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韭圈儿
做好的投资者教育(原“韭菜说投资社区”迁移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N跨境营销  ·  Pop Mart在泰国开设了新的芭堤雅店 ·  2 天前  
SN跨境营销  ·  Pop Mart在泰国开设了新的芭堤雅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韭圈儿

买股票也不如买指数了

韭圈儿  · 公众号  ·  · 2024-10-23 10:16

正文

前两天,有朋友在评论区留言,说是这波行情,买股票确实不如买ETF。

还有朋友说,市场在反弹,但自己怎么有一种踏空感。

不得不说,大家的感觉还是比较敏锐的。

我当时也回复,其实除了2023年那种极致小微盘股的行情,其他的大多数时间,基本都能通过ETF捕捉了。

想要弹性有科创板,想要股息各种红利高股息ETF也可以安排,ETF确实加快了基金的普及节奏。

站在此刻,回看近年来的基金大发展,我们还能梳理出几条趋势。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指数基金接力主动基金

第一,2020年,买股票不如买基金。

大家被明星基金、商业模式和DCF折现的叙事所吸引,进入“价值投资”为表面,“流动性泛滥的成长股投资”为内核的叙事中。

掌握大量规模的主动基金风格定位在“大盘成长”,与创业板指的波动方向比较一致。

而后随着2021年国内宏观经济以及创业板业绩爆发的几大成长股赛道,医药、新能源、电子的基本面恶化,主动基金的超额也迅速衰减。

2022年由于惯性问题,我们还在追求画线派基金经理,希望靠基金经理优秀的盘感和交易能力稳住超额。

但随着FOF、投顾的密集调研、调仓,基金经理也迅速曝光,规模膨胀,基本都失去了往日的锐度。

2022年开始的红利价值风格,因良好的股东回报和分红能力在2023和2024年被更多投资者所接受。

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主动基金长久以来所欠配的。

慢慢的,主动基金超额衰减成为全行业的共性问题,除少数尊重估值的深度价值、深度成长类选手,在规模没有特别膨胀的前提下,能够继续维持“牛市跟上指数、熊市跑赢指数、长期战胜指数”的节奏外,大部分主动基金深陷负反馈。

市场在2022年开始,并在2023年正式进入,买“主动管理不如买指数,找阿尔法不如选好贝塔”的叙事中。

请看2022年至2024年10月21日,主动基金偏股基金指数与沪深300全收益和中证A500全收益的对比——

在长期配置资金借道ETF增持、救市的背景下,千亿规模的权益ETF成为一个关键标志。

投资者拥抱基金的天平从主动,基本倒向了被动。

从2021年主动基金规模的断崖领先,到2024/6/30规模差值的迅速收敛,也许等三季报数据披露完毕后,我们能见到被动和主动基金规模,历史性的翻转。



主动基金好还是被动基金好?能赚钱就好

在个人看来,纠结主动基金还是被动基金好,有意义但不算太大。

因为这本质上还是一个买什么赚钱的问题。

主动基金超额明显时,主动基金当然好;主动基金超额灭失时,自然也是被动投资受追捧。

美股的被动投资无比强大,建立在几个基本事实上——

其一,美股从2008年之后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慢牛、长牛中;

其二,在这个长牛里,标普500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集合了地表最有竞争力的一批公司,其盈利增长和股东回报堪称最强;

其三,标普500ETF(SPY)的费率极其低廉,鲜有纯粹的股票多头策略或者对冲基金能在高昂的业绩carry后取得比标普500ETF(SPY)更好的回报。

所以我们能看到监管近两年提出的政策引导,都指向了上面这几点——

尤其在提质增效、增强股东回报、推动被动指数发展之外,同步引导的还有基金降费。

2024重磅新发的A50和A500指数基金,费率都是最便宜的一档,管理+托管费率是0.2%;

并且最近很多已经上市的存量ETF,也纷纷选择了降费,比如 科创100ETF(588190) 。(数据来源:基金公告)

科创100ETF(588190)10月19日发布了降费公告,10月21日也正式生效了,相比降费之前,整体调减了0.4%。

相比A500、A50等全市场宽基,科创100的特点是 集中 ,因为在医药、电子、新能源等成长股方向暴露较多。

但相比半导体占比集中,科创100要更分散一些。(数据来源:Wind)

所以,也有朋友将科创100定义为“ 既集中又分散的小盘成长 ”。

我觉得算比较形象的。

反正近期的市场,大家看的也比较清楚了,除了海外关注一定的标普500之外,国内以科创100(588190)为代表的科技方向,以国企为代表的高股息方向,以A500为代表宽基方向,关注思路不变。


风险提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