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算力加速提升,智能驾驶加速发展中】
L2成为市场主流,渗透率逐步攀升。
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进步,尤其是L2及以上级别的系统,主要源于近年来计算能力的提升、传感器技术的成熟以及AI算法的优化。自2021年起,随着自动驾驶硬件成本的下降、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业法规的逐步放开,自动驾驶技术的商用化进程加快,L2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逐渐成为主流配置,大多数中高端车型,包括特斯拉、奔驰、宝马等已经开始标配L2系统。L2+和L2++功能是L2的进一步增强,增加更多的高级功能,如自动变道、自动泊车、交通拥堵辅助等,目前渗透率相对较低。L3级别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驾驶员仅需在系统无法应对时介入,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较低,主要出现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封闭区域或部分测试车队中。
【当下热点:NOA和L2】
NOA推动了L2到L3的过渡,成为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升级功能,最早由特斯拉推出,特斯拉的Autopilot和FSD套件中包含了城市NOA和高速NOA的功能,目前的高速NOA提供自动巡航、自动变道、超车、自动进出匝道等功能,城市NOA需要在高精度的地图、实时数据和感知能力上具备更高的要求,能够处理交叉口、红绿灯、行人等动态交通情况。目前NOA技术的渗透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没有广泛普及到所有车型,主要集中在高端电动车和一些配备ADAS系统的传统豪华车上。
【智驾热点背后:算力应用场景的落地与需求的扩大】
随着L2、高速NOA和城市NOA等技术的逐步商用化,对算力(尤其是边缘侧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扩大。
从L2到NOA的升级,不仅仅是软件和算法的进步,更是硬件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从最初的传统车载计算平台到如今需要高性能GPU、AI芯片以及云端计算的支持,算力已经成为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关键因素:
综上,我们坚定看好算力板块,未来伴随着下游各领域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无论是AI侧还是边缘侧的算力需求都会呈现指数级上升趋势,因此当下时点,我们依旧看好“易中天”为代表的光模块龙头,同时建议重视边缘算力尤其是智驾相关领域的发展,建议关注华测导航、美格智能、海格通信、广和通、慧翰股份等。
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
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
铜链接:
沃尔核材、精达股份。
算力设备:
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
液冷:
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
边缘算力承载平台:
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
卫星通信:
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数据要素——
运营商: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数据可视化:
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风险提示:
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