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传日本财团起草特斯拉投资日产汽车的计划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比亚迪要在欧洲“卖碳”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饿了么:2023年已试点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30家央企争做雄安建设排头兵,三大动作透露了哪些信号?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09 23:40

正文

今天,雄 安新区筹委会发出了将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信息!


自4月1日起,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片被人遗忘的角落注定不再安宁,注定一直会吸引全国人民的眼光。


人们疯狂地搜集任何与“雄安”有关的字眼,生怕错过这个有可能是千年等一回的发财机会。


而国家队的央企们在时代浪潮下显然不会缺席,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编  辑 | 曹雨欣

来  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自雄安新区成立后,中央一声令下,央企将与新区建设开展深度对接的消息不绝于耳,更有传言称部分央企将进行搬迁。一份预计将迁往雄安新区的87家央企名单在信息公布的第二天就开始在网络上散播。这折射出人们对于雄安新区定位的高预估。


央企搬迁,搬的不只是产业,还有一同跟随过去的大量员工。各大朋友圈广泛流传着一个号称最悲催的段子:雄县一中高考状元考上北京大学,毕业进入央企,经过多年奋斗加上借亲戚的钱卖掉老家的住宅于3月26日付了北京房子的首付,4月2日接到单位通知:企业整体迁入雄安新区。这足以可见,人们对央企进驻雄安新区带来诸多影响的关注。

雄安新区做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被寄予厚望。


雄安新区未来走向哪里?有哪些发展机会?中央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时,就重点提及要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建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设优质公共设施,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


央企作为企业国家队成员, 将成为建设和推动雄安新区的主力军, 已经纷纷响应这一“千年大计”:走,到雄安,建设雄安去!

01 “千年大计”,我要出力!


以时间轴做梳理,4月1日中央发布建设雄安新区的通知,4月4日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以此为统计起点。在国资委102家央企中,做出反应的央企数量3天13家, 4天26家,近30家央企已制定雄安发展策划,其中9家设领导小组 (截止8号的最新统计)


4月4日当天,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打响头炮,表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据悉,国投公司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改革试点单位,具有投资导向、结构调整、资本经营的独特功能,是央企中股权基金管理规模最大、涉及基金类别最多、吸引社会资本最多、管理社保基金最多的股权投资机构之一。这番表态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释放了国家坚定做好新区的信号。


4月5日是央企表态最为密集的一天。有12家央企表态要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分别是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航天科技、中国机械工业、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粮。


4月6日,有6家央企表态要积极参建雄安新区,分别是中国核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华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国建筑、中国能建。


4月7日,据澎湃新闻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又有3家央企表态要参建雄安新区,分别是中国中铁、新兴际华、招商局。如果要算上金融央企建设银行,这一数字还将扩大到4家。


4月8日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已有中国石油、中国大唐、神华集团等近30家央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划,展开前瞻性研究,推进建设服务新区的相关工作。

▌02 看懂国家队的三大动作


每个央企背后都是巨大的产业链条,已表态的业务范围涵盖交通、农业、通信、建筑、基建、金融等多个领域。从目前的报道,可以归纳在建设雄安新区中,央企有这三大动作:


第一、进入各大新兴产业。


产业为本,央企做为大型企业,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在新区布局。最早响应的 国投公司 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新区建设,推动基金和直投联动,谋划城市管廊、大健康、智慧城市等高端新兴产业。 中国航天科技 将充分利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区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军民融合的原则,推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产业化发展,谋划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高端新兴产业。 国机集团 则将在新区培育发展未来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绿色新兴产业装备、金融与投资等新兴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央企的总部在北京,而 新兴际华集团 作为创办于河北本地的央企,目前四大业务板块都已在河北省多个地区设立生产和服务型企业,集团将依托应急产业板块,在新区大力布局应急产业和延伸业务。

