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ku
根据2018年1月的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截止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到97.5%,表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普及。
其实,早在1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就已经宣称“普及”,但实际情况却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的年轻人。他们掌握着互联网的话语权,也深刻地影响着互联网中的舆论、审美和文化内容需求。
这一群体长期以来的文化审美与价值观塑造了互联网世界的传统审美与内容需求,我们可以将他们看作是互联网的主流用户人群。
但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真正的已经将“全民”拉进了互联网世界中来,这些新加入互联网的人群,带来了属于他们的内容文化需求及审美价值观,正在形成一个个具有圈层的文化分割群体,且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主流用户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这些群体看作是互联网世界的非主流用户群。
“非主流用户群”却是互联网真正的主流人群
互联网世界的非主流用户群主要分为三大类:中老年、小城乡人群以及青少年儿童。
之所以说他们是互联网非主流用户群,主要是他们进入互联网世界的时间较晚,暂未掌握互联网世界话语权,也不是互联网内容生产者、产品设计者优先考虑的对象。
但是,当前的现实情况却是,互联网真正的主流用户正在逐渐变成这些非主流用户群。
中老年群体多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在子女和朋友的影响下进入互联网,据腾讯应用宝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拥有8028万老年网民。占老年人口比
例20%,也就是说每5位老年人口中就有1位使用手机上网,且在近五年来,老年人触网速度是整体移动互联网普及速度的1.6倍。
小城乡人群也正在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一大主力。根据CNNIC全国网民地域构成调查,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网民数量占到了47.8%。互联网领域新崛起的市场黑马,如拼多多、趣头条、快手等从低线城市突围而出的企业,乃至新晋崛起的土味文化,都正是小城乡互联网用户崛起的最有力印证。
此外,青少年儿童也正在随着成长,正在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大主力。据CNNIC调查显示,中国19岁及以下的网民占到22.5%,他们出生即处于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世界,他们对于互联网的有着非常熟悉与清晰的认知,他们在互联网上有着属于自己发明的交流沟通语言,内容审美需求。
这些在文化与社会阶层方面拥有着极大差异的用户群体,在互联网世界中掀起了不同的文化文化内容浪潮,也开始让互联网变得更加的多元与包容。
非主流用户群有着怎样的文化审美、内容及产品需求?
当前,人们对这些正在崛起并处于主流地位的互联网“非主流用户们”依然还是处于一种反应迟缓的状态。那么,这些非主流用户群有着怎样的文化审美、内容及产品需求?我们分人群的各自探讨一下。
互联网上的中老年人们主要做啥?
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很多中老年会上网看新闻、看资讯,但获取的资讯和他们的情感需求、生活愿景以及所经历的大环境紧密相关。比如关心时事新闻,注意养生保健以求不给子女添麻烦,等等。
随着他们在互联网中浸淫日久,被年轻人所热衷的各项网上便捷功能也渐渐融入到中老年人的生活当中。中老年人比较喜欢使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人人网等,还有社区类、婚恋类社交应用。
总体看来,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呈现出下面 4 个特点:
1、交流与信息获取
在调研对象中,75.8%会上网看新闻资讯,约半数人会通过关注公众号或上网搜索的方式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98.5%的受访者会使用微信聊天,而发红包、朋友圈点赞、发小视频、图片等功能更是被大多数人“玩转”了。
2、开始享受互联网便利
网约车、外卖等一些听上去更受年轻人依赖的网络服务,也渐渐融入到了中老年人的生活当中。比如,在受调查的5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手机支付、手机导航和打车服务功能的人群占比依次为51.5%、33.1%和25.8%。
3、文化内容上喜欢看心灵鸡汤
报告也显示,中老年人浏览网络内容排名最靠前的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和幽默段子,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了这些主题。最为关心的资讯以国内时事和军情以及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
此外,他们在阅读文章后大多会有选择地转发给不同的社交圈内的人,将转发文章变成一种社交方式。
4、对互联网产品认同度更高
中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产品实用感和愉悦感评价,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展现出更高的实用感评价。特别是在网络直播、小视频类产品上,老年人比其他群体认为获得了更多的愉悦感。
目前看来,针对中老年用户的内容及产品十分稀少,他们更多的是在跟随年轻人的脚步进行互联网消费。面对巨大的中老年人需求红利,互联网产品依然处于反应迟缓的状态,他们的互联网需求亟待进一步挖掘。
小城乡互联网用户的互联网娱乐消费观
1、小镇青年喜欢什么类型的娱乐方式?
