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318
部 每 日 一 片
2018年的夏天,一档街头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火遍大江南北。
人们看着片,吃着烤串,相谈甚欢。
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打破了观众对美食片的刻板印象。
当美食不止有《舌尖》系列,不止有遥不可及用来猜测的味道,而是街头巷尾人人都在吃、随时都能吃到的烧烤,别提多胜人心了。
除了选题讨喜外,《人生一串》更是拍出那些我们不曾见过,甚至目瞪口呆的烧烤食物,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
简直
万物
皆可烧烤
。
比如,烤老鼠👇
烤猪眼睛
👇
烤鸡屁股
👇
烤蚕蛹
👇
(个人觉得这个算里面容易接受的)
……
毕竟中国的烧烤千奇百怪,这个IP起码可以更新好几季。
与此同时,按照这个套路,B站又推出了另一个系列
「火锅」
。
同样是人人都爱、同样是吃法多样,这次又将给我们怎样的视听惊喜——
《生活如沸》
对于爱吃火锅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吃一顿解决不了的事,
如果有,那就是多来几顿。
最常被我们吃到的火锅有三种:
以重庆、四川为代表的辣火锅;
以北方为代表的铜火锅;
还有广东周边地区的猪肚鸡火锅。
即便是同一个地方,这些火锅也有不同的吃法。
比如,重庆火锅。
在重庆,遍地的火锅店,哪家味道最好?
重庆人有独到的挑选方法。
老刘经营的
四桌火锅
,独得当地人的宠爱。
店面不大,只有四张桌子,因此得名「四桌火锅」。
店里的主打:
腰片
。
想要腰片涮起来好吃,基本靠切的刀工。
太薄没有嚼劲儿,太厚滋味进不去。
不薄不厚方能突显腰片的口感。
新鲜的腰片往锅里涮几秒,再蘸上老刘精心准备的干碟。
送入口中的瞬间,
大麻、大辣、大爽
三重滋味碰撞在一起,别提多过瘾了。
从食客们渐渐迷离的眼神里,就能感受到这个腰片的好吃。
可你知道,这小小的腰子是怎么被老刘挑出来的吗?
首先得起个大早。
在重庆的火锅天下站稳脚跟,老刘有一套独特的生存法则:笨鸟先飞。
简言之,早起抢尖货。
一排食材摆在面前,先得给它们“相相面”。
长得不周正不行,腰臊没长正也不行。
一通挑选后搞笑的来了,得避着老板的眼睛“逃跑”。
毕竟把老板的尖货都挑走了,剩下的此等品还怎么卖出去。
哈哈哈哈,只见老刘火速离开这个摊位,奔赴其他配菜区继续掐尖。
面对众多摊位的控诉,老刘惯用办法:甩锅。
“东西不挑好,愣个会有生意”。
别看他对食材挑剔,在价钱方面,老刘还是很大方的,不议价超爽快。
回到店里的老刘,就开始制作令吃货魂牵梦绕的底料。
对他来说,底料可不是什么秘密,绝不藏着掖着,直接当街翻炒。
问他怎么才能好吃,老刘就会轻飘飘回一句:
火锅的味道不能抢了食材本身;
油不能有渣子;
就比如,烫个毛肚吃要能吃到它本身的味道,而不是一嘴的辣椒味。
澳门 | 兴记大排档
在澳门,火锅有另一种形态。
这家在路边屹立多年的摊位,藏着许多美味。
常来这里的客人,都是吃了几十年的老熟客。
主厨老林每晚会秀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羊腩煲。
也叫 “打边炉”。
与重庆的火辣不同,这里的人普遍喜欢吃一些清甜的东西。
吃的是食物最本真的味道。
这是因为澳门菜主要受到葡菜和粤菜的影响,追求本味。
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羊腩煲的蘸料:
白腐乳+柠檬草
。
羊肉劲道、入口微咸,配上腐乳和提香的柠檬草,解腻回甘。
羊腩煲好不好吃,要看里面加的水够不够地道。
老林说,一定要选用竹湾山的泉水,这个味道骗不了老澳门,当地人最爱这里的泉水,与羊肉完美搭配。
从市场买回来的羊肉,要经过老林的独家操作,大火烤掉外面的毛。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不影响口感,另外将羊皮的香味逼出来。
收拾好的羊肉就可以切块了,不过要保证每块皮肉健在。
切块的羊肉在锅里翻炒几下,加入马蹄、甘蔗等配料,汤底格外咸香清甜。
第一次见这种吃法的V姐正用力脑补着它的味道。
云南通海 | 炊锅菜
在通海县,吃火锅前首项准备工作不是食材,而是造锅。
村民蔡从良、蔡从友正商量着要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家宴做一口多大的铜锅。
这里的铜锅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堪称中国之光。
人们吃火锅的仪式感,要从锅体开始。
这边准备做锅,另一边则要准备宴席的食材配料。
在当地人看来,食材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些当季的时令蔬菜。
但在我们看来,这些食材可太出奇了。
比如,冬瓜蜜饯。
也不知道它是甜的还是咸的,还是甜咸的。
收拾好配菜,就要熬制特色的锅底了。
通海的汤底一般选用鸡肉或排骨,煨出味后加入绿叶菜。
跟涮火锅不同,这里的火锅靠的是“煮”。
层层加入备好的食材,荤素搭配,大火煮开。
只要你的胃够硬,绝对可以好好尝鲜。
既然火锅靠煮,下进去的菜码就没有规定的时间捞出。
大可不必担心它们变老,毕竟当地人都说“好菜不怕煮,好锅不怕砸”。
你问煮多久,他们会说看心情。
煮好的食材平均捞到每个人的碗里,隔着桌子,一群人共享一锅美味。
由于是家宴,他们还在炊锅菜的最上面加上了豆腐丸子,寓意着家族年年团圆。
涮煮之间,彰显着围炉炊锅的畅快。
这部《生活如沸》目前更新到第一集,豆瓣评分6.9。
仅有400多人标记看过,实属冷门。
与兄弟篇《人生一串》比,差距尽显。
刷完一集,你会发现它的不足。
比如,画面全靠文案来撑,好吃的镜头少,多余的废话多;
美食比重小,抒情比重大。
对观众来说,情怀都在酒饭里,不必过多强调,冷暖自知。
好的美食足以让屏幕后的人们产生共鸣。
不禁感叹,B站的美食片还能否再创现象级?
不过话说回来,深挖美食背后的故事,也是想让我们看到炮制美食的人的心路历程。
毕竟有故事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也是独特的。
就拿重庆四桌火锅的老刘来说,几年前,他跟朋友合开了火锅店,却在生意最好的时候被踢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