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etterRead  ·  瞧,这个人讲信仰 ·  2 天前  
康石石  ·  爱丁堡录取率高达70%!艺术生有福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思维案例:关于简书文集变成“付费阅读”的深度思考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 简书  ·  · 2018-02-19 16:01

正文

『前言』

许多朋友问我,思维力该如何提升?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我自己也在艰苦探索中。但本质和做菜一样,是一个 “采购食材-做菜-上菜” 的过程。


所谓 “采购食材” ,是指大脑信息输入,即认知。包括一切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物理信息”和数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抽象信息”。

所谓 “做菜” ,是指大脑信息加工,即思维。这部分就是大家迫切想要提高的“思维力”的部分。

所谓 “上菜” ,是指大脑信息输出,即表达。这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更多是在讲“上菜”(表达)和“做菜”(思维)的基本功,比如“如何表达一个观点”、“如何用思考才能达到自我突破”。

基本功就像厨师入行时学习如何“颠勺”,“如何切菜”一样,这非常必要。

基本功练习了一段时间,你还需要学习几道具体的菜谱,也就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巩固理论。

我设置了一个 “案例分析” 文集。今天是第一个问题,关乎我的连载文集付费的深度思考。


01

春节前,我的 《36个自我突破的问题》 文集开始变成 “付费阅读”文集 (¥12.99) ,能够成为简书第一批付费阅读的文集,对于这样的肯定自然十分欣喜。

但考虑到“非付费用户是否还能阅读”,”可能会失去很多流量“等其它因素,又隐约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到底收费是好还是坏?流量是否会有影响?写作产品如何定位?关于用户体验?等等问题繁琐而复杂。


这个文集大致分为 “表达系列” “思维系列” 以及 “职场系列” ,正好我也更新到思维系列的第8篇。提升思维,只研究理论似乎不太尽兴。所以我想,干脆把“文集收费”这事当成一个案例,去理清一下其背后逻辑。


从自己的感受来说,我当然是倾向付费的。

只是我并不确定支持这种感受的原因具体是些什么(并不完全指收益),所以就想尝试用 演绎(Deductive,逻辑推导逻辑) 的方法,去进行思考。


当然,写这篇文时也没有任何的事先规划。所以,我也很期待思考后的答案。跟着我,往下探索吧!

我们先设定角色:

1、“森林系统”, 即简书平台。林子大了,什么都有。简书即森林本身。

2、“民宿客栈的经营者”, 也就是我。至于为什么是民宿客栈,大致是因为我总想通过文字去“修筑”一些东西,同时这些还可以舒适的住进去。

3、“背包旅行客”, 即你们,我的所有文字的用户。


02 收租的问题

森林给我提供地皮,我修民宿客栈,背包旅行客入驻。然后森林向我收租,我向背包客收租,这个逻辑看上去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有的森林会一直免费(今日头条、天天快看),有的一来就开始收费呢(今日阅读、得到、湛卢等)。


从表面来看,不收费的都是娱乐、轻松的内容居多;而收费的都是小说或者以知识传播的内容居多。

这个解释没毛病,但是不够深入。我们稍微深入一些去理解:

我最近更新了一篇关于 《读书的时候到底需要哪几种思维,才能做到高效》 的文章,里面暂且把刷头条、看娱乐新闻等状态称为 “度假状态” ;而学习课程、在“得到”上听知识等状态称为 “徒步旅行状态”。

我们来看看 “度假状态” “徒步旅行状态” 的具体差别,实际每个人都有这两种状态:

所谓 “度假状态” ,就是我们更倾向看那些离自己价值观更近的东西,这更接近人的天性。比如暴力、愉悦、性等相关内容。这种状态实际是人性的满足,所以每个人对内容的需求都比较接近,比如所有男生都喜欢日本动作爱情,所有女生都很喜欢娱乐八卦。

而在 “徒步旅行状态” 下,就是我们会挑战那些离自己价值观更远的东西,这更远离我们的人性。每个人对内容需求的差别就很大了,比如同样热爱哲学,我可能更偏向康德的批判性思维,而你可能更喜欢老子的无为思想。

这里有两个原因直接决定了付费还是免费:

1、内容生产成本

“度假状态”的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徒步旅行状态”的内容。只要用一些固定模板尽量让多数人人性释放就行,比如迷蒙每天都可以生产一篇文章,谷阿莫每天都可以用夸张语言去解释电影。

但“徒步旅行状态”的内容却耗时耗力,比如很多作家在深入研究几年以后,才有可能写出对某个领域的深入思考。

2、内容获取成本

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娱乐搞笑八卦内容,但你很难找到“大脑神经网络是如何改变你的学习”这种深入内容。“度假状态”下的平台(今日头条)可以用算法就很好做到你的用户体验,但后者的平台是非常困难去寻找优质内容的。


我个人是一个内容付费的重度用户,经常在skillshare.com、得到和喜马拉雅等平台上付费。

主要因为我对信息的需求量巨大,而且经常需要研究各学科的思维体系,许多付费内容给我带来的效率是我在免费内容中很难建立起来的。

很多时候就像我在沙漠中苦苦找寻水源,终于有个人给我说,我这儿有水,卖你10块钱。我肯定是毫不犹豫地购买。


03 作者所能提供的价值

当然我并非指我写的东西可以到达“久旱逢甘霖”的效果。但至少我认为收费的内容,是必须要产生价值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在互联网上写文章的作者,到底能够产生什么价值?

我是一个做了很长时间互联网产品的人,总喜欢琢磨“产品能够产生什么价值”这件事。


一般来说,有这三个价值:

1、流量价值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了,也就是带来广告收益的价值,“度假状态”的流量价值要大大超过“徒步旅行”状态,这里就不再重复。

2、认知价值

认知就是你可以做到对知识的学习。比如有些文章会写“人体到底有没有上火这个概念呢”,“什么是量子纠缠”,看到了你就学到了。

3、感知价值

能提供感知价值的,通常是对你的五感六觉能够产生刺激,并且获得愉悦享受的东西。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很美的诗歌和散文、很多旅行攻略等。

这三种价值大家都很熟悉,但还有第四种,也就是:

4、心理唤起价值

名词解释是: 唤起你的某种心理,让你短暂地变成另外一个人。

我主要说说这种价值,因为这是我所希望能够提供的,最重要的价值。

什么是心理唤起呢?

比如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个男人在对一个女人施暴,女人不断叫“救命啊,救命啊“,身边路过上百个人可能都无动于衷,因为所有人这个时候是 “路人模式”。

但是如果她了解过公众心理学,就会指着其中一个路人:“那位穿红衣服的大哥,可否帮帮我。”那么红衣服男就有极大概率前去相救,而其它人也会上去帮忙。因为他们被唤起成为了 “行动模式”。

同样,多数人对于自己都是 “路人模式” ,很多人愿意为晚上吃什么、下午看什么电影而花费很多功夫,但却很难为自己的未来采取行动。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看一场《碟中谍》,就有拯救世界的冲动。看《舌尖上的中国》,就有做菜的冲动。

你的内心里有无数个自我,你的行为经常受外界唤起所影响。

我也想做一个心理唤起者,希望能够唤起你的独立思维。但 “心理唤起”, 是个非常高超的手艺,值得终生去探索。


04 我写东西能够做些什么

这个手艺,具体是指什么方面呢?主要是指 “系统控制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