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日报  ·  新重庆·夜读丨又闻橘香(节选) ·  昨天  
重庆日报  ·  新重庆·夜读丨又闻橘香(节选) ·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书单丨胡箫白:从周边看明代中国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麻将里的一条为什么不是“条”而是一只小鸟? ·  4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刘萍|“史料革命”:近十年来的史料学研究及反思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攸里梅敦河战役:提洛同盟与波斯帝国的海上霸权之争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5-09 11:56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公元前469年,希波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让整个爱琴海都归于平静。 以雅典为首的半数希腊城市,组成了意在雄霸两岸的提洛同盟。但只要波斯帝国的庞大海军力量不遭重创,就很难将其从小亚细亚半岛西部驱逐出去。

于是,一场席卷东地中海的战争,就在提洛同盟与波斯帝国之间展开。其中,又以发生在攸里梅敦河畔的关键性海战,被视为双方真正大打出手的开端。

走向海洋的雅典帝国

早期的雅典 从不是以贸易著称的航海城邦


早在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还不是一个以贸易著称的航海城邦。 不仅无法同南方的科林斯相比,甚至也不如臣服于波斯帝国脚下的米利都、以佛所和萨摩斯。以至于当大流士一世的远征军渡海而来,便能轻易选择对自己最为合适的马拉松平原登陆。虽然在稍后的陆战中遭至惨败,却也充分证明了对手海军实力的极度羸弱。

但在第二次波希战争爆发前夕,雅典人决定转换策略,将新开银矿的巨大部分用于发展舰队力量。 于是瞬间升格为希腊世界的海上小强,成功拿下了整支联军的海战主导权。哪怕麾下水手与船长都缺乏相关经验,也很快通过在萨拉米斯与米卡尔的胜利总结出制胜之道。到了公元前478年,又是以雅典舰队为首的联军部队,包围并降服了北方港口城市拜占庭。从而基本巩固了希腊人对欧洲水域的基本掌控。

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让雅典跃升为海军强国


此时,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各邦却有些不乐意了。毕竟,整个联盟最初就是为应对波斯威胁而设立,如今却似乎是在为雅典一城的扩张而服务。 即便是习惯靠海吃饭的科林斯,也足以凭借关键的地峡优势充当区域门户。至于向来沉迷于国家奴隶制的斯巴达,就更没有可能为东方的贸易份额去不断派兵。但这些南方城邦的集体退群,却进一步成就了雅典人的联盟霸主地位。他们很快便纠集起余下的大部分成员,去到位于爱琴海的提洛岛订立新的盟约。从而催生出逐渐演化为雅典帝国的提洛同盟,并决定继续同波斯人进行长期战争。

公元前476年,提洛同盟的大军首先北上色雷斯地区,进攻由波斯留守人员驻屯的埃隆城。 由于完全掌握了区域制海权,所以丝毫不担心对方能获得任何来自亚洲方向的增援。只是苦于当时的希腊军队还缺乏有效攻城武器,所以只得在野战胜利后对目标城市展开长期围困。期间还不忘骚扰周遭的土著聚落,打击那些依旧同波斯人保持盟约的色雷斯酋长。最后依靠饥饿战术逼迫守城者开门就范,并为支付军饷而将所有俘虏都卖为奴隶。当然,这场并不艰难的胜利本身,也意味着波斯帝国在欧洲的全部占领区陷落。

雅典与提洛同盟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贵族家庭的西蒙脱颖而出,成为雅典政坛乃至联盟武装的支柱性人物。 他的父亲米提亚德,曾是马拉松战役中指挥雅典陆军获胜的功勋将领。自己也在青年时代就投身反波斯战争,并且在多次海上决胜中担任船长和指挥官角色。等到率军成功摧毁埃隆城后,更是在联盟内权倾一时。稍后又用舰队远征爱琴海中部,打服了热衷于做海盗的斯基罗斯岛居民。基本扫除了同盟军在继续东征路上的潜在绊脚石。

此外,原已臣服波斯的部分亚洲希腊城市,也逐步倾向于加入提洛同盟。 这样既能免于向帝国中央缴纳贡赋,又可以成为贸易云集的交界口岸。这类城邦主要分布在与大陆隔海相望的萨摩斯、希俄斯和莱斯博斯岛上,本身就足以胜任舰队东侵的桥头堡角色,同时还影响着更多位于大陆海岸线上的临近市镇。最终引起像以佛所这些乐于充当藩属的既得利益城邦警惕,更让回过神来的波斯和南方的腓尼基人也注意到提洛同盟的扩张趋势。

