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当你有1个社群的时候,你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家实体店面;
当你有10个社群的时候,你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条商业街;
当你有100个社群的时候,你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商业广场。
随着私域能量一词的兴起,各类社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到BAT等互联网大厂,小到传统的门店,包括水果店、化妆店、美容美发行业,都可以看到“社群”的影子。
据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微信的日活跃度已经超过了10亿,基于微信生态下建立的微信群每日就有上千万个,平均每人的微信里有至少40个微信群。
社群低成本高效果的特点,促使大家纷纷转战社群营销的战场。但是,真正能运营好社群,让社群保持活跃的却少之又少。
社群不活跃的根本原因,就是运营者对社群有以下2个误区:
1、很多人在建立初期不做用户筛选,盲目建群,只想着先抢占用户的,却不考虑后续的运营及维护,导致注水社群大量泛滥,区内广告、鸡汤横行。
2、许多产品型社群,通过限时限量的红包、优惠券发放的方式留住用户;学习型社群,通过一些学习资源的发布,大咖分享留住用户;兴趣型社群,通过线上线下链接留住用户。我们觉得价值给够了,用户不走了,自然有一天可以激活用户,保持社群活跃度。然而现实却是用户一进群就设置了免打扰,你发的消息很难触达到他们,社群内只有资源发布,无人互动。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让社群活跃,我们必须从社群的本质入手。
那么什么是社群呢?社群是基于某种兴趣、关系、事件所产生的一个交流组织。
由此可见,要想社群活跃,必须从这3个要素着手,而话题恰恰是这3种要素最有效的一种反馈形式。
留住用户靠价值,活跃用户靠话题!那么如何策划话题呢:
1、首先,要善于分类:有些话题不是普适的,比如在一些高端企业家社群,你发明星八卦的话题就不会有效果。所以在社群建立时,我们要根据社群的属性进行一个分类,可以根据维度和逻辑进行有效的划分。
2、要善于挖掘:微博、知乎、百度风云榜、微信都是很好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你可以看到当下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然后结合自己的社群进行分析,找到用户愿意参与互动的话题进行发布。
3、要善于评估:可以多次试验,评估哪些话题是适合放在社群里被讨论而且有积极效果的。积极的话题可以减少社群成员的陌生感,使社群氛围更加融恰。
有人总结了6类在社群里讨论度比较高的话题:
1、热点类话题:
热门话题自带引爆属性,我们发现不管是新媒体文章还是群内讨论,所有的top中一半以上都和当下的热点话题紧密相关。
比如前段时间马云退休,我们就在社群里发起了《你觉得为什么马云选择退休?》的话题讨论,引导用户就事件本身探讨。2小时内社群发布消息就超过了3000条。
2、民生类话题:
社会性的话题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内容,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不结婚,生孩子的女人,都是垃圾》可以发起:遇到直男癌怎么办?《无座火车票为什么不能半价》也可以发起对应的话题:你赞成无座车票半价出售吗?
这种都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可以引发社群内成员的激烈讨论,通过多元的观点表达,使社群成员之间可以深入的了解彼此的价值观,建立更深的联系。
3、揭秘类话题:
揭秘类话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促使他们加入讨论。
比如《你不知道的职场黑话》这个话题,大家就会讨论一些自己在职场中遇到潜台词,社群内一些刚加入职场的小白看到后,就会茅塞顿开,了解了自己不讨老板喜欢的原因。
还有一些大厂类的话题,比如我们熟知的BAT、头条、抖音、快手等话题,大家也愿意参与其中。通过一些相关的新闻或文章,展开讨论,了解各个行业内不为人知的秘密。
4、猎奇类话题:
人们都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样会让自己在和人交流时有一种超前的快感。比如一些最新的黑科技软件,新鲜的事物、事件都会引起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