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老底子的人家,家里每年都要酿土烧。土烧酿好了,离年就近了。
如今酿土烧的习俗已被慢慢淡忘,但在西湖转塘,至今还保留着年前酿土烧的习俗。
一缸浓香包含了一道道老底子的工序,这每一道都代表着一种文化,也诉说着一个故事。
新年里,这浓香微甜的自制土烧曾让多少人贪杯,让多少上门拜年的亲朋好友陶醉。
看似简单的土烧酿造
可有五道工序
从酒药、发酵到吊酒
都是有讲究的
酒药
转塘人用自制的酒药用于土烧的发酵,把溪边的辣蓼草割上来,选取最上面15厘米的一段捣烂,拌入粳米米粉中在一起搓成球。地上铺上一层谷壳和一层稻草,把圆球整齐地铺在上面晾晒,直到这天然酒药自然发毛,才算做好。
蒸糯米
酿酒最有趣的过程要属蒸糯米,用来蒸的糯米提前一天浸过夜,再用清水淋上几遍,在饭蒸里堆起了尖尖顶的小“山峰”,这么大的饭蒸,多半是移驾到院子里生火开蒸。待蒸熟后,再在饭甑里淋水,冷却至适宜温度。
酿造
米酒真正的酿造这才开始,将蒸熟冷却至三四十度加入酒药搅拌,糯米拌好酒药后,放入酒缸,中间挖一个足球大小的洞,缸上盖块布,过上一周,洞里渐渐积出一汪酒来,再加水、密封,过上两个多月,便可以吊酒了。
吊酒
吊酒是制作烧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吊酒的容器看起来很老式,最下面是一个炉子、中间是个煮饭的木桶,最顶上还有一个铁桶。先往最顶上那个铁桶里加水,再加上底下炉火火烧,就能从右边的小皮管里吊出酒来。刚开始吊出的酒度数有60-70度,点了就能着,之后吊出的酒度数就会变得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