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子与书  ·  //@三囤学士:邻人不是邻居,但邻居是邻人— ... ·  20 小时前  
书单来了  ·  厌学、休学,高发!这本书教你破局!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春晖》:温柔又执拗的自我剖析丨2024新京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十个胃病九个寒,胃寒常按三个穴位!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5-01-24 20:05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中医有一种说法,就是十个胃病九个寒,也就是说,胃寒是导致胃病的主要元凶。因此,调理胃寒,对于预防和缓解胃病病情都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调理胃寒,摆脱胃寒的困扰呢?下面,就推荐一套按摩穴位+茶饮方子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帮助:

穴位按摩

1
天枢

天枢穴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面的主穴,因此所有的胃部经气都在这里凝结,经常按摩天枢穴有助于提升胃经的气血,从而让胃部产生温热的感觉。


位置: 处在肚脐两边1.5寸处,两边各一个。

注意: 每次按摩天枢穴不宜在吃饱饭后,另外按摩以腹部有温热的感觉为宜。



2
足三里穴

足三里也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如果你经常受胃寒导致的腹泻、消化不良的困扰,按摩足三里穴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位置: 外膝眼直沿向下,约四个手指头的位置。

注意: 按摩足三里穴要注意力度和时间,两个腿得同时按。



3
手三里穴

胃寒主要是受到胃部的气血供应不足有关,因此想要去除胃内的寒气,就要让胃部得到充足的气血的滋养。通过按摩手三里穴,可以促进大肠经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气血运行,肠胃也便能得到血液的不断滋养而“暖和”起来。


位置: 在人体前臂背面,肘部横纹下方2个手指的位置。

注意: 按摩手三里穴要稍微用力,以有酸胀感为佳。


配合一个方子有效祛除胃寒

胃寒的调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选择一些可以帮助长期调理的方法,例如可以选择能够帮助调理胃寒,健脾胃的茶饮来进行辅助,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茶饮方子,叫做莱菔子茴香茶。


莱菔子茴香茶主要选用了6种具有养胃健脾、驱寒暖胃的配料,它们分别是:藿香、莱菔子、砂仁、代代花、紫苏、小茴香。


材料准备:代代花(4g)、小茴香(4g)、藿香(4g)、砂仁(3g)、莱菔子(3g)、紫苏(2g)


做法: 将材料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煎煮20分钟即成,去渣饮茶,早晚各一次,每次1~2杯。这个茶对比例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家里没有条件自己做,可以选择现成的莱菔子茴香茶。


以下是它们的具体功效: 藿香具有和中止吐、去湿气的作用;莱菔子能够下气消食;砂仁有助于消食开胃、暖脾化湿;代代花对消食化痰、健脾胃很有帮助;紫苏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胃炎;小茴香可以理气和胃,散寒止痛。


莱菔子茴香茶通过将这6种配料进行合理的配比,从而发挥中医的相须作用,把它们健脾胃、调节胃寒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非常适合胃寒以及有胃病的患者日常饮用调理。



点击查看偏方秘方
头面部
鼻炎 咽炎 口腔溃疡
口臭 口臭2 牙龈出血
牙痛 牙齿松动 咽喉炎
口疮 鼻窦炎 声音嘶哑
近视眼 老花眼 白内障
头痛 酒糟鼻 见风流泪
耳鸣 耳聋 脱发
生发 秃顶 斑秃
乌发 头皮屑
常见病
失眠 入睡困难 神经衰弱
咳嗽 感冒 扁桃体炎
便秘
结肠炎 扁桃体炎2
胃炎
肠炎
拉肚子
胃痛
胃下垂
腹胀
胆结石 肾结石
尿路结石
尿频 肝炎 厌食
哮喘 肺气肿 气管炎
肾炎 止汗 甲状腺肿大
盗汗

老年病
高血压1 高血压2 高血脂
低血压
糖尿病1
糖尿病2
冠心病 脂肪肝 脑血栓
眩晕症 面瘫 记忆力减退
眩晕 嗜睡
抑郁症
痛风 癫痫 降低转氨酶
颈椎病
关节炎 膝关节炎
骨刺 骨质疏松 坐骨神经痛
足跟痛 腰肌劳损 强直脊柱炎
手脚冰凉
手足麻木
手抖头抖
中风后遗症

男女病
乳腺炎 丰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