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国都市报
市民的需要第一!这里是南国都市报,欢迎投诉报料。报料热线966123,或直接给我们发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国都市报

放生还是杀生?海南放生人群越来越多,可盲目放生或带来生态危害!!

南国都市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01 11: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少善良的人都有过放生行为,可 有专家指出,如果放生地点和物种选择不当,放生反而会造成杀生悲剧,更为严重的是,乱放外来物种、超负荷放生等行为,还会危害区域生态安全,给自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海南,该如何科学地放生呢?


放生人群越来越越多“, 闹剧”常上演


放生,看似遥远的话题,实则就在我们身边。


“人世间最值得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生。”两个月前,海口市民林孝智在朋友圈里这样感叹,当时正值 高考前夕,他加入了一个“放生群”,跟朋友一起连续参与了21天的放生活动。“我们对于生态坏境很小心,放生的都是本地物种,不会放生外来物种。”林孝智说,本地物种的放生不会对生态产生破坏。


在QQ上搜索“海南放生”,规模较大的群有近20个。在贴吧上,也经常遇见放生帖。半年前,41岁的戴斌通过贴吧加入了一个放生群。群里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放生,放生的动物都是从市场统一购买的,大多数是金枪鱼、石斑鱼、龟等海洋动物,还有蛇。


戴斌进群时,群里只有100来人,半年后,群人数已经超过了200 人。“放生的人群正越来越多,喜欢上了这种特殊的‘爱心’活动。”戴斌说。


然而,也有一些放生活动引起广泛关注。今年1月,一群人运了十几个泡沫箱来到海口西海岸一处海滩放生。可令人惊讶的是,放生的蛇盘踞在海边岩石,吓得市民纷纷报警。最终,消防队员一共抓到了5条蛇,和二三十多条已经死亡的海鳗。


这一件件放生“闹剧”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大众对科学放生知识的匮乏。


盲目放生外来物种,或致生态危害


盲目放生的背后,潜藏着一场场难以估量的生态“战争”。


当缅甸蟒以外来物的形式侵入大田坡鹿保护区,坡鹿的死亡或许正可归结于某位好心人的善意“放 生”。


坡鹿被蟒蛇绞杀   图由大田自然保护区提供


放生,并非总能带来“善意的结果”。


“盲目放生可能会危害到被放生物种个体的生命。”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局长莫燕妮说,将野生动物放归自然,需要专业人士经过审慎研究,仔细观察自然环境是否适合所放生物生存,要研究观察放归的生物身体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治疗,等等。


如果不顾生物习性,误将生命置于不宜生存的环境中,很有可能给它们带来噩运。此外,野生动物、养殖动物体内还可能有一些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的病毒、病菌,如果不对动物进行检疫,随意放生,可能会造成这些有害的病毒病菌四处扩散。


“不注意动物检疫,随意放生可能传播疾病。”莫燕妮说。这意味着,随意放生本地物种同样存在无法预估的危害。


然而,最可怕的放生,还是放生外来物种。


“盲目放生外来物种,实际上是‘好心办坏事’。”海南师范大学老师李波说,海南气候适宜,有利于生物生长,可这也让海南成为最容易受外来物种侵略的地方,因为海南的气候为外来物种的繁殖和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和条件。


外来物种的肆意繁殖,形成种群后,破坏的将是当地的食物链,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


“野生动物在其原本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可以保证生态 平衡。”莫燕妮说,“但是有一些入侵性极强的物种,往往会对本地环境构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据了解,目前入侵海南的外来物种超过200种,约占全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一半。目前,海南岛已发现 被放生外来物种包括巴西龟、南美拟鳄龟(鳄鱼龟)、鳄雀鳝、牛蛙等。


随意放生造成损害,将担法律责任


如何避免不科学放生的出现?这背后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


“几乎没有遇到过放生前来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咨询的放生团体。”莫燕妮说,“倒是有一些个人,遇到受伤的、被贩卖的野生动物,会跟我们联系。”


莫燕妮说:“放生动物需脱离盲目回归科学,比如要对被放生动物进行检疫,防止病菌带入自然界;同时,放生的物种也要考虑他人安全,随意乱放有危险的动物,比如大量放生蛇,很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对于外来物种,一致的态度是不允许放生。李波说:“外来物种,可以建议自己饲养,或送到有饲养能力的机构饲养;甚至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食用,总之不能放入自然。”


省林业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陈松田,在《浅析海南岛人为放生动物情况的现状及建议》一文中写道:对于已发生的不正确放生现象,若为危险外来入侵物种的,应采取全面扑杀的策略;对于属于本土物种但放生密度过大的现象,可考虑重新捕捉分散放生的方式。


或许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善心”“仁慈”,就是对本地自然环境、本地物种的“残忍”“漠视”。


据南国都市报记者了解,2016 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获得通过,其中对放生等行为进行了规 范——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另外,从外地“误闯入”大田保护区的缅甸蟒,最终被保护区工作人员捕获——两条4米多长的缅甸 蟒,最终被放生到热带雨林深处。


放生这些外来动物

或对海南生态造成影响



1

南美拟鳄龟 有淡水动物王者之称,原产北美。鳄龟体形大且攻击性强,因其肉食性极强而闻名,经常捕食鱼、鸟和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捕食体型较小的龟鳖类动物。而且此种龟性情暴躁,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南美拟鳄龟在海南岛乃至整个亚洲热带境内均没有天敌,一旦放生野外适应了野外环境并大量繁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难以估量。



2
巴西龟 龟头后颈部有两处红色花纹,故也称为红耳龟,其易于养殖,生长速度极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已经将这种龟列为最具入侵性的100种生物之列。海南岛各大江河湖泊内也有它们的身影。它不仅挤占海南本土龟类的生境和繁衍空间,还可能导致海南本地龟物种走向衰亡,甚至灭绝。



3

鳄雀鳝 产于北美或中美等地,是北美洲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150公斤,有锐利牙齿,属于大型凶猛鱼类。2007年,有人在海口红城湖中捕获鳄雀鳝。2008年,海南岛南渡江海口段又有渔民捕捞到此种鱼类,体长竟达到1.5米。之后至今,此种鱼类在海南岛各大自然保护区、林区林场的江河湖泊内多有被发现。鳄雀鳝是肉食鱼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栖息的水域内很少有其它鱼类生存,若被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敖坤  张宏波

编辑:林晨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