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十一人
本号由十一位专业财经记者创建,专注深度分析、独家报道,研讨企业兴衰,推动阳光商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盘:沪指放量调整跌0.42%,机器人、 ... ·  10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飙涨超5000%”!掀起“抢购潮”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亚洲首部!票房全球前24!预测票房超160亿 ... ·  昨天  
正商参略  ·  深夜!马云,大利好! ·  昨天  
数据宝  ·  连续4涨停,比亚迪智驾概念股爆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十一人

庞庆华:我不会离开汽车业

财经十一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6-21 19:40

正文

搞了快40年汽车的庞庆华,被称为汽车流通业的教父。由于昔日的一时冲动,他被迫从一手培育的庞大集团的董事长位上身退,他会去何处?庞大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李皙寅 温瑞琪 | 文

施智梁 | 编辑


5月,《财经》记者在北京独家采访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


6月20日晚间,庞大集团(601258.SH)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兼总经理庞庆华请辞,根据相关规定,庞庆华的辞呈生效。在选举新任董事长之前,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王玉生将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今年5月,庞大集团开启了债务重组。《财经》杂志记者在北京的庞大集团董事长办公室独家对话庞庆华两个小时,并前往其发家的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采访,听他袒露了庞大现状的原因、前景以及自己对于行业看法。特此摘录访谈如下:


现状如何?


Q:外界将庞大资金压力归结于扩张速度过快?为什么会这样,当初建店的选择是什么逻辑?


A: 买地的时候都是诚心想买的,买完后要填充,但不能都去建一个品牌的店。所以我们各方面都有所尝试,包括自主品牌也做了一些。结果如果是赔钱的,就通过这次症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当然,建店都有培育期,单看它赔钱也不行,得看它几年后是不是还赔钱。


Q:目前计划将店面数量收缩到多大的规模?


A: 债委会报的是360家,现在真正活着的、比较正常的店有220家左右。其他都断断续续的,处于能吃饱吃不好的一个状态。


Q:您认为导致问题集中爆发的原因最主要是什么?


A: 我觉得集团的信批问题违规和债务调查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调查时间太久,导致证券市场的资金只还不贷,不能清还其造成的资金饥渴,最后带来资金链断裂。


Q:通用五菱的供货恢复了吗?还有没有别的品牌停止供货了?


A: 五菱还在谈。其他品牌没有停,大家都在维护,把任务降低。我真的非常感谢,多年的感情,厂家们也理解庞大的问题,愿意给我们一点时间。


缘何债务重组?


Q:庞大债务重组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走这条路?


A: 去年庞大出了症状,银行一年多内收走242亿的贷款,企业没有经营资金了。公司求援政府,获得了很多帮助,包括召开大会、组织债委会、委员会等等。但关键在于,虽然债委会成立了,但债权人没有执行。企业仍然没有钱,处于亏损状态。我们做过很多别的尝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脱困突围的办法,加之两年的宽限期又很紧迫,想来想去还是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走破产重组的路,才能彻底的让公司活过来。


Q:庞大的根本结症在哪里?


A: 资产过重,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资金链的压力就非常大,无法有效地抵御风险,最终业绩也不好看。


Q:在有债务委员会的情况下,正式推行改革需要哪些分析的前置工作?


A: 我们聘请了深圳天威事务所来做这项工作。他们经验比较丰富,信任度也很高,能够说服债权人统一步调。重组主要在司法框架下完成,这其中有增发新股,有老股的让步,还有招募新的投资人等。总体而言是比较积极的方案。


Q:相关工作和债务委员会沟通过了吗?不同的债权人间的沟通情况又是如何?


A: 事务所之间沟通过,但我没去,这不是我要出面的事情。我现在全心全意是想把公司救活,恢复正常的经营秩序,这是我所做的工作。


理想战投长啥样?


Q:之前和58同城的战投项目目前处于什么状态?


A: 两家在合同内容里都有所保留。当时谈的是只要庞大恢复正常,就可以进行。但这个条件一直也没满足,等于现在处于一个既没有完全放弃,但又相对搁置的状态。


Q:庞大需要一个怎样的战投角色?


A: 我觉得它自身需要有增量的业务,最好是同行。能有增量,或者说与汽车有关的增量。我们当时看准58也是因为它的互联网平台跟我们的互补,所以说我认为搞对象这个东西,得看遇上遇不上吧。但出症状后,我们的选择机会已经不大了。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先恢复企业正常,然后才有在谈判桌上坐下来的筹码。


如何自救


Q:目前庞大拥有的土地价值能否流转成现金或者别的资产,帮助缓解现在的问题?


A: 这个和银行的政策有关系,过去国外都有资产公司专门做这块业务,但银行叫停了。现在只能通过资产募资进行,但大家都不太愿意做这块,我们始终在找,只是一直没找到。


Q:要在两年时间打造新的队伍的话,降薪和引入新的管理团队之间会否有矛盾?


