜了反倒没什么人敢言“可以买了”。
从目前的价格体系来说,我觉得牛奶厂已经有了性价比。
3房2卫不到500以内根本无法成交, 160+的超豪宅4房已经到了900出头 ,140平不超豪四房出价也就700出头(据说华润600多那套已经解约)。
对那些通勤方式比较灵活的家庭来说,这里能够比较好的兼顾教育配套和居住环境、品质,关键是价格相比去年,便宜了很多。
这里盘一下逻辑。
(1)、
预算1000万以内的买家,去海珠看房会很纠结。
海珠西很成熟,地铁、商业、学校都有, 但问题是无法兼顾。
刚需盘偏多,二手楼龄偏老,比如保利花园,保利百合,金碧花园,富力现代,海富花园,楼龄普遍在18-25年之间,最重要的是,这些还不错的盘没有好学校,只适合刚需上车。
带学校且楼盘品质不错的盘,只有光大花园,其次是翠城,我认为也过得去。
要么就是楼龄还不算旧,保养维护也不差的,但学校一般且价格贵,比如可逸豪苑,可逸家园,中惠雅苑等宝岗附近的次新盘,你也未必下得去手。
新一点的也是超高层或者小花园社区,比如越秀绿地海玥,星汇海珠湾,海珠小雅,金融街融御,包括非常热的中海观澜府,无一例外是超高层。
这些盘的居住品质,见仁见智吧,在二手市场上,还是被嫌弃的厉害。
新盘就更不用说了,观云府、江泰里、燕语堂悦,都是“花园小+超高层”的典型代表,都没什么稀缺性。
如果去到海珠中部,不管是新港新路还是广州大道南附近,也没什么特别好的,无非是愉景南苑、愉景雅苑、逸景翠园、叠彩园、金穗雅园,楼龄普遍也是20年上下,有些小区保养维护还很拉胯。
也只有去到800-1000万,你才能挑一些相对好点的新盘,比如江湾和樾,四季和颂,中海大境,这是少数能够兼顾配套、地段、小区品质的几个改善盘,但门槛比较高,也没有很强的教育配套。
也侧面反映了,为什么光大花园这么坚挺——回调幅度不是很夸张,一直有稳定的客群在买入。
(2)、
天河这边,被广园路分开。
以前很多博主总是以一条路来判断价值,实际上过于绝对,如果房子只能用一个维度来衡量的话,这个逻辑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整个广园路以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融城板块,很大的问题在于, 选择太少,小区普遍偏旧,城中村又太多,学位更是普普通通。
客观上造成,行情好的时候,好小区构成了结构性稀缺:兰亭盛荟,美林湖畔,美林海岸,盈彩美居,城市假日园,阳光假日园,富力天禧,万科云启,宝兴翠园,中海康城,骏景花园,差不多就是这10来个具备很高的关注度。
剩下的如天朗明居,时尚名苑,羊城花园,中兴花园等选择,只能说还过得去。
如果小学还能有“天河东四小龙”支撑,那么整个金融城的初中就很拉胯,稍微对学校要求高一点的家长,其实是不满意的。
所以那个时候,中产家庭都希望换去天河北,天河公园西门或者华景。
但预算低点的,在这些板块只能选一些老破大,或者很旧的小两房,朝向差、靠马路,预算稍微高点,比如调到700-800万,也挑不到什么新房子,因为过去的小区户型面积大,新点的好点的三房两卫,也未必够得着。
所以,在天河公园的东面、广园路以南,对很多改善、中产有娃家庭,是没什么吸引力的,反而对刚需更加友好,毕竟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外部环境可以忍受,但地段好,离珠城、金融城、琶洲近,地铁商业配套,该有的都有,这也是极大的优势。
客观上,也造成类似兰亭这种非常新的盘,具备了极强的稀缺度,也给老黄埔带来了很强的增量, 毕竟不是所有刚需都能忍受破旧房子+一般的学位 ,还不如多坐几站去老黄埔买个新房。
这个观点,我在过去两年给客户咨询的时候,很多粉丝都提到过,一些微观的想法,也能反应市场的主流预期。
(3)、
相比广园路以南,整个金融城片区,广园路以北——从汇景、广氮再到智谷、牛奶厂,城市界面看起来舒服很多,没什么城中村,开车去珠金琶也不算远,开发的盘也是偏改善甚至豪宅扎堆。
这也是保利天汇从19年卖到现在2024年,天河壹品当初卖到7-8万的逻辑,金地天河峯睿能够很快清盘的原因。
但不管是天汇也好,一品也好,或者天健上城,阳花国花苑,整体还是偏刚需,以2房3房户型为主,梯户比也普遍是6户,而且学校也不算很顶级——清湾附中不算广氮的配套,毕竟小学需要摇号,初中更不保证。
很多对品质要求高、又要优质学校的高总价买家,能选的其实就是牛奶厂。