因连续获胜而成为雅典宠儿的西蒙


波斯帝国的海军结构

阿契美尼德时代的波斯帝国宫廷


公元前469年,进入执政生涯完全的薛西斯一世,开始注意到对岸希腊人的蠢蠢欲动。 由于其早年的失败经历,这位曾经的好大喜功派君主已变得非常保守而希望能避免过度折腾。因此,像过去那种全方位的总动员已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来自底层希腊与腓尼基藩属的现实需求,却迫使他必须做出回应。

于是,大批原本分散安插在小亚细亚各地的士兵,被集中起来派到西部海岸备战。 为了避免提前打草惊蛇,特意将最大的集结点的设在了更靠叙利亚的阿斯班多斯城。这样有助于被视为最强战力的腓尼基人前来报道,也能兼顾本方陆军与希腊附庸们的共同协作。但提洛同盟的海上力量投射范围,已深入到半岛西南部的卡利亚地区。因此,任何大规模的军队集结都难逃眼线追踪,并给西蒙的决策争取到充分时间。

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的 阿斯班多斯城与攸里梅敦河


很快,以雅典为首的同盟舰队,便迅速从卡利亚的前进矛盾出发。 他们的计划也非常简单,就是要在波斯海军完成彻底的集结前,尽可能将已经抵达阿斯班多斯附近的先遣队消灭。因为后者不仅拥有350艘从以佛所开来的希腊战舰,还有越600艘从各腓尼基城市征召的舰船。依靠附近的攸里梅敦河口补充淡水,已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和野心。如果时间再被拖延下去,那么同盟军所要面对的敌人数量将有进一步增涨。

在这次火速进军途中,提洛同盟舰队还途径了位于吕西亚境内的法塞利斯城。 西蒙立刻展现出高越普通联盟领袖的霸道作风,要求对方为自己的手下提供口粮和休整场所。一旦遭遇强硬的回绝,便立刻下令对整片区域实施大范围劫掠。从而强迫对方向自己服软,不仅要派船出兵加入联军,还必须向联盟府库缴纳10他连特的白银赔款。位置更靠东面的波斯人却还浑然不知,依旧在新建的营地内等候更多援军抵达。结果却只等来雅典对手与其麾下的众多希腊盟友。

甘当波斯海军主力的 腓尼基人


希腊式机动作战的胜利

抵达攸里梅敦河口的提洛同盟军


当年夏季,拥有200艘三列桨战舰的联军抵达攸里梅敦河口,立刻就发现了总数近千艘的敌方海军编队。 由于当时的战舰普遍载重较轻,更适于进行短促的撞击交战,所以西蒙手头可能只有5000名能参加陆战的重装步兵。这让他们更倾向于直接开干,借此消除数量与时间劣势。

然而,看似庞大的波斯舰队同样存有兵力匮乏问题。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充足人手来驾驭船只,而是因多次失败而自动生成的某种“审核机制”。 比如从以佛所赶来的希腊人,只是因眼前的利益而继续选择站在帝国阵营。所以波斯人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些人会在战局不利时选择临时跳反。毕竟,从第二次希波战争的经验来看,类似的情况已屡次在大规模会战中发生。区别仅仅是消极怠工或索性彻底倒戈,都是性质明确的程度差异。数量更多的腓尼基人无疑对帝国更为忠贞,还有着丝毫不弱于希腊世界的海军技术。但真正的士兵比例不高,许多舰船上的陆战队都需要靠波斯人自己提供。他们的数量与对手大体相当,显然不适于分散到更多船上作战。

波斯舰队在遭遇进攻后主动后撤


因此,波斯指挥官选择放弃海上争雄,转而迅速让大部分船只都顺流遁入内河暂避。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则是还有80艘腓尼基与塞浦路斯的战船即将抵达。倘若能将希腊舰队吸引到河口的尴尬位置,就能形成战略上的前后夹攻,并用围歼之策来消灭提洛同盟的有生力量。

但让波斯人始料未及的是,西蒙根本不吃自己布下的这一套,反而下令舰队在附近海滩靠岸。随即,就有大批整装待发的重步兵完成登陆,直接向对面的波斯人发起冲锋。 许多腓尼基或希腊仆从也不过是刚刚下船,根本来不及组织任何有效的抵抗,便被雅典人的强攻驱赶到内陆。许多留在原地的三列桨战舰,也就被同盟军控制下来。好在担任真正主力的波斯士兵本就驻扎在陆上营寨,所以能以最快速度朝岸边走来,誓要将立足未稳的对手再赶下海。

希腊重步兵与波斯人的正面交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