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声
「三声」聚焦文娱创业领域的企业、人物、热点、资本,提供最专业的文娱产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声

用200万拍出《提着心吊着胆》,李雨禾是这样走出第一步 | 电影人说

三声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5-14 23: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提着心,吊着胆》上映3天,票房已经接近一千万,在同期的近10部影片里,是唯一获得一边倒好评的影片。业界的高度评价,也许会帮助这位青年导演,在下一步,走得更扎实。


作者 | 马程


在一个多月前,《提着心,吊着胆》在传媒大学提前点映,全场爆笑不止,掌声不断。到现在,几十场校园巡演走下来,李雨禾还是很难相信观众的热情。


这部花费200万拍摄的导演处女作,在最开始,甚至没有人保证能够登陆院线。


2011年,刚从北影毕业的李雨禾凭借短片《三公里》拿下了FIRST青年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那时,FIRST刚刚落地西宁,甚至还没有加入长片单元,李雨禾没有像郝杰、忻钰坤等人那样一鸣惊人。


在之后的几年,李雨禾的导演之路,一波三折。2012年,他的剧本入选了“青禾影业”的青年导演计划,但这个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搁浅。


之后的3年,李雨禾的长片处女作一直未能落地。在这期间,他拍过的微电影和宣传片,一边养家,一边用一年多的时间,创作和打磨《提着心,吊着胆》的剧本,寻找投资。


《提着心,吊着胆》一个兼具悬疑、黑色幽默等类型元素的电影,讲述东北某地几对小人物阴差阳错卷入一宗涉及抢劫与人命的案件中的故事。犯罪悬疑是李雨禾一直在创作和探索的类型,但这次他用“上帝视角”打造了一个环环相扣悬疑故事,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探索。


在FIRST时期,有很多业界的影人看到了他的风格和能力。这里面就包括了制作人刘开珞。他再看到李雨禾的《提着心,吊着胆》剧本时,就表现出了兴趣。


2015年,刘开珞来到合一影业任职,也把这个项目带到了合一影业的新人电影计划里。


《提着心,吊着胆》最初也并不被看好。虽然拿到了合一影业的投资,但获得的资金只有200万,在悬疑类型里,几乎不可能完成。


他带着50多人剧组,在2015年冬天最冷的时候,用24天完成了拍摄。


团队基本是靠“刷脸”组织起来的。那时,主演之一的任素汐还没有凭借《驴得水》成为女神,她和李雨禾相识多年,加盟更多的是帮忙。她和其他演员们不断吐槽剧组艰苦的环境和把咸菜丝当土豆丝的“劣迹”,却也为了帮助剧组赶进度,把所有的戏都提前排演了很多遍,每次开机,都可以熟练地演绎出来。


一边刷脸,一边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是李雨禾当时的状态。可喜的是,剧组里,“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保证了拍摄顺利完成。随后,完成初剪的影片入选了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也获得了尔冬升导演的关注。尔冬升不仅出任了电影监制,为他争取到了后期的资金,还在剪辑室里,一帧一帧帮助李雨禾调节了电影的节奏,删减了一些影响剧情的段落。


“这部电影有很好的故事和作者思维,不上院线太可惜了。”尔冬升在很多场合,安利了这部作品。他了解,对一个新人导演来说,第一部长片的重要性。


电影上映3天,票房已经超过千万,在同期的近10部影片里,是唯一获得一边倒好评的影片。业界的高度评价,也许会帮助这位青年导演,在下一步,走得更扎实。


在北影节期间,我们和李雨禾导演聊了聊,看他是怎样把一个不及网大投资的项目,变成今年最受好评的小成本电影之一。


在采访中,李雨禾没有避谈之前的经历,在他看来,青年导演承受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很正常。“关键是你是否按照电影导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心中有这团火,别人浇是浇不灭的。”

“200万投资也是我的处女作”


尔冬升导演出席电影首映礼


三声:电影剧本在最开始是怎样策划的,剧本花了多长时间?


李雨禾: 剧本写了一年多,13年写的,14年写完的。最开始就定下了一些主要人物,就是两个东北农村的个体老板,两个闯入者,三个骗子这种组合。后来又不断丰富了故事。


我最开始的灵感就来源于几条社会新闻,比如一个北京以前有一个江湖神医,说自己包治百病,说吃绿豆有效,因为它全北京绿豆都涨价了。我就想把目光放在这些社会的骗子上,大部分的形象都有社会原型。假的军人、假的富二代、拜金女,珠宝劫匪,这些案件每天都在发生,可以在报道里听到,但想象事件本身又是很荒诞。


三声:找投资的过程艰难吗?什么样的契机和合一影业合作?


