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粉丝过百万的大V,经常有各路广告主苦苦哀求,请我给它们的产品做广告:
由于财大气粗月入百万,这些广告我都
含泪
拒绝了。毕竟我们接广告有一条硬底线:
产品本身必须尊重科学。
当然广告费也不能少......
所以当
“微基因”
找过来,希望能普及一下
基因检测技术
时,我眼前一亮:
通过基因检测,普通人可以了解自己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患各种疾病的概率、营养代谢能力、药物反应、祖先来自何方等等信息,非常有价值。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的
价格也下降了很多
,完全在普通人的消费范围之内
(文末更有减价福利!!)。
这种既符合科学原理,又能造福大众的服务,我当然要科普了!
更何况人家除了给钱以外,还送我免费检测的机会呢......
那做基因检测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怎么讲,可以说是悲喜交加,笑中带泪了......
购买检测服务
的过程很简单:关注“微基因”公众号,在对话栏中点击“其他”,就可以看见购买按钮,然后直接买买买就可以了
(当然你在本文末尾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购买)
。
下单之后,我
并不需要去医院排队
,也不需要去什么专门的机构。只要填写好自己的地址之后,微基因就会直接通过快递,寄过来一份
检测套件:
所有的取样操作,都只需要通过这个套件就可以完成了。除了
取样前半小时不能吃东西、喝水、喝饮料
以外,对其他环境也没有特殊要求,我就是在办公室里公然进行采样的。
但是,我并不推荐大家在办公室这样的公共场合进行采样。这和采样要求有关:
你需要
用自己的唾液填满这个容器
......注意,是
纯液体
,泡沫不算。
不得不说,要产生如此多的唾液,大概要花费
15分钟
的时间,画风也有点…遭嫌弃…
所以当我在办公室里采样时,旁边的各位同学都露出了一副“我不认识你请你离我远一点”的表情......美丽温柔的实习生小妹妹,更是直接端着电脑跑到公司另一头去办公了...
这里有个
知识点:
在基因检测中,真正有用的并不是唾液,而是你
口腔里的上皮细胞
。所以,在取唾液时
多用舌头刮一刮口腔四周
,可以提高检测成功概率。
完成了这一步之后,直接合上取样器,然后晃一下,整个取样过程就算完成了。
也就是说,
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采样
,还是非常方便的。科技进步好啊!
接下来只需按照说明,将检测套件密封好,放进包装盒里,
寄回微基因的总部
就行了。
顺带提一句,检测套件里
自带了顺丰的快递单
,连收件地址都填好了,直接选择到付就行,非常之人性化。
我6月1号寄出快递,之后就是等...刷手机...等...刷手机...等...刷手机....等...还好
微信公众号上可以查到实时检测进度,
否则我难免会觉得是公司老板带着小姨子卷钱跑路了:
三周之后
的6月20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一刷手机,报告出炉了!
往下一刷,整个报告有
祖源分析、运动基因、营养代谢、健康风向、遗传性疾病、药物指南、遗传特征、第三方内容
,总共
8个部分
。每个部分下又分很多小项目,
总项目超过200项
,而且每一项都可以点进去查看具体情况。
由于数据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也看不过来,我就随便乱点了一个进去。没想到,一下子就发现了
一个困扰了我20多年的未解之谜:
激动的我立马截图发了
朋友圈:
这条拉仇恨的状态果然成功地伤害到了一大堆姑娘,真是十分美好的体验呢:
带着炫耀的快感,我兴奋地开始细看整份检测报告了。
首先是
“祖源分析”
,惊讶地发现我居然还有2.72%的日本血统…难道这就是我喜欢柴犬的原因??
还可以
点击单项数据,查看更详细的信
息
。比如点击“母系祖源”之后,就能看到自己母系祖源的
迁徙路线、代表人物、起源时间和分布
等等信息:
感觉我的奶奶奶奶….奶奶还挺能跑的,一路从非洲跑到了南美...
接下来可以看
“运动基因”
。除了我在朋友圈里炫耀的“体重管理”外,还可以查看到基础代谢、体质特征、锻炼反应、运动保护等等数据。
我的
基础代谢数据
显示,我对可乐这样的碳水化合物兴趣不大。这可能也是我偏瘦的原因之一吧:
显然,这项数据对
想减肥的姑娘,以及喜欢健身或运动的同学
非常有价值。可以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运动损伤:
另一项很有意思的数据是
“营养代谢”
:把这些结果甩到家人群里,就可以有理有据地要求家人别再给我发朋友圈养生文了...
“营养代谢”里可以看到身体对乳糖、钙、维生素A、维生素E等等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数据显示,
我的身体对维生素A的转化效率低
,需要多吃一点鸡肝、胡萝卜:
于是当晚我就吃了胡萝卜炖牛腩.......然后准备周末自己做点小炒鸡肝吃...
我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总体上还行。当然了,
乳糖代谢能力
还是弱,没办法,绝大部分黄种人对乳糖的吸收能力都比较差,比不上欧洲人。
不过这也没啥影响,只要喝完牛奶不拉肚子,就不用操心了,该喝喝。
直到这里,一切都很正常。我心里甚至有点小得意,哎呀我身体这么棒棒,啥大问题都没有,这基因检测岂不是白做了?
此时天真的我还不知道,生活将会给我怎样的重击......
当我在第一级页面看到
“健康风险”
项目时,画风还很正常,显示出的几项疾病风险看起来都还很正常:
但当我点开右上角的
86项报告
时.....
!!!!!!
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货真价实的
蛋疼...
当代生活的
突如其来的一击!
我才20出头啊!生活不能这样对我啊!!!
我颤抖地点击了
睾丸癌的检查结果…
毫无疑问,
我有相对较高的睾丸癌发病可能
,
基因风险值处于最高的15%当中.....
数据显示,和我相同基因的人中,每10万人就有101人得睾丸癌…
当时我差点哭了出来,并且将这一截图发到了柴知道的群里寻求安慰。然而他们却是这样对待我的:
更应景的是,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微基因的公众号正好给我推送了这篇文章:
???????
那我还真是很有安慰呢!!!!
经历过大约半小时的惶恐之后,我逐渐冷静了下来。因为我看见了这么一行文字:
的确,
基因风险值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
。一个基因能否表达,还跟外界环境息息相关。几乎所有性状,都是外界环境、基因、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其他因素所共同影响的结果。
基因虽然强大,但也绝不能控制人的命运。
关于这个知识点,我做过一个关于
《基因组:人类自传》一书的视频
。
所以我心里也知道,
这件事没那么可怕
。嗯...一定是这样的...
接下来我又查看了
“遗传性疾病”
和
“药物指南”
两项结果。幸运的是,我没有任何遗传性疾病,对常见药物的反应也没有异常之处。
而在
“遗传特征”
的报告中,我又受到了一个小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