根据QuestMobile数据,小镇青年在短视频、在线视频、手机游戏、网络K歌以及游戏直播等领域花费的时间明显多于一二线青年,但在百科问答、电子书等数字阅读类APP花费时间相对较少。其中,小镇青年在手机游戏投入的时间最多,月人均使用时长在全网占比为12.8%。
可以看出,小镇青年更喜欢直接、放松的视频类、游戏类等Kill time型休闲娱乐方式。
2、小镇青年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娱乐休闲上?
根据企鹅智酷的调研数据,从小镇青年日均投入时长“2小时以上”的渗透率来看,泛娱乐项目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游戏、阅读、影视、音乐、直播和动漫。
从渗透率中位数看,日均时长分别是网络影视1~1.5小时、网络阅读31~60分钟、网络游戏1.5~2小时、网络音乐31~60分钟、网络动漫11~30分钟、网络直播11~30分钟。
3、搞笑类内容,是小镇青年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没错,接地气、草根性、娱乐性,抓不住这三点,就甭想抓住小镇青年这群消费群体。数据显示,“搞笑”以高于160TGI的兴趣偏好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几项。不管任何娱乐形式,小镇青年不会去“讲究格调”,更重要的是感官刺激和欢声笑语。以电影市场为例,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喜剧+屌丝”的《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美人鱼》,这些影片场场爆满。
更极致的例证是,“土味”风潮在短视频平台的流行。2017年开始,土味“社会摇”,浩浩荡荡席卷整个网络,在快手的#社会摇#页面,有拜佛摇、开学摇、青蛙摇、电梯摇……各种摇法。
4、小镇青年为内容付费的意愿,到底有多强?
在网络影视、游戏、音乐、动漫和直播领域,小镇青年的付费转化率都高于全体手机网民平均水平,其中游戏、音乐和动漫最为突出。在游戏、动漫和直播领域,小镇青年甚至高于一二线城市年轻人。
在付费方面,一个有趣的观点是,小镇青年已经不是为内容本身,而更多是为参与感在付费。所以,包括游戏和直播在内的互动娱乐模式,小镇青年的付费转化率尤其高。
00后青少年儿童消费价值取向
腾讯社交洞察和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发布的《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出生的青少年儿童们,因为更少的社会阶层流动,更重的课业负担和更多样化的互联网内容,兴趣群体和审美取向更加分散,他们在更加自我的同时,也更加现实和包容,更愿意为兴趣消费,哪怕这个兴趣小众和另类。
归结下来,这些00后青少年儿童们有着6大消费价值观:自我、现实、平等、包容、适应、关怀。
关键词一:自我
他们践行自我的方式,就是自己做出大部分的人生决定;而比起单纯用工作职位来告诉别人「我是谁」,00后觉得还不如「对一个行业有深入的见解和成果,更能代表自己」。对自己个性口味的品牌,62%的00后年轻人更有品牌忠诚度,更愿意花费金钱。
这跟00后对于偶像和明星的态度是如出一辙的。92% 的00后认为,即使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偶像也要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他们向往专注且有信念的品牌和偶像。
关键词二:现实
报告显示,00后青少年早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认清楚了家庭是未来发展很重要的资源,73% 还表示会很积极地使用这些资源。
这种「早熟」,跟目前的阶层流动性减缓有关,看清现实的年纪也来得比80和90后早得多。所以尽管表示愿意为自己的喜好花钱,绝大部分的00后还是会把消费控制在不负债和借款的情况下。
关键词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