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
注
:
文中所述文字及股票池仅作个人复盘纪录使用,不作为投资建议。
市场兜兜转转,又回到七月份的样子,不同的是,个股还是那些个股,但位置早已经不是当时的位置了。
不知不觉中topcon新高,HJT新高,钙钛矿新高,高压快充新高,风电新高,压铸一体化也是新高附近。
七月中旬当时盛传一份资料,下图这个: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到头来发现市场炒来炒去还是那些。
上面图片里面提到的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新技术,后来市场还出现了机器人和半导体,都各自炒作一波。
尤其是最近三四天,指数经过连续反弹,已经涨到七月中旬下跌前的位置。
当时领跌的是那些板块,现在反弹的还是那些板块,唯独不一样的是,指数回去了,账户的钱没有。
问题在于选板块和选股上。
从四月份到七月份的反弹是普涨,普涨之后是普跌,普跌之后是反弹,但反弹中开始分化,一些有新逻辑的行业细分逐渐开始涨,而多数票还在原地踏步。
比如光伏,之前的大票如隆基股份、晶澳科技,这一波反弹几乎没涨,而这次反弹的都是新技术,如topcon、HJT和钙钛矿。
现在资金炒的是行业新秀,小盘股,玩的飞起,而隆基、晶澳们已经被冠上老光伏的标签,小盘股翻倍so easy,但大票别说翻倍涨50%都难。
这也是资金换一种形式的抱团,抱团炒行业细分,抱团炒小票,只不过更加看重基本面了。
汽车方向的联动也很强,pet铜箔的宝明科技三天三阳,资金迅速做了补涨,当时同期炒作的钠离子电池和钒电池,游资的传艺科技、攀钢钒钛,机构的振华股份、华阳股份,现在全都涨不少。
如果不发生意外, 如果趋势还在继续,如果资金还在抱团,那么后续应该还是围绕一些熟悉的,有基本面的,且有趋势的板块,反反复复演绎。
美其名曰:新技术逻辑,渗透率逻辑。
下图中,蓝线代表板块的中期趋势,红线代表股价短期走势。
短期走势涨涨跌跌,甚至大涨或者大跌,但波段低点不断太高,久而久之,形成了趋势。
比如,下面这几个,中间一条线,上下来回窜。
而站在短线角度能做的,无非是从上面的走势中,找到符合自己模式和预判下的买点,多多益善。
如果掌握了买点,就是,我看懂了市场,我玩市场;如果找不到买点,则是,市场每天都在涨,我不懂,市场玩我。
从节奏和规律角度而言,超短资金能覆盖的,主要是两个方向,也就是下图两个紫色圈的位置。
第一个位置,对应一波下跌后的止跌反弹,如果能和指数共振,那太好了,更容易抓到机会,如上周的topcon,很有规律。
第二个位置,对应一波上涨的中后段,龙头开始滞涨,跟风出现轮动补涨,此时做一些潜伏或单纯的低位板套利,也没有问题。
没有提中间位置,因为不方便覆盖,走出反弹后到反弹结束前,中间能不能持股全靠信仰,相信还是不相信?
昨天文章说,现阶段混沌期少格局,也怕和这段冲突。
但如果说格局这件事,有个小建议,
当股价出现正反馈时尚可考虑格局,所谓正反馈,是指股价不断涨,没有跌,一直涨,格局才行。
但如果股价明明已经转弱开始跌,就不要硬撑着格局了,还是早落袋为安的好,等市场从混沌期走出来,比如走到主升,才能再考虑格局。
前几天我交易有个心魔,总觉得卖不好,各种不舒服,后来想通了,明明的混沌期,而我想通过格局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自从想通这个问题,后来轻松多了,前一天买的票,次日不连板,早上基本上就能卖了,虽然偶尔卖飞,但也真省心。
回到正题。
面对这些行业细分的反反复复,现在短线应该做的能做的,就是从他们的大概率(趋势)走势中,摸索出一两条适合自己的模式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