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今夜看到万科的公告,2017 年全年合同销售额突破 500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45% 。而且,销售额突破 5000 亿的不只有万科,还有恒大和碧桂园。
从各地的限购力度来看,拿完地盖完房子却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价格)卖的房地产公司,怎么一个惨字了得。但事实是,过去一年,恒大和融创的股价都涨了四五倍;韬映资本·
黄金时代基金
建仓时,我们看到万科还在 20 块以下交易着,顺手也买了一点。
一个国家玩命限制的行业,却有如此可观增长,这并不奇怪。邱国鹭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提到一个观点,就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政府今天扶持这个明天打压那个,但有些行业越打压越赚钱,有些行业越扶持越亏钱。不是因为政府的力度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扶持其实是鼓励更多的人进入行业而加剧了竞争,打压却限制了新增供给,反而改善了竞争格局并且让行业龙头做大。
短线资金喜欢炒政策支持的行业,但从长线资本的角度看,
国家限制的行业淘汰了落后产能,限制了新进入者
。行业集中度提高,剩下的龙头企业的日子反而好过。
上述论断不仅对房地产行业适用。在过去一年「去产能」的浪潮中,很多行业的龙头都受益匪浅。
今天继续分享「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一书对不同行业的点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这些点评中,学习作者看问题的方式。
日本最成功的网络银行乐天银行:成立 12年,拥有 420万客户,才 600亿人民币的存款,人均存款 1. 5万元。比较一下国内某股份制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拥有 2 万客户, 4000 亿存款,人均 2000 万存款。两者高下立现。
小张路过:
结论是国外互联网银行并没有取代传统银行的机会;其中很多连金融危机都没扛过去。但我认为「互联网银行」的概念本来就是模糊的,现在还有几个人去网点?
国内的大型基金公司管理着数千亿的资产,但是注册资本金大多才一两亿,净资产也才二三十亿。因此,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首先从基金业取得突破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真正受冲击的其实是传统的券商经纪业务,迄今为止银行业受的影响并不大。
中国线下零售的分散和低效是中国线上电商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电影业发展了上百年,居然没有一家独立的电影公司,全都只是大型的综合传媒集团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电影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的内在缺陷。
很多人以迪士尼为例说明电影商业模式的优势。但是迪士尼在电影业中是独特的,它起家时靠的是动画片,
米老鼠唐老鸭是不会要求涨工资的
,而且,迪士尼的动画片每七年就可以原封不动再卖一次,这种未来收入的可预见性在内容行业中是少见的。稳定和可预见的未来收入,这也是当年巴菲特购买迪士尼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销售半径的行业(如啤酒和水泥),重要的不是全国市场占有率,而是区域市场集中度。
小张路过:
类似的还有各种连锁业态(餐厅、便利店),在全国开 100 家店没有任何意义,在一个中等规模城市开出 100 家店就很有希望拿下战斗。
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把个人感情因素带入投资决策。从历史上看,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行业投资较好的买入点,特别是那些没有直接卷入安全事故或者牵涉程度较浅的行业龙头企业,更有可能是建仓良机。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能够把行业到底竞争的是什么说清楚,把这个行业是得什么东西得天下弄明白。比如说
高端酒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中低端酒得渠道者得天下
。中低端酒的品牌忠诚度没有那么高,就看谁的渠道铺得更广,管理得更精细……即使是同一个行业,投资者也得明白
在不同阶段,到底什么因素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比如说电子行业在一些阶段可能是得良品率者得天下,或者是得技术路线者得天下,或者是得订单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