李雨禾: 确实不是特别顺利。还是找了两三家,后来就找到了合一影业。我和这部电影的监制刘开珞,在几年前在FIRST电影节上就认识了,当时还留了联系方式,断断续续的有联系。


后来正好他在的另外一个电影公司的时候看过我的剧本,因为种种原因那个公司没有做,等他到合一影业时,就想起来这个故事,他说正好我们现在有一个200万到300万的这样的,想投几个项目,你愿不愿作为其中一个,来参加。


我就答应了,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我想可能也不需要太多钱。但实际上不到两百万确实还真的挺紧张的,但是当时我没想那么多,我想有机会就拍,就这样就合作上了。


三声:听说这最开始是一个网络电影的项目?有没有说是走网络发行还是院线呢?


李雨禾: 我有了一个不错的故事,和投资,所以从最开始就是要把它拍成我的电影处女作,而不是网络电影或者是网生内容。


至于后面他的播出渠道,不是我那个阶段应该考虑的事情,也有很多电影,在公布的时候院线电影,但是最后拍出来也没上院线。


我当时就是想把它拍出来,没想说是否能够上院线,也是大家拍出来以后觉得还可以有上院线的价值,才有了后来在宣发上的努力。


三声:那尔冬升导演加入来做电影的监制,是不是一个转折的契机呢?


李雨禾: 我拍的时候,虽然时间短,资金少,但剧情基本按照我的初衷完成了。2016年,电影入选了上海电影节的亚洲新人奖的最佳编剧,当时尔冬升导演是评委会主席。我们是那一次机缘就认识了,他看到片子以后觉得还不错,在后期上还可以做得更好,也觉得有上院线的潜力和价值。


所以尔冬升导演主动提出做这个项目的监制。随后我们就开始一起重新做了剪辑。他没有改变我的故事架构,但是他在电影节奏和具体剧情的把握上,提了很多建议。比方说哪个镜头,他觉得应该删掉,或者是一个镜头要删几帧等等。


同时,尔冬升导演还介绍了金培达老师来帮我做片子的配乐, 我最开始的时候放的还是一些参考的音乐。这种有悬疑和黑色幽默类型的电影,配乐对烘托情绪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些观众和圈内的朋友后来都对音乐印象深刻。

“想给任素汐一顶更好的假发”


任素汐在《提着心,吊着胆》


三声: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怎样组织团队,最后在24天内完成拍摄的?


李雨禾: 团队里的成员大部分是我认识的朋友。我多年前就认识了任素汐,我找到她之后,她也给我介绍了另外两位话剧演员来做主演。制片主任、摄影师、美都合作过。


开机前,演员们基本就把所有的戏排好了,制定了很详细的拍摄计划,剧本定了,拍摄时也基本没有更改。我肯定有即兴发挥的地方,都会在剧本的基础上。连住的地方和拍摄场地的车程都是算好的。


这部电影特殊的地方是夜戏很多,占到了3/4,打光等各方面的准备难度很大。当时天气特别冷,几乎没有给我们拍摄很多条的机会。我在片场会做出取舍,但心里确实过不了最低限度的时候,一定要再来。


有一个长镜头是杨百万跟警察围绕着车走,是一大段戏,前后拍了很多遍。导演可能还是要有根据现场具体随机应变的能力吧,比如珠宝大盗分赃的场景,最后是用一个镜头完成了,效果反而更好。


三声:那有哪些地方觉得是有遗憾的?


李雨禾: 遗憾的地方肯定是很多的。预算不足,最直接影响就是画面。现在呈现出的效果还是有点粗糙,只能说体现了我的意图,没有达到我想要精细度。


仅从美术上来看,如果资金有够的话,我就搭一个“仙客来客栈”,没现在那个二层小楼那么大,只有1/3左右,就是农家乐的感觉。但当时,这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场景了。服装布景也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任素汐的假发我可以给她买一顶再逼真一点。电影确实是花钱的。


三声:所以200万还是太紧张了?下一部再有找到你,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量?


