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步主义
所谓进步主义,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也要用全力去好好生活,进步是一种状态。本号题材较广,因为Po主真性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缓缓说  ·  严重了,再这样搞下去,崩塌是迟早的事情! ·  12 小时前  
中产先生  ·  没那么简单,谁在推动DeepSeek的神话?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步主义

985大学生饮酒致死:一辈子都在拼面子,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进步主义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9-26 22:30

正文

进步主义


关注🔍 进步主义 公众号

每周50本 有趣 好玩 精致 品质 好书

晚间11:00 【 深夜送书 】档 免费送

搜索@ 进步读书 微博 同样有惊喜



年轻时因为面子而较下的劲儿,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只是当下的安慰, 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就是一世, 有些人,有些决定,一时冲动,命运改过。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月薪3000,尚且应付住房温饱,新款iphone一出,紧衣缩食东拼西凑,再不济分期付款,也要第一时间入手。


为了朋友圈有口红有包有转账记录可晒,要求同样刚刚工作的男朋友,隔三差五给自己买买买。


打着“不能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旗号,发起全家总动员的省钱大作战,只为送孩子上双语或私立幼儿园。


在这群人眼中,面子大过一切,生活是过给别人看的。


刘同曾说:“年轻时因为面子而较下的劲儿,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只是当下的安慰, 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就是一世, 有些人,有些决定,一时冲动,命运改过。 ”


一辈子都在拼面子,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01


有个词叫衣锦还乡,也有句话叫“混得不好就别回来了”。鲁迅也说过“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


《冰点周刊》在9月13日刊发了一篇文章《这个名校学生喝下第6杯酒,然后在一片“加油”声中走向死亡》。

在“985”高校读大一的王耀栋,结束四级考试,和同学来到酒吧。


这是他第一次来酒吧,深夜的重头戏是一场挑战。“在3分钟内喝下6杯300毫升的鸡尾酒,500元以内的消费就可以免单。否则,就要支付这6杯酒的费用,一共168元。”

王耀栋主动举手参加挑战,他告诉同伴:“酒量不错,挺能喝。”然而,他低估了酒吧特调酒的度数,也夸大了自己的酒量。

“在一片加油欢呼声中,他喝下第5杯,干呕了几下,明显撑不住了,走下台阶,摆了摆手。

悲剧是在第6杯酒喝下后发生的。“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男子端起酒杯,朝这个年轻人走去,两个人不知说了什么,但碰了两次杯。王耀栋喝下了第6杯酒。”

“监控视频里,这个广东某985高校大一学生的身体开始不听使唤,他的脚莫名晃动,然后头一歪,重重地倒了下去。”

这一倒下,就再没有醒来。悲剧的发生,是场有迹可循的意外。高考结束,王耀栋跟着姐姐第一次走进KTV,喝完一杯酒就脸红。

他把自己不能喝酒、脸红看成一个极其丢面子的行为。

“丢脸得很,难看得很。”酒吧的挑战赛,给了他一个拼面子的机会。

5杯酒下肚,到达极限,却还是在别人来碰酒时喝下第六杯,是担心丢面子。

酒桌一向是国人拼面子的场合,敬他人酒,喝下他人敬的酒等于给面子。

如果悲剧可以避免,这个刚跨入大学的男生,或许能在往后的成长中逐渐明白,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


02


因为死要面子受的罪,都是活该

春晚小品《有事儿您说话》将这一点表现得惟妙惟肖。一个在单位没多大本事,存在感极低的男人,总是把 “有事儿您说话”挂在嘴边,极力想证明自己有本事,以此来挽回面子。

为了替同事弄到火车票,他卷着铺盖去车站排了一晚上的队,好不容易排到窗口,票却售罄。

无奈之下,他不惜倒贴两百,替同事买到两张下铺卧床票。被夸真有本事时,他手一挥, “小事一桩,不就两张卧铺票吗,我给那哥们打了个电话,那哥们一大早送来五张。”

结果呢,同事正好还要三张,科长让他帮忙搞定三节车皮。

越没本事的人,越好面子。两厢变三厢,三厢变四厢,车子越长越受欢迎,比起实用性。


大气的外观更受中国人的喜欢,随着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的加深,不少汽车品牌也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加长版汽车。

比如宝马320i,为了适应中国市场推出320li。开车拼面子,买东西也拼面子。

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的消费者占总数一半以上,年龄均介于25到28岁之间。奢侈品消费趋于年轻化。

