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学院成立的消息引起很多战友关注。
单位是国防科技大学,宣布成立外国语学院,并在南京举行了成立暨宣布命令大会。
据悉,该学院主要以国防科技大学原国际关系学院、信息工程大学原洛阳校区主体调整组建。
公开报道还提到,校长黎湘在成立大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外国语学院组建命令、批复,部分干部任职命令等,向外国语学院授予军旗,并代表学校就在新起点加强外国语学院全面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外国语学院,对地方高校来说,并不稀奇。
然而当前情况下,国内顶流军校宣布成立“外国语学院”,意味着什么?
尤其是
授予军旗
的
操作,把学院规格定位为
军级单位
,背后有何深意或是特别的考量?
校长原话中提到的“
全面建设
”又包括了哪些方面?
以及,这一举动是否还代表其它重要意义?
今天,根据目前公开的报道信息和以往资料,我们尝试进行解析。如有不妥之处,也欢迎专业人士和内部战友留言讨论指正!
【图片来源:新华网】
外国语学院的成立,并非“平地起高楼”。
事实上,国防科技大学的外语专业历来都有着实力强劲、发展稳健的社会印象。学院新成立是事实,但国防科技大学在外语学科的专业基础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
比如,在现有的15个院所中,
“国际关系学院
”就承载了较为专门的培养任务。我们了解到,该学院专业中,包含了外交系、国际事务系、英语系、法语系、阿拉伯语系、印地语系、越南语系等多个相关专业学科,外国语言文学还设有
博士培养点
,并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有
联合培养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的博士研究生等合作机制。
可谓强强联合。
这个学院一直以来都承担了不少外训任务,负责举办和多次参加相关的军内外国际交流活动,如
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
、派遣学员赴国外进行
对口军事交流
等。而作为外语人才的重要后备库,国际关系学院也先后派出过90余名教员到
中国驻外使领馆
工作、担任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等。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基础上成立新学院,更像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具备
优厚的基础+可展望的未来
。
也许你会奇怪,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宣布成立外国语学院?
其实,引入强援的动作背后,征兆早就有了。之所以与
信息工程大学原洛阳校区
一并作主体调整,从建校史中可窥见一斑。
2017年,校史中有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
大学
合并组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即成为洛阳校区,又称
洛阳外国语学院
。
到2023年,洛阳外国语学院
划归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
,进一步加强了两校联系。
直至今日,做出此番调整,可谓精准定位。
从这段变化过程可以看出,这盘大棋,至少从去年就开始下了。
给我们的明显体验是,各级一直在努力推动洛阳外国语学院实现优质资源的重新配置。
这所我军外语学科强校,为军队外语事业培养了无数人才,如今一步步规划、一点点进步,以国防科大新的学院身份,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
未来,他们一定相互成就,迸发伟大的合力。
那么,国防科大外国语学院的成立,这一审时度势之举,其意义自然也具有鲜明的导向。
一是鼓励大家顺应国际形势变化提出的新趋势。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中国作用,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是必要之举,涉外人才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重要。
外国语学院,虽然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但作为为军队培养人才的专门学院,早已不是只学外语的场所。它将伴随着我国涉外学科体系的建立健全,逐步发展壮大为一个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新的重要平台。并且,这所学院将会因其
涉军涉外
的双重属性,隐含
专业重要性更强、要求更高、考核更严
的必然要求。
未来,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军校外国语学院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图片来源:
大南京生活】
二是探索满足国家安全发展需要进行的新探索。
进入新时代,军队人员外语能力在军事、外交等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防科大这样一所顶级的军校,调整设立专门的外国语学院,毋庸置疑就是为了针对性培养具备外语技能和军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外国语学院的成立,能够为军校学员提供更为系统、专业的涉外专业知识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对于提升军校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与世界各国的军事交流合作中,已经接受过涉外知识专门训练的官兵们可以以更加昂扬自信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代表国家。
三是加强扩大对外军事交流提升我军国际影响力的新路径。
外国语学院以学院的身份,更方便扩大和加强对外军事交流,尤其是与世界各国军校进行包括军事技能和军事学术等多方面的
学科类、技能类
探讨,促进不同国家军事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友谊和互信。在一定程度上脱离“部队”“作战”属性,也可以弱化“误会”,
将我们的发力集中在发展。
同时,任何
合作都讲究“门当户对”,建立外国语学院既是锻造我们自己,也是接轨国际标准,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去推进合作共赢,减小交流阻力,为国防和军队视野发展
赢得时间空间,储备有生力量。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个举动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振奋,是变化里带来的希望。
外国语学院的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如此用情的改革之后,军校所培养的人才、学院下一步推进的合作项目都会在久久为功的努力中,逐步带给我们惊喜。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给一些时间和等待,且看“
在新起点加强外国语学院全面建设
”的精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