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消费金融频道
向消费金融与征信行业从业者提供领先的行业爆料、研究与社群平台,还是原来的味道,消金人的家园,每晚七点准时相见,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消费金融频道

消费金融进军农村,捷信、马上、网商带头

消费金融频道  · 公众号  ·  · 2020-11-30 18:10

正文


you

当电商扛着下沉大旗向农村市场进军,消费金融服务也开始将触角伸向那里。消费金融选择农村市场,意味着产品供应渠道和风控必须再上一个台阶,毕竟拓荒的风险难以预估。

撰文 冬弥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城市消费金融市场趋于饱和,各类消费金融供应商的业务增长陷入瓶颈,为了保持自身竞争力,它们不得不选择新的赛道。移动支付等基础设施快速渗透,使得农村市场成为消费金融玩家眼中的香饽饽。不过,以征信白户为主的农村,也并不是谁都能玩得转。


以往农村金融的主阵地由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牢牢把握,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进场较难,同时农村基础设施、消费理念也无法支撑以小额、分散为特征的消费金融服务落地。如今,伴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提高,支付、征信等基础业务日益下沉至农村,农村消费金融开始升温。


目前,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银行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展业能力,加速开荒农村市场,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捷信自提出“2020-2023战略“以来,加大科技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融合应用,战略不断下沉,触达农村市场。


从捷信的策略上看,主要通过线上的方式服务农村市场。一方面,捷信利用捷信金融APP,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连接生产商与零售商,为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匹配产品。这看上去更像电商路径,农村用户使用捷信金融APP购物并使用分期服务。


另一方面,捷信建立消费金融全渠道服务,推出多场景使用的循环额度贷款产品“捷信惠购”、消费者自助办单ALDI2.0等服务,弥补农村居民消费金融服务可得性。


作为持牌消金头部机构,马上消费金融也将服务下沉至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农村地区。数据显示,马上消费金融持续将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县域、乡村和社区不断延伸,为超过3700万的农村用户和超过4400多万的县域用户和农村人口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在市场体量上,马上消费金融农村累计交易额超过1700亿,县域人口交易额超过2400亿。以马上消费金融累计发放消费贷款超过4000亿元为参考,其农村市场份额在整体营收中占据重要分量。


除了捷信、马上,中邮消费金融也在思考农村市场的意义。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顾云峰此前公开表示,身为邮政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在5G时代来临时,是否能够下沉农村场景,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是未来中邮消费金融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中邮消费金融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一些科技能力较强的银行也积极布局农村市场。网商银行在今年的外滩大会上,首次系统地向外界展示农村金融风控神器卫星遥感。在农村金融领域,因为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创建风控模型非常困难。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质量、产量等信息采集难度较大,这些核心数据又是评估农户偿还能力的重要信息。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网商银行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就能识别农户名下的农田面积、农作物种类、生长状况。同时,系统以五天为周期自动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降低农村金融的风险。


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身农村市场中,农村消费金融信用体系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渡。马上消费金融为600万+信用白户建立信用记录,这有助于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建设。


获客难是当前消费金融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定价空间受限、信用风险高企的双重矛盾夹迫下,众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目光投向更优质的客群,通过新产品加速渗透不断上移的客群场景。


例如,中邮消费金融新上线了一款名为“加油贷”的现金贷产品,该产品面向18-40岁的客群开放,主要用户群体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作为一款循环贷产品,“加邮贷”额度最高可至20万,息费低于中邮消费金融旗下同类产品。


然而,客群上移必然面临银行的竞争,银行具备资金和品牌优势,在优质客群中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在此情况下,选择向下沉市场进军,在下沉中筛选较优的用户,成为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的选择。


其实,与银行信用卡业务不同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客群以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虽然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一些面向较高学历的优质客户的产品,但是从整体来看,主要客群仍是大专及以下学历人群。


据统计,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在25%~50%之间的消费金融公司居多。如今,消费金融公司把目光投向更为下沉的农村地区,也代表着要承受更大的信用风险及运营阻碍,好在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业务线上化、智能风控等技术成熟。


在金融领域,农村金融的开发难度非常大,敢于真正参与农村金融资源分配的机构其实并不多,这也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渗透率较低。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我国三农金融供求缺口超过3万亿,中国农村有接近70%的农户表示农村贷款不便利,农户、农业生产的信贷需求满足率仅有27.6%、28.5%。


巨大市场空间也隐藏着众多金融机构望而生畏的难点,譬如大部分农户缺乏征信记录、农村土地房产确权难、线下运营和风控成本高等问题。过去几年,下沉市场孕育了不少新的互联网巨头,农村市场是下沉市场中的底限,潜力虽大,但能有本事挖掘这个蓝海的玩家并不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