媒体对中国人追逐奢侈品消费的现象做过不少报道。

英文《中文日报》刊登过一个22岁月薪在6000元浮动的女孩,手里背着价值2万的LV包,为了买这个包,她省吃俭用一个月,方便面代替正餐,挤公交代替地铁。

新华网报道的女白领工资稍高,8000元左右,直接带着半年积蓄去香港“血拼” 手提包、鞋子、香水,但一只花去两个月工资的CHANEL包,也显然超出消费承受能力。

每省下几块钱,都在为面子做出巨大的贡献。

“办公室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女孩都有一件名牌包。”是这场面子争夺战的真实角注。

不用怀疑,大多数挤地铁的女孩背的名牌包,都是真的。

年轻女孩儿为满足虚荣心,在姐妹中显得有面子,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超乎想象。


“裸贷”、“卖卵子”、“待孕”等此类新闻屡见不鲜,背后的原因,有时仅仅是为了一个iPhone 7或高档化妆品。


03


拼的是面子,毁掉的是人生

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是生在普通人家的美貌女孩,无法结识有钱有地位的人,只好和一个小科员结了婚,却每日梦想过上富贵生活。

终于,她有机会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于是花掉400金法郎做了一套漂亮的新裙袍,为了不在有钱的女人堆里露穷相,她拒绝用鲜花当配饰,还向有钱的女同学借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的钻石项链。

有漂亮裙袍豪华配饰加持的美貌女孩,迷人又显眼,成为舞会上最亮的星,获得所有人的瞩目、阿谀的赞叹。

认识有钱人迈入理想生活似乎近在眼前。但,就像被命运捉弄阴差阳错生在平凡人家,上帝再一次捉弄了她:舞后结束,正沉浸在自我欣赏中时,她发现,项链不见了。

寻觅一周无果,丈夫只得到到处借钱,还签下各种高利贷,最终凑齐了三万六千法郎从珠宝商人那里买回同款项链,还给了有钱的女同学。

从此噩梦般的苦难生活降临。

“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粗硬工作了,厨房里可厌的日常任务了。她洗濯杯盘碗碟,在罐子锅子的油垢底子上磨坏了那些玫瑰色的手指头。内衣和抹布都由她亲自用肥皂洗濯再晾到绳子上;每天早起,她搬运垃圾下楼,再把水提到楼上,每逢走完一层楼,就得坐在楼梯上喘口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挽着篮子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防护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

十年光阴,他们总算还清债务,与之伴随的,是加速变老的容貌。

她不再貌美,不再年轻,但在街上遇见那位有钱的女同学,终于有底气上前聊天,说起那串项链的故事。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这样的结局,像是一场莫大的讽刺。

上帝赐予命运的恶作剧,早在拼面子时就标好了价格。


04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果不考虑薪水尊严面子,你最想从事什么工作”。

“图书管理员”、“出租车司机”、“摄影师”、“声优”、“酒店试睡员”、“在有椰子树的海边沙滩卖冰棍”、“AV导演”、“小卖部老板”。

回答千奇百怪,但每一个拎出来,应该都会让中国父母不满意。

有句调侃,“在父母眼里,只有公务员才是工作,其他工作都不是工作”。

公务员意味着一份收入不错又稳定的职业,这份稳定的职业意味着更好找对象,更快地成家立业。

这种“高效”的人生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挣得父母的面子。

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成为没对象的“大龄剩男剩女”,都是让父母丢面子的事儿。

中国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怕丢了父母脸的孩子。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在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报道中总结:在中国就业难,学生们的压力往往来自父母太好面子。

中国父母关于孩子的面子比拼,是从孩提时就开始的。上私立幼儿园比上公立幼儿园有面子,上双语国际学校比普通小学有面子。

学高尔夫、马术,比学足球篮球有面子,学钢琴芭蕾舞,比学古筝街舞有面子。

出国游学比国内旅游有面子,请私教、一对一比集体授课有面子。

在孩子能力还不能左右一切的年纪,上什么幼儿园,读什么小学,学什么才艺,去哪儿玩的背后,都是家长能力和财力的证明。

八月,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本是表达焦虑,但也被不少人读出文章背后的优越感。

有网友留言:为什么我第一次看到这文就觉得潜台词就是“你看我月薪三万都撑不起我娃一个暑假的花销,好在我老公有钱啊,我娃还是妥妥的去游学了,你们这些家庭月收入才3万的,怎么办呀?怎么办?”

某知名旅游网发布的《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青少年成为海外游学主力军,其中,初中生超出数倍占比重最大,游学低龄化的趋势也得以凸显。

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成了家长面子的最大体现。在这样畸形竞争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紧衣缩食发起全家动员,打着“不能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旗号,让孩子接受着各种所谓的“高端教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