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合
智合,一个有温度的法律新媒体。以敏锐慧眼洞察行业起落,以法律视角解读社会热点。行业研究,律界波澜,热点时评,实务技能,我们只传播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真狠人才有真自由 ·  2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昨天  
洞见  ·  一个人顶级的养生:好好吃饭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合

律所含“T”量有多高?

智合  · 公众号  ·  · 2024-06-12 19:43

正文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T”是“Technology”。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一经推出上线百天就达到百万用户;2023年,“群模时代”来临,大模型密集“上新”;2024年,大洋彼岸用文生视频模型再度向全世界投出一枚重磅炸弹。

但是,根据汤森路透社的调研报告《ChatGPT and Generative AI within Law Firms》显示,目前ChatGPT律师事务所的应用仍然比较有限。

关于“是否在律所运营中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统计结果显示,只有 3% 的合伙人表示他们已经在实际使用生成式AI或 chatGPT,另有 2% 表示他们正在积极规划其使用,有近60% 的合伙人回答说他们并没有使用生成式AI的计划。



关于科技在律所中的应用,英国国际律师事务所年利达(Linklaters)旗下的科技初创公司Nakhoda早在2021年便已推出首个合同自动化平台CreateiQ,宣称 新平台可以自动识别、分解合同要点,自动捕捉合同变动信息,并在协商结束时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审计跟踪。

在此平台下,律师与客户之间能够实时在线协作,大大提高双方间的合作效率与安全性。

然而,像年利达这样能够划拨固定预算用于科技创新的律所终究还在少数。一方面是大部分中小规模律所对科技与创新的投入不高,另一方面是律师对法律科技的利用率偏低。

英国法律科技协会(UKLTA)与汤森路透合作的一份报告显示, 尽管AI、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发展,律师行业对法律科技的敏感程度似乎并不高。 饶是如此,从案例分析到数据统计管理,律所对法律科技的需求仍然存在且必将增大。

目前市面上存在哪些有效的法律工具?客户如何看待其应用?律所又将如何把握住科技的发展机遇、建立竞争优势?或许英国的行业信息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法律工具,哪家强?


当前,律所对法律科技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管理/商业效率与办案效率的提高。在这两种需求的推动下,市场上的法律科技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管理、法律分析、身份核验等多种类型。


目前市场上有哪些法律科技工具?

· 集成系统,如文件管理、知识管理系统

· 定价和获利能力分析工具

· 法律分析工具

· 客户咨询工具,如门户/自助服务工具,应用程序或聊天机器人

· 安全在线的实时通信工具

· 身份核验工具(如电子签名、身份检查)

· 风险管理工具(如网络和其他安全问题)

· 商业智能分析工具

· 项目管理工具

……


目前在英国律师的工作实践中,使用需求最高的有三类技术工具:


1、提升沟通、文件管理的效率工具


基于对文件存储、管理的需求,律师对云盘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在英国Outlook、iManage等沟通、文件管理工具的使用频率最为高。随着远程办公的推行,MicrosoftTeams的使用也渐渐降低了工作中对于邮件沟通的依赖。


2、时间记录工具


时间记录工具往往用来记录、测量律师投入各项工作的各项数值,如工作时间、效率等。目前计时系统包括Gantner、Mitrefinch等,均致力于实现工作时间的记录追踪。

由于小时计费制度的存在,西方律所很早就使用了计时系统,但作为付费方的客户对计时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自由程度较高的律所也不得不选择更严格的员工管理方式。某国际大所的律师就表示,他们曾有客户质疑律所计时系统的计算方式和准确性。


3、信息获取工具


信息获取工具在律师跟进法律、政策变动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较为熟悉的数据库如LexisNexis、Westlaw、Thomson Reuters等也成为律师了解法律趋势的主要阵地。尤其是疫情期间,多数法律业务需求如商业资产、房地产等均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此情景下律所获取相关市场动态、法律研究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客户会倾向

使用 法律工具的律所吗?


客户会更青睐在法律科技方面有所投入的律所吗?客户对律所的法律科技应用有怎样的诉求?


