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加剧了人们在自拍这件事上的冒险情绪,不少人为了有别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关注度,铤而走险,最终酿成惨祸。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博客天下(ID:bktx2012)授权转载
来源 |
博客天下
作者 | 张弘 ;
编辑 | 张慧
7月14日,一名中国留学生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间小型艺术展览厅。几
分钟后,她出名了。
展厅内摆放着四排方形白色立柱,每排有16根。柱子上陈列着由3D技术打印出来的各式皇冠雕塑,有尼龙和镀金黄铜制成的,也有花岗岩和大理石的。易碎是它们的共同点。
女留学生走向第一排立柱,背向最靠前的那根,举起手机,蹲了下去,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
照片里要有她和尽可能多的展品
。
下蹲的一瞬,她的身体失去平衡向后跌去,身后16根立柱如多米诺骨牌般依次倒下。3件展品遭受永久性损害,其余展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损失总价约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5万元)。
展厅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不予追究,“很显然这是个意外,而且她还是学生。”但自拍毁掉135万展品的故事传到中国国内,立刻引发网友
“作死自拍”
的嘲讽。
自拍已然融入新新人类生活的肌理。平均每星期,“自拍”会在脸书网被提及36.5万次,在推特上出现15万次,在以晒图为主的Instagram上,自拍的标签则被使用了5000万次。正因如此,要想在自拍界获得一定的江湖地位,
若没有逆天颜值的加持,似乎只能剑走偏锋。
死在自拍后
一个人出门远行,上天入地自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是先有段子,还是确有其事,已无从考证。据《华盛顿邮报》统计,2015年全球
至少有28人在自拍时丧命
,比丧命于鲨鱼之口的人还多。丧命的地点花样百出,在急速行驶的列车前,在外出野餐的小船上,在万丈深渊的悬崖边,在高楼尖顶,甚至在泰姬陵。
网上评出的“十张最危险的自拍”之一
半数以上的“自拍死”发生在印度
。2015年的一个清晨,四个即将升入大学的印度青年慌不迭地赶到安图拉火车站。他们将从这里出发,赶往安格拉。按计划,他们将在印度共和国日当天到达安格拉,去观赏那座为爱而建的陵墓——泰姬陵。
到达站台后,四人突发奇想:何不在铁轨上合影以纪念这一段青春旅程?他们拍完照,正想发到社交网络,列车从身后驶来,其中的3个人没来得及跳开。
他们没能抵达泰姬陵,而是进入了自己的陵墓。
同样在火车站。18岁的罗马尼亚姑娘安娜·乌尔苏死于触电。
她和好友兴致盎然地爬上列车车顶合影
。她一只脚悬在空中,虽然没有触碰到电线,头顶众多电缆形成的电流还是瞬间裹挟住她。
2.7万伏电压瞬间穿过她的身体,她成了人体火球,她的朋友则被巨大的冲击力弹飞。路人将二人送进医院,安娜身体50%烧伤,死在了医院。她的朋友侥幸存活。她承认:“我们当时只想着要拍照,没有考虑过有危险。”
最新的数据显示,
自拍死的死亡率仍在上升
。
野生动物摄影师Paul Souders与灰熊自拍
2017年早些时候,一名21岁女子在新西兰的Waikato河自拍,不慎溺水而死;3月,两名英国男孩在峭壁旁自拍后坠崖身亡;6月,俄罗斯一周内就有6个孩子因自拍而死,最小的10岁,最大的17岁,3个死于火车车轮下,3个死于触电。
为了点赞,不择手段
YouTube视频
“25个史上最危险自拍”播放量超过了4000万次
。无论是站在珠峰上,在狮子的血盆大口前,把头塞进骆驼嘴里,还是一边开车一边和孩子自拍,这些冒着生命危险获得的照片都足以令人头皮发麻。
然而,这类危险时刻,在一些自拍客眼中却是
刺激
的代名词。比如一个身穿T恤背双肩包的游客在铁轨旁自拍。突然,列车呼啸而过,击中了他的头。他的身体被撞得直打转,站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面对镜头说:
“哇,我的头刚刚被火车撞到了!重点是,我拍下了这段视频
。”让他雀跃的是,这段视频两天内的点击量达到了450万。
23岁的俄罗斯姑娘Angela Nikolau原本是模特,却
