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如果公司到处都有“旋涡”在转动,那么这家企业一定充满活力和生机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8-04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公司里到处都翻卷着工作的旋涡。如果总是以别人为中心,自己只是在外围跟着打转,自己总是处在协助的位置,那就体会不到工作真正的乐趣。在工作中,自己要成为旋涡的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卷挟进来。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3138字 | 预计阅读:12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成为旋涡的中心

自己一个人单枪匹马做不好工作,必须与上级、部下,以及周围的人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工作才能做好。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首先要主动积极地寻找并承担工作,这样,周围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来协助你,你就能“在旋涡的中心工作”。


公司里到处都翻卷着工作的旋涡。如果总是以别人为中心,自己只是在外围跟着打转,自己总是处在协助的位置,那就体会不到工作真正的乐趣。


在工作中,自己要成为旋涡的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卷挟进来。 我时常鼓励员工成为旋涡的中心。

在公司,会遇到各种工作课题。比如重视员工教育,提高员工素质等。

有的课题分工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与各部门相互关联——到底该由总务部牵头?还是由人事部牵头?这种“暧昧”的情况时有发生。


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财务、总务和业务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分工,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司里肯定会有“好事者”牵头:“大家下班后集合一下,社长上次说要‘通过员工教育来提高员工素质’,咱们到时候讨论一下。”

牵头者并不一定只限于年龄较大的资深员工,也有勇于召集自己前辈们的年轻员工。


大家聚集在牵头者的周围,便形成了“旋涡”。一个课题对应一个“旋涡”。

如果一家公司到处都有“旋涡”在转动,那么这家企业一定是一家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企业。



“如果一直傻愣着,就等于把主动权拱手让给了部下和后辈,而你自己就只能不停地跟着别人转。要让自己成为中心人物,使周围人为你所用。”


对于迟迟不卷起“旋涡”的老员工,我经常会用这样的言语来激励他们。


不应该通过命令来指挥别人。

而应该主动提出问题,使周围人自然而然地聚集起来,从而形成“旋涡”。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企业文化。


我总是对员工频繁强调:“要成为卷起旋涡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多了,公司才能发展壮大。”

*摘自《 京瓷哲学》 周征文 译  曹岫云译校  东方出版社出版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一个组织里总有这样的人:没有谁来要求他做,他却自己主动提议要干这干那。面对这样的人,周围的人会说:“那就谁提议谁干好了。”


不是只有老一辈的人才会这样,年轻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会召集前辈、师兄们前来,然后向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比如,面前有一个课题:这个月的销售额要提高。



这时,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提出:“师兄,董事长讲了要提高销售额,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讨论一下怎么来提高,好不好?”


如果能开口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此人就是“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者。


敢于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的热爱工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这种魄力。

*摘自 《干法》 曹岫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自己要进入到
“狂”的状态

我是作为技术人员创办了企业,迄今为止,投入研发时并没有“这么干,一定能成”的确信。

这18年来,每天每日、不分昼夜地投入研发,至于是否成功,并没有确凿的把握。我既负责技术研发,又努力创造市场。

我并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研发,而是只考虑自己擅长的技术。这样忽视市场的结果是,研发出来的产品经常卖不出去。

于是我想:“市场创造和技术研发应该是一样的。我们既然可以创造技术,应该也可以创造市场。没有市场的话,我们自己创造市场不就行了吗?”


所以我想,既然珠宝市场只分天然宝石和仿制宝石两大类别,那么在此之外,我们再来创造一个人工宝石或合成宝石类别。

其实,人工合成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之前就有,但是这样的产品价格接近假货,导致市场价格崩溃。

我努力思考:“为了让市场认可这种和天然宝石成分完全相同的人工宝石,到底要确立什么样的战略呢?”我们现在正在用和技术研发完全相同的方法来尝试市场开发。


和技术研发一样,市场创造也是向新事物的挑战。在创造新事物这一点上,两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但是,由于我们现在以技术导向来选择研发课题,所以做得很辛苦。


但是,我不认为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错的,今后仍打算坚持这一做法。一般来说,如果市场开发能力很弱的话,我觉得99%的企业会放弃这种做法。

就像我们进入人造绿宝石的领域,我们在技术导向型研发上花费了七八年,也花了很多钱,但结果是非常干脆地被市场拒绝了,无法形成商业买卖。但我们仍不放弃,至今仍在拼命创造市场。


我认为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是完全一样的。有一个这样的先例,就是从事养殖珍珠事业的御木本幸吉先生。

当时应该是天然珍珠的全盛时代,养殖珍珠被世人所知花了很长的时间,也遭遇过很多的障碍。

但是我认为,正因为御木本先生不屈不挠,坚信“一定能成功”,养殖珍珠才被世人所知。

所以, 研究开发也好,市场创造也好,如果不能进入到某种“狂”的状态,我认为都无法取得成功。


*摘自 《赌在技术开发上》 曹寓刚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将自己置于饥渴状态,也要将自己提升到“狂”的状态,这样才能迸发出能量与热情


当投入一个研发课题时,大约会遇到四五次严重的障碍,以致认为“再也没法克服了”,精神和肉体消耗殆尽。

所以,当然要让对研发持有加倍热情的人成为项目领导人,但进一步激发其热情的条件在于外部环境。


比如,当遇到资金问题时,自己拿不到工资,也无法给部下发工资。将自己置于这种极端的情况,人就会迸发出非同寻常的能量,进入某种“狂”的状态。

我觉得,很多障碍必须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能量才能跨越。



想要有这样的条件,不是独立的创业企业,就无法做到。在公司内部,因为并非出于本人意愿,而仅仅出于偶然,就确定了研发课题及领导人,所以对于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我也不拉开差距。

如果根据业绩来评判的话,虽然有一部分人会很高兴,但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失望,职场的士气就会低落。

所以,即使在研发上取得很多成果,最终评价也不会有很大的差距。因为这个原因,我觉得公司内部创业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希望找到能够改变物理条件, 将自己置于饥渴状态的人。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将自己提升到“狂”的状态,并将由此迸发出的能量与热情用于拓展研发事业。

*摘自 《赌在技术开发上》曹寓刚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松山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今天的学习内容为: 人生哲学-实证-持续净化心灵。

往期精选

稻盛和夫:一步不停,踏实前行,心中的所有烦恼和疑问全都会烟消云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