李雨禾: 要是什么都按照达标的那种标准去做,两百万是不够的。我这是一边刷脸,一边想一块钱做两半花,才把这片子做下来。下部片子我肯定不想拍的那么辛苦了,或者说是不那么去凑合去制作,下一部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够用。


现在我觉得这个时代对青年导演很好的,资金和项目都很多,放在十几年以前,找投资可能更难,那么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那我们干嘛着急,怕自己找不着钱是没有必要,就把故事剧本准备好了,钱应该能找到的。

青年导演要抓住什么?



三声:从您的第一部短片到现在,感觉你也在往一些类型化的方向去做尝试,下一步会做犯罪或者喜剧类型的商业电影吗?


李雨禾: 不管想表达什么,都是给观众看的,所以好看是第一位的。能让观众觉得好看,电影自然就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属性。


一个故事他要有一个种子去生长,这个种子可以理解成为导演的一种个人的表达,或者是要想说的事儿想说的点,但是他跟故事的关系我觉得说种子是故事服务的,不能故事为种子服务,如果故事为种子服务的话,就有点像写论文,显得很刻意,可能就会丧失一些可看性。


三声:很多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可能看着简单可能就去拍网大,或者拍一些比较比较怎么说过于通俗的电影了,因为钱来钱很快,你怎么看呢?


李雨禾: 我觉得无可厚非。不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艺术门类,前提还要生存,那么只要你拍网大,你也可以把它拍好,再往电影的体系里,也许也可以把它做好。


我才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网大,去拍过微电影。不是说你拍网大就一直拍网大,作为一个学习的阶段其实也是有用的,还能够养活自己,在一边准备剧本。在那个阶段,我能做的,就是尽我的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尽量去把故事讲明白。


英雄不问出处,不是说现在拍网大,之后就不会有进步。现在还是做自我创作的可能。至于快钱是否会影响一些自我创作的一种欲望。还是看个人,你只要心中有那把火,别人浇是浇不灭的的。


三声:这片子我最深印象你刚才也提到了,很多小人物,这样子,你去哪里找寻这样的灵感或者去哪里去找一些比较贴接地气的一些东西?


李雨禾: 我经常就在大街上走,看到一些什么有意思的点,我就拿本记下来了,包括人物特征或者是人物的职业等等。另外一方面我也喜欢看社会新闻,这片子里面大部分都有社会原型。

三声:怎么看宣发的时候,电影的一些色彩强烈和“污”的元素?


李雨禾: 色彩强烈是我喜欢的,也是很符合黑色幽默的风格。在宣传里面确实用了一些“污”的元素。但在电影里并不是为了污而污,我拍的还是很克制的。


这部剧的主角——杨百万,我当初设计的就是一个不自信的男人,那什么样的男人会非常不自信,那一定找到一个男人来说的最大痛点,就是他不行,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春药等一系列的设计。


三声:电影里提到了性的话题,但没有突破尺度,似乎不是电影里本质想表达的?


李雨禾: 我从没想拍得太露骨,观众都可以脑补的,你只要给到了大概的感觉,最主要的是规定情境和矛盾冲突,让观众感觉到了就行。


电影里,每个人活在自己的谎言之下,他们都失控了,彼此还交织在一起,整个事情就更失控,中心还是因为“不行”这个引子而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荒唐的事情,这才是观众要看的。


三声:虽然都是带有犯罪和悬疑元素的故事,也讽刺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是《提着心,吊着胆》没有那么沉重,而且还留下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这样设计是为什么?跟你自己的性格有关系吗?


李雨禾: 反正一个电影跟导演的那个性格各方面肯定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处理都跟人物有关系。生活很残酷,但是我还是愿意去向好的方向看。希望是最宝贵的,这是每天早晨一睁眼睛,愿意去继续生活的一个动力。


沉重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我更愿意在影片结尾留一点点希望,留一点温暖的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所以最后虽然妻子怀孕,生活安稳了,杨百万身后面还是一直挂着一个擀面杖,他永远也打消不了这段担忧,这样的伤痕是磨灭不了的,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 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大悦城 | 樊登读书会 | 网吧复活 | 朝鲜动漫代工 | AVG | 青岛影都 | 速8 | 陈可辛 | 娃娃机 | 微博短视频 | 电影巨头业绩对比 | 恐怖娱乐 | 奇葩说 | 腾讯影业 | 《白鹿原》停播背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