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得到持续的高净资产收益率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财务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系数 (杜邦公式)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依靠权益系数导致的高ROE,俗称“空手套白狼”,是不可持续的;依靠资产周转率导致的高ROE,俗称“薄利多销”,持续性较差,受外部影响很大,原料涨价、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激烈,甚至是调整一下最低工资,社保基数、税点……都有可能将原本稀薄的利润吃掉,从“薄利多销”变成“卖的越多亏得越多”。因此,只有保持高净利率才是最有持续性的方法。
那么,高净利率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看个财务公式:
净利润=毛利润-税金及附加-运营成本-资产减值-非经常性损益-企业所得税
即,净利润是毛利润的一部分。终于,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源头,高净利率的基础是高毛利率。那么何为“毛利润”呢?我们再看个财务公式: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简单来说,毛利润就是差价,是商品(或服务)从原料到成品中间增值的部分。这种增值可能是来自生产工艺,比如,翡翠原石变成翡翠首饰;烟叶变为卷烟;粮食变成酒……;也有可能是来自物流和渠道,比如,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还有其他种种无法一一列举。
任何一门生意,首先要保证这门生意本身是可以赚钱的,这就是所谓的“终极商业模式”,做不到这一点,不叫生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1%毛利润的生意,最后想要盈利很难,必须具备很大的市场规模和上下游渠道的掌控力才有可能。相反,900%毛利润的生意最后想要盈利就很轻松了,即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粗放一点也没有多大问题,不需要斤斤计较去省钱。所以,所谓的高毛利率的生意,就是“能把白菜卖成白粉价”的生意。
高毛利率的生意虽好,但有时候,企业为了长期利益,也可能会采取“
主
动降低毛利率
”的竞争手段,去构建业务的护城河。
各行业的龙头企业,通常都拥有行业内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稀缺资源或者特殊的行业壁垒,这个壁垒有可能是独特的生产工艺或者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产品稀缺性;也有可能是业务特许经营的牌照;还有可能是对上游供应链的掌控或者是长期品牌文化形成的消费惯性。但不论是何种情况,随着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环境变化及竞争加剧等因素,这些壁垒都有可能会消失。所以,对企业而言,采取主动降低毛利率的竞争手段,也是绞杀对手的措施。
新潮传媒获得百度领投的21亿元融资后,作为行业龙头的分众传媒就一直被各方所看空,认为这会给分众的业绩带来巨大的挑战。而挑战者除呼声最高的新潮传媒之外,华语传媒、精视传媒、城市纵横、梯影传媒等一众第二梯队的选手,也都在虎视眈眈。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同一个地方,随着竞争的加剧,分众高毛利率的神话将会终结。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降低毛利率之后,分众的对手们会死得更快。一方面,这些对手不论营收规模还是市场资源占有量,都跟分众有数量级的差异,融资能得到现金流,而市场却是要用真金白银去砸出来,跟分众拼现金流,不好意思,这21亿还不够看;另一方面,竞争确实会导致营业收入下降,营业成本上升,但这也提高了竞争对手的门槛。当年分众低价取得的地盘,竞争对手要花高价抢走。但是,高价抢走几块零星的地盘,对这个行业的竞争毫无意义,
广告投放行业本身就是遵循“
强者恒强
”的马太定律
,
从战略推演上,这就像玩《大富翁》游戏。每个玩家都能买到地,但当土地全部卖完进行开发后,有人建了五星级大酒店,有人建了超级百货公司,有人把整条街连成一片造豪宅,而那些只有零散几块地的玩家早晚会被淘汰。
在游戏里淘汰玩家的是越来越贵的过路费,在现实中则是行业的游戏规则,“
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就没有足够的市场价值;
没有足够的市场价值,何来持续的融资输血?”
最终,
当资金流断裂,
当付不起广告位
租金的时候,那些高价抢来的“地盘”能保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