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展高质量的跨境法律服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律师事务所已成为行业的新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环境中法律服务需求的迅猛增长,国际化是中国律所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法律服务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律师行业在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环境下的诸多挑战。这一变革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也对律所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年2月22日,
“加油·置顶热爱”第三届法律服务业品牌发展论坛暨律新社2025品牌盛典
召开,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北京办公室主任沈志君作“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律所应变之道”主旨演讲
。他从全球化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局切入,介绍了泰和泰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泰和泰发展的底层逻辑就是与时代同频、与政策连接、与大势结合。沈志君律师的主题分享整理如下:
从全球视角审视,与国际顶尖律所相比,我国律所的品牌历史、全球知名度、国际业务覆盖率、顶尖法律人才储备、业务领域创新,特别是法律行业标准制定话语权仍处于相对劣势。从国内来看,中国法律行业历经初期探索、加速扩张,如今已进入专业化深耕阶段,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渐转向质量提升与领域细分转移,以应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当RCEP协定实施三周年、重绘亚太经贸新图景,当“一带一路”项目覆盖沿途152个国家,当TikTok全球化经营先后遭遇印度禁令、美国封禁,我们清醒认识到:
法律服务市场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结构性变革
。据预测,2025年亚太跨境法律服务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其中63%的交易涉及中国元素。在这个法律服务的“
大航海时代
”,中国律所如何实现从“
跟随者
”到“
规则参与者
”的蜕变?
“拓扑裂变”不仅体现在客户的需求维度不断拓宽、层次持续加深,更意味着当地政府对中国律师提出了全方位、高要求的挑战与诉求。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政府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不断提升应对能力的过程。此外,跨文化沟通、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等诸多变量也在持续冲击着竞争激烈的市场动态平衡,时刻考验着市场参与者的应变与决策能力。
法律服务竞争形态发生改变,从法律专业能力竞争到如今“数字基建+资源网络”的立体竞争,传统法律服务的专业能力与数字化基础建设、全球资源的整合共同构成了新的竞争要素。
“范式革命”是指当现有的范式无法解释新的观测结果或存在严重矛盾时,科学界发生的一种理论变革过程。在范式革命中,科学家必须放弃旧的范式,并接受新的范式来解释和理解自然现象。
在法律服务领域,类似的范式革命也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战略预见能力纳入选择律所的考量因素,法律服务的价值坐标正从“纠纷解决”向“风险投资”转变。律所仅依靠专业能力已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还需借助科技驱动、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助力客户实现商业价值,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实现律所认知维度和社会角色的转变。
1.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构建“双循环”专业能力矩阵
以泰和泰为例,2003年泰和泰开启规模化元年,成立北京办公室,开始追求成为一家“起源于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大所。此后20年,我们迎来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相伴布局了8家分所;随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布局了重庆、武汉、南京、杭州、上海分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布局了香港、深圳、福州、广州分所;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布局了天津、济南分所;“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了昆明、贵阳、拉萨、尼泊尔、曼谷和老挝分所。可以说,泰和泰积极响应于国家的每一个发展战略,深度绑定国家战略,专业领域建立“护城河”,将律所发展融入历史潮流。
工具革命带来了技术与法律的交叉挑战,法律科技投入应用,线上服务生态正在演进,数据合规能力全面提升。中国律所正在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法律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