以高空极限摄影师闻名,并被称为“住在摩天大楼楼顶的女人”
。在Instagram上,她有超过46万的粉丝。
Angela Nikolau在莫斯科高楼上摆姿势拍照
不同的城市在她心中,以当地最高楼的形式存在。她去过埃菲尔铁塔、上海中心大厦、香港青马大桥等。勘好景后,她就和摄影师男友一起爬楼,在楼上或做瑜伽,或翻跟斗,或晒日光浴,或和男友亲热。这些照片最终都会上传到社交网络,获得少则几万多则百万的点赞。
她写在Instagram页面上的座右铭是“没有限制,不受控制”,
而她站在城市上空俯瞰众生时通常不戴安全防护装备
。也许因为这样的自拍太“作死”,网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她坠楼而死的假消息。
纽约的Adrian也是爬楼自拍党。他最引以为豪的一次征服是爬上了西半球最高住宅大厦——高约426米、位于曼哈顿的432 Park Avenue公寓。高楼自拍通常是不受鼓励甚至被禁止的行为。不过,命都豁出去了,还怕违纪违法吗?这群冒险分子总有办法应对,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偷偷潜入。
为了登顶432 park Avenue,Adrian做了好几天的实地勘探工作。他伪装成建筑工人,在凌晨四五点潜入大厦。在楼顶,他差一点就被保安抓住撵出来。
2013俄罗斯摄影师Angela Nikolau爬上世界著名高楼拍摄《空中行走》
Adrian说,每次成功地站上高楼边缘,他就想要再来一次。“这是一种瘾,楼顶自拍会上瘾。”
毒鸡汤催生极限自拍
统计数据显示,
“自拍死”最常见的原因是从高处摔下,其次是溺毙
。2017年2月,网络流传的一段视频中,一位俄罗斯姑娘和朋友爬上高310米的迪拜卡延塔。她被一位男助理拉着手,脚撑在顶楼边缘,身体后仰悬空,维持了数秒。随后,又变换姿势,将整个身体垂直悬空。无论哪种姿势,助理一旦松手,她将在几秒钟内垂直落地,存活的概率几乎为零。
自拍死的遇难者平均年龄21岁,75%为男性。
统计显示,18-24岁的年轻人拍摄的照片30%为自拍。虽然女性更热衷自拍,但男性更爱冒险。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2016年发布的研究显示,经常在社交网络上传自拍照的男性,在网络自恋和精神障碍特质测试中得分更高。这表明,经常自拍的男性更倾向于重视个人得失,而非潜在危险。
4月1日,西班牙巴塞罗那,游客在示威者燃烧的垃圾箱前自拍
李·汤普森曾为了自拍爬上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头顶。对他来说,这次冒险至少给他带来了15分钟的荣耀时刻,就是发布照片后看着它迅速传播开来的那段时间。
更大的动力是吸睛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
他坦陈,拍这张照是一次营销事件,用以推广他的旅游公司,因为他发现年轻人热爱极端自拍,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教授Anabel Quan-Haase指出,社交网络加剧了人们在自拍这件事上的冒险情绪,不少人为了有别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关注度,铤而走险,最终酿成惨祸。但他也觉得人们有时候应该跳出舒适的环境,去尝试一些风险的事,不过要警惕将自己置于极度危险之中。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留言,刺激着极限自拍者的神经
。17岁的俄罗斯少年Andrey Retrovsky单手攀在9层楼的边缘,最终手滑坠落丧生。此前他以同样的姿势在另一座高楼的楼顶拍照,并上传到社交媒体。照片下面的鼓励很难说是善意的:“兄弟,下次再疯狂一点!”“下一回可以试试摩天大楼。”“如果你爬得更高,你会更有魅力。”
很多自拍死的遇难者其实是社交网络鸡汤的受害者。
一名小有名气的自拍达人就在留言中回复拥趸:“只有冒险才能拍到好照片,你得有所牺牲才能收获丰厚。”
2015年俄罗斯政府发布自拍安全指南,希望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
美国媒体报道过多起因拿枪自拍而走火丧命的惨剧。这个看起来“很傻很低级”的错误,任何一个拿枪指向自己的自拍者都可能会犯。专家解释,人的双手是联动的,你想按自拍按钮,结果另一只手跟着动就扣动了扳机。但是拿着枪的自拍在美国社交网络上仍然不时就会出现,并赢得数量可观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