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预制化集装箱的创新应用,鄂尔多斯矿坑研学酒店不仅成功解决了材料的循环利用问题,更为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奥默默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在中国工业遗产改造的浪潮中,一个独特的项目悄然崛起。它不仅是一座酒店,更是一次关于记忆、技术与未来的探索。这个项目用这些来自于特殊时期的模块化医疗设施的预制化集装箱讲述了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使它们被回收利用后重新在新的领域大放异彩,展现了建筑设计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回应社会议题。
▲项目鸟瞰
©︎ 章鱼见筑
项目背景与场地特征
黑岱沟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准格尔煤田中部,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裸露的煤层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峥嵘岁月。场地距离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 9.8 km,北距呼和浩特市 120km,西距鄂尔多斯市 135 km,南距平朔露天煤矿 225 km,均有二级公路相通。大准(大同—准格尔)电气化铁路直通黑岱沟露天煤矿,呼准(呼和浩特—准格尔)铁路正在兴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项目的可达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区位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这片承载着工业记忆的土地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工业功能已无法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项目场地北临矿区入口,西接矿区,东临景区,南接办公区,处于工业遗产与新兴产业的交界处,这种特殊的区位条件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节点。
▲场地区位条件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作为启动区示范段与发展引擎,矿工之家建设项目依托基地的自然与人文优势,以矿区主题为核心,结合农牧、旅游产业,引入关联产业,丰富体验内容,构建新时代的复合式文化产业集群,是游客探索矿区文化、体验工业遗产的窗口。矿工之家建设项目通过精心的建筑设计回应场地的多重属性:既要传承工业文明的硬核气质,又要容纳新时代的文旅功能。
▲外观概览
©︎ 章鱼见筑
▲外观夜览
©︎ 章鱼见筑
时代特征与预制化结构
在当今建筑领域,预制化建造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本项目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正是其独特的预制化集装箱体系。酒店主体采用集装箱集成房屋模块搭建,以框架式的箱体为基本预制单元,全部构件在工厂生产。这些预制化集装箱体单元并非简单的工业构件改造,而是源自特殊时期的医疗模块,通过创新设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种转化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故事。截至目前,它们均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了避免资源浪费,“退役”的预制化箱体需要科学、合理地继续使用。
▲特殊时期预制化建筑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体量生成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体量分析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这种材料的再利用绝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循环,更是一种建筑伦理的积极实践。设计团队通过严格的技术改造和系统升级,确保这些”退役”的预制化箱体不仅能满足酒店的使用需求,更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体验。标准化模块的运用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充分展现了建筑设计对当代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积极回应。
▲预制化建筑金属模型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建筑立面
©︎ 章鱼见筑
从项目的结构分析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四个主要构件系统:基础钢构件提供了稳固的结构支撑,金属网创造出丰富的表皮肌理,不锈钢管系统确保了设备管线的有序布置,而那个富有诗意的膜结构则为整个建筑注入了灵动的元素。这种复合型结构系统的运用既确保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又赋予了外立面丰富的层次感。
▲结构管道分析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形如蘑菇般伸展的膜结构造型,是整个项目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是视觉焦点,更是对矿区工业符号的诗意转译。如同一朵轻盈的云朵漂浮在坚实的集装箱体量之上,这种刚柔并济的建筑表达,完美诠释了工业遗产改造中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高技派解构主义的设计语言与预制化集装箱的工业属性形成了完美的共鸣,裸露的设备管线不再是需要遮掩的缺陷,而是彰显工业美学的重要元素。
▲高技派解构主义的设计语言
©︎ 章鱼见筑
功能布局与结构分析
建筑形态呈现出”回”字型布局,不仅是对传统院落空间的当代诠释,更是对使用功能的理性思考。中央形成的半私密内院空间,在确保酒店私密性的同时,也为游客创造出了富有活力的户外活动场所。从轴测分析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通过标准化的预制单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灵活组合,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
▲场地白模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回”字型布局
©︎ 章鱼见筑
▲远观建筑
©︎ 章鱼见筑
在功能布局方面,项目通过六大标准模块的组合,构建出了一个功能完备的酒店系统。两种高端住宿模块、餐区模块、休闲大堂、住宿区模块和景观构架各司其职,又相互呼应。180间风格各异的客房,包括标间、单人间、四人间、大床房、loft户型和大小套房,共可容纳395人。每个集装箱单元都经过精心设计,在保持预制化高效优势的同时,通过细节的优化为游客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
▲爆炸单元图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场地轴测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场地立面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场地剖面
©︎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大厅
©︎ 章鱼见筑
▲客房
©︎ 章鱼见筑
▲客房楼梯
©︎ 章鱼见筑
结语
通过预制化集装箱的创新应用,鄂尔多斯矿坑研学酒店不仅成功解决了材料的循环利用问题,更为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这里,每一个建筑细节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工业记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动人故事。它告诉我们,建筑设计不仅要解决功能问题,更要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历史、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