A: 没有矛盾,我们的进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救火,从去年6月份到12月份,随着银保监会发文证监会还有省政府市政府、最高院的出手救助,火是已经救灭了。今年1月份到6月底是第二阶段,以恢复为标志。集中恢复信心,厂家的信心、我们自身的信心、银行的信心。要恢复资金,还要恢复正常的经营秩序。第三阶段是整改,从6月份开始,包括瘦身、卖地、闲置土地重售、关闭运转亏损店,还有高管降薪等等。现在为了抓住时机,我们把整改时间往前提了一下,重组方案就是整改其中的一个步骤,我们完全按照计划在往前走。


Q:如果一切改革都顺利的话,未来会见到怎样一个庞大?


A: 那就非常厉害了,负债率百分之二三十,负债率百分之二三十。我相信庞大是一个能够战斗的队伍,无论什么新品牌庞大都敢做,创新意识很强,战斗力也很强。


Q:在持有斯巴鲁40%股份的情况下,有没有考虑过让他们给一些援助?


A: 我们跟斯巴鲁联姻以后,庞大的地位在提升,但是实质上在经营中都是斯巴鲁引导。我们这边基本上各部长都一把手全是斯巴鲁人,日方习惯变动人事,我们也提过一些建议,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响应。


Q:有观点称,庞大集团内部同乡数量较多,这制约了集团发展,请问“滦家军”能否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治理?会否有什么变化?


A: 其实庞大开始的时候,跟我打拼的的确都是从滦县起步的。但上市以后已经在不断的改变自己,实际高层这块,已经完全不是人们说的那样了。至于中层和基层,从当地招也行,从滦县来也行,我觉得应该一视同仁,这个权利是给下面店主的。


产业观察


Q:您对汽车消费总量的变化有什么样的预期和看法?


A: 总体趋势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当社会到达一定富裕程度,人均有一辆车,近于饱和的时候,新增用户在减少,置换车在增加,品位在上升。车的质量越来越好,在置换周期上可能更加延长。因此总量上,能保持现状的话,我觉得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Q:您如何看待传统经销商模式和直营模式?


A: 其实各家厂家有各自的考量,比如我认为特斯拉在初期导入的时候,可能走直营模式更有利一些,因为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意外情况,他们可以更快速有效地防止扩散、控制情况。但是从商业逻辑上来讲,它的这个做法我认为是要改的。我认为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由一家来完成,这是社会分工的问题,主机厂站到主机厂的地位、配套厂站配套的地位、经销商站在经销商地位。脱离这个规律,什么都要做,按我个人观点坦率地说,肯定是做不好的。


Q:您如何看待4S店收金融服务费的行为?


A: 正常全国经销商都在做这个业务,但我认为不能叫金融手续费,叫手续费就可以了。提供服务,收手续费,这是天经地义,那不可能白做义务服务吧?事先只要告知消费者,我觉得就只是协商的问题。但不能写成金融手续费,因为不是金融类的机构。


Q:在维保非常简单的新能源车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经销商还能如何赚钱?


A: 经销商还是维修这块,换件多一些。维修有还是有的,新能源车也要钣喷也要换件,可能我觉得差距并不是太大。且将来在新能源车销售中,试乘试驾肯定必不可少,或者先租后买也会出现。


Q:现在国六的标准线会否导致很多平行进口车无法进入国内市场?


A: 国六标准对平行进口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国外现在很多车型都不符合中国国六标准,国有各国的诉求,比如说有的在油耗上有标准,有的在科技排放物上有标准,有的在发动机、噪音等等地方有标准。中国环境保护部要求所有的进口车都做16万公里的测试,数量少的话成本就显得太高了,一次三四百万,黑天白天跑也得四个月,所以确实比较难。


Q:第一季度汽车销量不佳,您觉得国家层面如果真的给一个新的支持政策的话,会不会改善这个情况?


A: 是一个临时的手段,但从长期的汽车消费和销售来讲,我觉得意义并不是很大。当然有一些政策是非常积极而有必要的,比如支持二手出口等等。我认为今后的趋势仍然是品牌上升的趋势,而不是量的快速增长。


关于自己


Q:执行债转股会不会造成公司股权的重大变更?管理层会发生改变吗?您作为实控人会否有所变动?


A: 用股来换债,老股东实际上的确做出了让步。管理层的问题我认为会由新的董事会选举,至于我个人的去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庞大好起来,才有利于各方面的安全和发展。


Q:您曾经说“这辈子做好这一件事”,现在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A: 是,我不会离开汽车了。从1983年开始搞的,一晃快40年了。回过头看,其实挺多机缘巧合的。别的不说,最起码是活化石,能够见证中国近代的汽车发展史。还是喜欢做一件事吧,自己觉得。


Q:您现在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A: 平常就是打打乒乓球,有时间就打打,没时间就拉倒。


作者为《财经》记者



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刊往期精彩回顾

数字化转型清明上河图 | 《财经》封面

数字化转型指南

百度智能云:AI开路,伙伴架桥 | 数字原生代

数字化市场,华为的角色和边界 | 数字原生代

神州数码:在最后一公里做云 | 数字原生代

万科:地产龙头补课数字化|转型先锋

美的:八年百亿投资,数字化如何重塑家电巨头|转型先锋

物美:传统零售业的数字化之路|转型先锋

欧莱雅:百年老店的科技新妆 | 转型先锋

6家欧美企业告诉你:如何避开数字化转型陷阱 | 转型先锋

中美德日智能制造大比拼 | 国际比较

数字化时代,德国赶不上趟了吗 | 国际比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