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
微博已经百亿美金市值了,还能走多远业界都很关注。这里面,社交媒体电商无疑是一个重要增长点,像现在网红通过社交媒体成功导流的现象就让企业很动心。现在看,微博的社交电商的路子走通了吗?微博让这些流量直接跳转到淘宝和其它电商平台,而不是自己搭一套所谓社交电商的基础设施,原因是担心什么?
王高飞:
我觉得严格意义上,社交电商其实不是一个电商的垂直品类。举个例子,就像3C数码电商和京东淘宝的区别一样,一个独立的3C电商很难长期做大,一家独立的社交电商也是类似,社交电商更像是一个用户和营销的渠道,进行比传统电商营销更有效率的平台。
在社交电商上,微博也走过弯路,几年前微博和淘宝兴冲冲地做社交电商,其实一开始还是想简单的从流量角度去解决问题,并没有从社交角度解决问题。微博在相关位置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商品,给淘宝导入流量,社交在里面起的作用非常小,最多是账号打通,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过去的一两年内,我们也考虑过是不是应该自己做交易体系,但是发现很难。后来我们确定了只做中间平台的策略,微博还是回到自己最核心的领域,专注内容和传播,坚决不做服务,服务都跳到第三方比如淘宝去,我们做好中间页策略。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举措,用户点击商品链接后也不是直接跳转淘宝,而是跳转到一个中间页,中间页里面有一些简单的展示,用户喜欢就加进购物车,如果想买了就点“宝贝”跳到淘宝去买,当你不追求控制一切的时候,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平台效应。
我们从前年和淘宝合作开始做这个产品,已经积累了一年多经验。其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很多网红店铺发现它在微博上的交易额开始超过了传统店铺的渠道,一旦超过之后这些店铺就开始往微博上大量投入精力。
另外,还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最开始,当手机淘宝客户端铺的量不够多的时候,微博也起不了太大作用,用户点击微博上的链接跳过去又不能买,比较影响用户体验。去年,手机淘宝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而且跟微博的用户重叠度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协同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我觉得社交电商这步,国内互联网还是领先的。在国外,Facebook也在摸索社交电商,最近还推出了Marketplace,很多商家在上面可以直接卖商品。但是Facebook可能会把微博前年犯过的错再犯一遍,因为后端的物流/服务这些东西比较复杂,我们真的是吃过不少苦头。后来有些大V想在微博上开店铺,我们都建议他先开淘宝店,因为淘宝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交易成功率还是物流、服务都更加完善。
王冠雄:
对,中小企业主就是这样,哪儿的流量效果好就往哪儿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大V、意见领袖如果足够重度垂直,那么粉丝群极其精准,转化率很高。社交电商的规模越做越大,在自身营收这块,微博是怎么考虑的?
王高飞:
我们在2013年时定的策略就是,学习淘宝2006年的策略,先让大号能够赚钱。淘宝其实考虑的很清楚,只要是从平台里长出来的店铺,为了提升品牌一定会在平台内进行投放,这是企业的基本需求,如果赚100元可能会拿出其中的5%作为营销费用。我们的策略也类似,帮助这些大号先挣钱,他们挣了钱之后就愿意在微博上投入营销费用。今年电商大号通过微博已经做到了100亿交易额,这只是从微博链接点过去带来的效果,不包括直接在淘宝上完成的交易,这些大号愿意拿出大约2%到3%的交易额投到微博里面进行营销。
(王冠雄注:今年以来,自媒体作者通过微博已经获得117亿元收入,其中电商类的收入达到10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