第二、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各项建设。


中国铁建 将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充分发挥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投融资、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完整产业链的优势。 新兴际华 将依托铸管产品,积极投身于雄安新区地下管网项目和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参与海绵城市管网建设。 中国建筑 将以企业最高端资源、最优秀产能全面对接新区规划建设需求,并在机构设置、资金投入、工作机制等方面尽快谋划。 中粮集团 曾深度参与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推广绿色农业、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产业园区、发展惠农金融等许多方面都形成了成熟模式,会更好地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第三、提供生态、通讯等服务。


多年来, 中国石化 在雄县开发地热资源,推动形成了国内闻名的“雄县模式”,将继续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擦亮绿色低碳品牌,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中国联通 将成立中国联通雄安新区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雄安新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信息应用规划等相关工作。 中国中冶 将在雄安新区重点发展主题乐园等新兴业务,成立主题公园技术研究院,现时承建的北京环球影城项目预计会在下半年施工。

为建设雄安新区,提供各类保障,央企义不容辞。 而提到迁址,中船重工则是第一家表态的央企。 一个重要因素是,早在雄安新区颁布之前,中船重工在河北已经有所布局,在当地拥有产业基础。中船重工曾与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三级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积极参与白洋淀环境治理工程; 已将七大动力产业注入旗下的保定风帆股份,重组后的 中国船舶重工动力股份公司 将扎根保定,将出资设立中船重工智能船艇飞机有限公司,并将产业落户河北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 同时,战略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规划也正在落实,将重点发展大数据、环境工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健康养老等。


有种大赢家的即视感!

03 权威人士解读央企亮相


雄安新区成立的背后其实几家欢乐几家愁。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居住的。面对大把房地产投资客,政府已先后出台新区周边城市的限购政策,提出新地产发展模式,让当地平均收入2-3千的百姓松了一口气。而对于曾经传出从北京迁址到雄安新区的央企们员工们还是难免少不了担心,至少对京城的央企总部恋恋不舍。

在目前的报道中,权威人士这样解读央企表态参与新区建设的现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央企搬迁至雄安新区的谣言不能信,部分企业表态将搬至雄安新区属企业自主行为, 未来还要做相关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央企并非首都功能,但没有说所有企业都要搬到雄安新区去。什么时候过去,去建个总部,还是分部,或者研究所,还要一步步来在要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中, 有些属于政府功能,政府可以决定怎么过去;还有一些是市场功能,也并不是强制的 。建设雄安新区,要吸引科研院所、创新人才、企业,使其成为创新研发的聚集地,关键还是要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说,央企外迁在趋势上来看是应该做的,按照雄安新区的规划设置, 央企的搬迁会按步骤进行,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 ,在未来的方案当中会有所提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说:央企到底怎么迁,以什么方式迁, 会随着雄安新区建设方案的出台而逐步推进

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认为,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估计搬迁过去的主要还是企业和经济职能机关 ,尤其是一些集聚功能较强的央企、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总部等。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京津冀产业高级研究员徐逢贤认为,在京津冀地区增设新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外放投资,北京的煤炭产业、钢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至雄安新区是明智科学的选择,也是新区发展的需要。 对于参建企业的筛选工作,要由新区地方政府来考虑 。除了企业,北京的高校也可以有所作为,去新区建设分校,提高新区的科技水平,改善新区的整体环境。

▌04 雄安准备好了吗?


面对即将汹涌而至的各大央企,雄安新区的未来有了铜墙铁壁般的保障。很多人不禁好奇当地有哪些经济特色,如何借此千年等一回的机遇壮大发展自己?雄安真的准备好了吗?

根据中央的规划,虽然雄安新区的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但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仅为雄安三县总面积的6%。


“如同一张白纸”是官方对雄安新区的评价 ,这主要是指当地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经济实力比较薄弱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比相对落后。2015年,三县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雄县人均地方生产总值(GDP)约2.6万元,仅略超过当年全国人均GDP的一半。从雄县、安新和容城的经济结构来看,雄县和容城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60%,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20%左右,远低于全国50%左右的水平;三县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安新县,因为坐拥白洋淀85%的水域,服务业较为发达,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也仅为30%左右。


这三县并非没有自己的特长。根据界面新闻的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雄县、安新和容城分别培育了塑胶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和服装产业等主要支柱产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