客户

“标准化的文书谁都会写,我们希望买到的是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


B端客户自有一套标准的文书模板,在模板范围内的文书撰写工作可以通过机器完成。于多数客户而言,他们更希望购买有思想的、无法通过公司法务部门或机器完成的服务,即律师的价值判断。

另一方面,提高双方的协同效率也是客户诉求之一。对于与律所建立长期伙伴关系的客户而言,不同的主办律师则意味着同一模板需要一而再地沟通,带来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这一角度而言,实现双方协同、工作互通的平台是客户方的一大需求。


客户

“如何证明律师的工作是高效的?我们要看更多数据。”


英国大部分律所采用小时计费与固定费率相结合的方式,律师的工作效率与最终收费直接相关。然而,单纯以工作时间为计费维度的计算方式近来却颇受质疑。

计算工作时间忽视了律师的工作效率问题,这就好比打车回家却无法判断司机走的路线是否合理;而无论是否绕路,成本却由乘客负担。

因此,不少客户希望改进律所的时间记录工具,以便更直观地反映所聘律师的工作时间与效率,在不同律所间做出相应的选择。


客户

“法律科技好不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不少客户曾表示,律所用不用法律科技,对其自身的益处都不太明显。在洽谈合作意向初期,一些律师倾向于展示其科技应用以证明自身的专业与创新能力。但当进一步了解技术的优势及算法原理时,律师反而说不清楚。

一些英国管理者表示,多数律师对本所科技的了解尚属片面,在沟通时也没有准确传达技术给客户带来的益处,以至大部分客户并不能将律所科技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最终在宣传效果上大打折扣。



法律科技产品,

这些大所投了哪些?


关于法律科技的研究,中外各大律所均相继加入这场竞赛中。新冠之年,远程办公使法律智能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表格仅选取部分律所,不代表全部律所的投资情况

对于这些国际大所而言,早一些涉足法律科技,便意味着在法律行业中早些窥得先机,掌握律师业发展、变革的主动权。但对于部分中小律所而言,受限于营收,即便明白法律科技这一趋势所在,却也仍无法拨出充足的预算。

同时,一些律师似乎也未对使用法律科技来提升业务技能产生兴趣。 用户体验差、集成性弱、操作难等是这一现象的主因。

不少律师表示,各产品间因缺乏互联、协同,并未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而功能单一而类型、品牌多样,却会无形中加重律师的选择成本。另外,不断更新的技术产品,也使得律师更为在意新技术的学习成本。

由于相关技术知识的缺乏,律师在学习、熟悉新技术时需要更久的时间投入。在律所购入技术的情况下,还有额外的组织、培训成本。这些成本投入可能是部分律师对技术实践持消极看法的原因。



如何建立律所的 技术优势?


不论法律科技的普及程度如何,其对律所生产力的助益表明,法律服务智能化的趋势不会变。

业务管理类的科技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益处,其应用可以直接转化为律所生产力。 生产力的提高则给律所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商务沟通工具、信息获取平台的需求都迎合了提高生产力的需要。但同时,英国的实践也显示出了另一种逆向的转化,即基于吸引、维系客户关系产生的科技变革,比如计时工具的研发完善。

律师或早或晚都将面临技术产品的更新迭代,与其随着大潮赶乘技术红利的末班车,不如提早使用技术为工作赋能。

但在眼花缭乱的产品中,对律所而言如何选购才不出错?以下几个问题或许可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 本所的技术需求在哪?效率管理,业务提升,还是客户协同?

· 本所律师年龄结构如何?新技术的推行成本是怎样的?

· 对方提供的技术是否便捷?是否支持远程使用?

· 该技术能够为律所和律师带来怎样的价值?

· 该技术是否有成功案例?同行使用情况如何?

· 对方是否具备持续研发、完善技术的能力?


前几年人工智能兴起时,不乏有“科技取代律师职业”的论调。但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始终阐述一个道理:工具是为人类工作生活的便捷性服务的。 如果有一款法律工具可以帮助你实现每天6点下班的愿望,谁会拒绝?

实践来看,法律科技的应用可能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普及。法律科技与业务结合的紧密度稍有欠缺,这也需要律所与研发者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出更符合律师业务、律所管理需求的产品。



2024即将经过半,AIGC带来的颠覆浪潮已然近在眼前,律师行业将被如何影响,律所又将迎来怎样的自我改造?答案仍是未知。

但这也是律师制度恢复以来,中国律所为数不多能够与国际律所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时刻——“技术面前众生平等”。我们需要更多学习的,是它们在百年演进中传承下来的经验、嗅觉。

去过美国东海岸后,我们即将启程——


英国智合海外行·英国站(10月)游学

在百年老所云集、律政底蕴深厚的英国

寻求领导力升级的秘诀,

探讨业务破局的机遇

与30+志同道合的律所管理者成为校友


锁定席位↓



往期海外游学详情 (↕滑动查看)

2024 LLMG-US美东站(5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