四大金刚以4房为主,最小面积就是龙湖的84平,其次是金地89,招商88,华润最小都是88平的3房2卫。
而四房不一样了,有112/124-130/143/150/160-167,多个面积段各种户型供买家挑选,普遍是2梯3户或者4户,品质感在前几年的市场,是能打的。
这个逻辑,在前面两年是完全行得通的。
毕竟上到了900-1200万预算的买家,是无法接受老黄埔的城市界面,也未必愿意去科学城,在广园路以南,只能买10多年楼龄的美林,要么是超高层的刚需盘兰亭。
剩下他们能买哪里?只有牛奶厂可以选了。
(4)、
放在2023-24年,逻辑略有变化,因为这两年加入了很多对手,又是新盘又是新规户型,在产品上全面压制牛奶厂二手。
比如梅花园 的买家,和樾府有学位有地铁,还是改善盘,800来就能买4房,“学铁商”都有,对于1500万以内的买家,是具备足够吸引力的。
比如同样没有地铁的保利天瑞 ,最小面积107平,总价也是830万左右起步,125平4房1000万左右,150平4房1250-1300万,配建了九年一贯制省实,低密度小高层,多数为纯板楼。
既然都是广园路以北,既然都没有地铁,户型还是新规后的设计,同价位能选4房,是不是新的更有吸引力?
奶厂旁边的观樾 户型利用率100%,不到2.0容积率的低密度,纯板楼,且配建了天外,品质、教育、产品都拉满。
跳出核心区,万博的长隆悦府也来分一杯羹,124/140平的4房大概在750-900万之间,学铁商都有了,给你番禺几乎最好的地段和最全的配套,改善买家是不也很动心?
这里不是对比谁一定好过谁,毕竟怎么选还要结合你的通勤,自住需求,上学紧迫度来综合分析。
但从买家的选择来看,600-1500万的买家,这些新盘的吸引力非常大。
这里一个深层次的逻辑是,但凡超过800万甚至750万的预算,奶厂暂时是无法竞争过这些新盘的。
这是从买家的思维去分析,毕竟同样预算除了这几个带顶级学位的改善盘,天河东还有保利天汇、天河壹品这两个选择, 既然他们相比去年便宜了一两百万,现在是不是也有考虑的必要?
虽然天汇、壹品的学校只是奥林匹克教育集团,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很有确定性,接送方便,也不用折腾,叠加新房的优势,看起来性价比也不差。
所从从刚改到改善,奶厂的价格都被周边乃至其他区域几个改善盘压制和分流。
比如观樾140的压制奶厂超豪宅160-168平的大四房,天瑞107/125平,和樾府124/142平的压制奶厂140平以内的户型,还要被壹品、天汇分流很大一部分购买力。
当然,反过来思考—— 奶厂的价格如果有更多的空间,也就具备了性价比。
因为现在的格局,不是板块和房子的问题,而是供大于求,在同价位的稀缺度不够。
很多人会问,我既然说到奶厂是不是有了性价比, 那500-900万的买家,选哪个到底更好呢?
一是看你具体能到什么预算,和比较看中的需求。比如你高度依赖地铁,天瑞、壹品、奶厂都不合适,要么万博悦府要么和樾府。
二是看你如何看待这个价格体系,新盘比二手贵是合理的,但这个价差到了30%、40%甚至更高,是新盘被高估还是二手被低估了呢?
三是看你能谈到什么价格。二手的房源能否淘到真正的笋盘,新房你能否可以消除信息差,拿到最优的折扣?
奶厂内部整体的居住环境,教育配套还是在线的,基本的商业配套也在完善,圈层品质这些也还OK,比较适合对交通出行要求不高,但教育要求高的家庭,具备确定性,未来也有一些想象空间。
至于无数人吐槽的交通、地铁,这些缺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按照现有的价格体系和市场情绪,我觉得还是有不少淘笋机会的。
最后,除了买哪里的问题, 你可能还在纠结要不要现在买,是卖了房再买还是先买再卖?房子不好卖,到底要不要置换到这些盘,还是干脆躺平啥也不做?
那就是另一个维度的话题了,既有需求方面的梳理分析,也有策略上的逻辑思考,还有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把握。
如果还不是很清楚,建议来做个深度咨询。
-END-
如果你对于“ 买房的思路不清楚,不知道在哪儿买,不知道买哪个盘 ”这些问题很迷茫,欢迎和我预约线上/线下咨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