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宏观李超
立心、立道、继学、开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供应链金融  ·  票交所董事长谈票据如何更好地利企有为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降价没用?星巴克中国交易量连续下滑 ·  昨天  
CaixinGlobal财新国际  ·  【招聘信息】财新国际多岗位招聘,期待你的加入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2025春招情报群 ·  3 天前  
图解金融  ·  初五迎财神,你拜对神了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宏观李超

【华泰宏观李超】政府性基金超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点评2019年全年财政数据

华泰宏观李超  · 公众号  · 金融  · 2020-02-11 15:33

正文

文 | 华泰宏观  李超 / 张浩


全文约4000字,阅读需要9分钟左右



内容摘要


>> 卖地收入增速继续向好,疫情短期扰动不改楼市韧性

2019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4516亿元,同比增长12%,显著高于3.4%预算增速;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11.4%,显著高于3%预算增速; 卖地收入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超预期。 我们认为,土地收入是地方财政重要收入来源,卖地收入超预期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也反映出地产商拿地积极性不低。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重提三稳,相比7月“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措辞趋缓,政策边际趋暖; 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年地产拿地、开工、销售低迷,土地收入或阶段性承压,但我们预计疫情短期扰动不改楼市韧性。

>> 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开展,全年预算收入略低于5%预算目标

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亿元,同比增长3.8%,不及5%预算目标。 其中,2019年,全国税收收入157992亿元,同比增长1%; 非税收入32390亿元,同比增长20.2%。 2019年由于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税收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减税降费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平稳运行; 非税收入较快增长主因是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及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等增加所致,涉企收费继续下降。 由于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及目标,各级财政积极挖掘潜力,通过国企集中上缴利润等方式,弥补收入缺口,努力促进预算收支平衡。

>> 税收结构:减税降费影响下,各主要税种收入回落

减税降费导致主要税种收入回落。 2019年,国内增值税62346亿元,同比增长1.3%,受降低增值税税率和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增幅比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5812亿元,受降低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影响,同比-6.3%; 个人所得税10388亿元,同比-25.1%,主要受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实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影响; 企业增值税37300亿元,同比增长5.6%,受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影响,增幅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 2019年减税降费积极开展,在降成本、支持民营小微、稳增长、促消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8.1%,高于预算目标1.6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74亿元,同比增长8.1%,较6.5%的预算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 2019年财政的着力点是早安排、早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有力支持在稳增长和保民生等领域重点投入财政资金; 全年下达对地方转移支付7.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 支出结构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重点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投入,2019年科学技术、教育、节能环保和卫生健康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4.4%、8.5%、18.2%和10%。 各地财政支出普遍增长,全国31个地区中29个增长,中部地区支出增长较快。

>> 2020年开年财政发力,关注专项债加速发行落地及PSL准财政发力

2019年10月我们提出关注2020年一季度财政积极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 2020年以来专项债加速发行落地,1月已发行7148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1.29万亿元的55.4%,专项债“资金跟着项目走”锚定形成“实物工作量”,根据财政部表示,为更好发挥专项债作用,财政下一步将在“加快工作进度、加大项目储备、严防项目风险和加强监管措施”四方面继续发力。 此外我们提示关注准财政,政策性金融工具PSL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可能转为支持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市政建设公路等领域,对冲疫情影响并配合扩信用。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收紧。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的提出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是指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疏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科技周期,通过改革开放克服中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有效的使得劳动力、资本、科技、组织形式等生产要素变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或缓解其下行,全球资本有望给中国的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进行重估的理论。详见我们的系列报告。



近期视角

[ 1 ]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系列报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一)—— 从供给侧看全球资本流动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二 ——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 与信用释放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三)—— 地产 政策周期异化与科技周期孕育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四)—— 去杠杆从减负债到增权益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五)—— 以改革开放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新供给价值重估理论(六)—— 降成本的实质推进从减税降费到降息


[ 2 ]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系列报告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一)—— 长期负利率源自生产要素困局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二) —— 负利率政策是如何从央行开始传导的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 (三) —— 负利率金融产品呈现扩散化

渐行渐近的负利率时代(四) —— 负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 3 ] 热点事件深度观察

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需要什么?

印度砸基建,全球经济看到曙光?

需求仍在筑底,等待企业盈利改善逻辑——工业生产和投资端的积极因素何时体现?

从美债收益率倒挂看“钱荒”风险——兼论资金面异动时,彭博降息概率比CME更准


[ 4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报告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一)——中美贸易摩擦放飞美股黑天鹅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二) —— 国历次贸易战胜利了吗?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三) —— 贸易摩擦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背书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四) —— 贸易摩擦可能使两国产生类滞胀预期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五) —— 贸易摩擦对两国货币政策影响大不同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六) —— 开放是A股不可忽视的正向预期差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七) —— 八问美国中期选举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八) —— 贸易战进入雨点小阶段是个渐进确认过程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九)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货币政策分化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美国经贸磋商成员中谁最重要?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一)——美国贸易“三巨头”的貌合神离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二)——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三)——中美再加关税对两国通胀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四)—— 历史上贸易争端对于资产价格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五)—— 中美关税再升级对两国经济影响几何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六)——中美第一阶段握手言和

• 中美贸易摩擦系列研究(十七)——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应关注什么


[ 5 ] “风起通胀”系列报告

“风起通胀”系列(一)——通胀历史回顾:核心看猪价和油价

“风起通胀”系列(二)——环保限产可能温和推升明年猪价

“风起通胀”系列(三)——油价会是明年通胀的风险因素吗?

“风起通胀”系列(四)——价格体制改革:回顾历史、聚焦未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