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星财经
火星财经系集新闻、资讯、数据等于一体的区块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由资深互联网团队倾力打造,已完成来自IDG等投资机构的多轮融资。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快速、全面、深度的资讯及数据服务,推动区块链产业的迅猛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90后”苏铧烨,当选市长 ·  昨天  
南国都市报  ·  雨雨雨持续到啥时候?未来一周海南天气→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缅甸遣返200名妙瓦底电诈园区中国籍人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星财经

CSDN副总裁孟岩:通证经济的发展和若干前沿课题

火星财经  · 公众号  ·  · 2018-12-02 21:25

正文


孟岩认为,通证经济至今已走过三个阶段,正从 0.8、0.9 的阶段逐渐走向 1.0 阶段,需要很多专业学者和企业团队加入。

要点速览


1.通证经济一直都在,但为什么还要特别把它提出来研究、实践和改进呢?因为到目前为止的通证经济,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通证经济。


2.随着监管政策收紧、市场暴跌,很多人认为通证经济凉凉了,但恰恰是这个时候,一些优质的项目开始出现了。


3.通证经济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解释,但它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标。


近日,CSDN副总裁&通证经济设计专家孟岩做客「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分享了“通证经济的发展和若干前沿课题”,并与轮值群主刘昌用及群友进行了深度交流。


孟岩相信,通证经济必然会在未来的互联网、商业和人类协作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虽然监管政策收紧、市场暴跌,很多人认为通证经济已经凉凉,但他表示:恰恰是这个时候,一些优质的项目开始出现了,真心实意想用通证经济提高效率。


关于通证经济的发展,孟岩认为已走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当时就有 Token Economy 这个词,用于精神病院、幼儿园、老人院、监狱等场所;第二个阶段是 “比特神教阶段”,基本上对比特币神迹匍匐在地的解读和模仿;第三个阶段是经验摸索阶段,标志性事件包含通证经济模型、激励模型设计等的提出以及几个通证经济或者类通证经济项目的陆续上演。


目前,他认为正处于第四个阶段的序幕,相当于软件开发到了 0.8、0.9 的阶段,“就是有了些把握,但还不完全有把握的状态”。


以下为孟岩分享内容,由火星财经(ID:hxcj24h)整理:


这一段时间我在南方一些城市的企业里搞调研,希望搞一些通证经济落地的案例出来,基本处于闭关状态。这次主要是受昌用老师邀请,在火星公开课这个平台把最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成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也可能我在这里讲的一些东西,几个月之后就过时了。正如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建立起来的很多神话、神人、神理论,好像这几个月一个个的都破灭了。


但我还是比较相信理性思考。只要是经过认真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喊口号忽悠出来的东西,就算被实践证伪,也是可以增进人们认知的。



通证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


首先谈一下通证经济到现在为止的发展情况。


现在在区块链这个圈子里,对于通证经济这个词,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但是对于通证经济到底有没有用、能不能用,还有很多争议。基本上分成“有用派”和“有毛用派”。


我当然属于前者,而且坚信这个争论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水落石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理论上已经初步得出判断,就是这个东西确实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判断没错,逻辑是通的,那么实践迟早是会沿着这个方向走过来。至于中间走弯路甚至回头路,这个都是有可能的。


但总体上我们相信,通证经济必然会在未来的互联网、商业和人类协作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我们投身于其中的理念支点。


通证经济发展到今天,我认为走过三个阶段,目前正在从 0.8、0.9 的阶段逐渐走向 1.0 的阶段,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需要很多专业学者和企业团队加入进来。


第一个阶段,我叫史前时期,发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


当时就有 Token Economy 这个词,是行为分析学家创造的术语,主要是用在什么场景里的呢?很多人都想不到,用在精神病院、幼儿园、老人院、监狱里。


那里的通证经济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幼儿园、小学都接触过,就是给表现好的成员发小红花、小星星、小奖状,并且将这些 “token” 连接到荣誉和权益上。比如在一些精神病院里,管理人员会给得了小星星的患者安排特殊的晚餐,或者免去他们打扫房间的任务。


用 token 来记录贡献,然后再依据 token 进行奖励,这些是 token economy 的基本要素,你以后将不管要创建多么高级的通证经济系统,都会有这些要素。


搞心理学、行为分析和行为经济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人这种动物,对于可明确量化的 token 会培养出一种不可救药的迷恋,这种迷恋往往会大大超越人的理性,超越人对于自身实际效用的考虑。


比如说,也许对你来说,每天争取一朵小红花最符合你的效用,但可能在竞争和群体无意识的裹挟下,你会付出不必要的过量代价去争取三朵小红花。而如果管理方不使用小红花这种鲜明的、可量化的 token 来标识,而用模糊的、不可量化的表扬,这个效果就不会出现,或者比较弱。


这样一来,token 就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了。从好的角度来说,可以用 token 来促进人群协同,从坏的角度来说,可以用 token 来控制人群,使之癫狂、非理性、犯傻或者作恶。这个最近一年多大家屡见不鲜了吧。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原来 token economy 出身如此卑贱,竟然是用来管理精神有问题、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而我们是健全人,应该用不着这个东西。


但其实抽象的去看,我们这些身体健康、神志健全的成年人,一直生活在一个更大的 token economy 当中,这其中最主要的 token 就是 money——金钱。此外,还有官职、职称、各种特权凭证这些 token。


看看我们这些所谓的健全人类,为了争夺这些 token 的所作所为,其实与疯人院里的病人,有多大差别呢?


所以说,Token Economy(通证经济)一直都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特别把它提出来,还要去研究它,实践它,改进它呢?因为到目前为止的通证经济,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通证经济,至少在这么几个方面,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甚至还没有认真的开始对待和研究过:


第一, 应该有哪些通证,分别对应什么意义和权益?


第二, 谁有权力创建通证?创建多少?依据什么创建?谁有权力、依据什么分配通证资源?


第三, 谁来负责确保通证的价值和可信性?


第四, 为了达到某一个特定的目的,应该如何设定一个通证的规则系统,使得每一个人仅仅可以从获取通证激励的私人目的出发,就与他人结成有效的协作关系,最终是系统的整体目的得以达成?


原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要么是没认真想过,要么以为已经有定论。说实在的,就是你对于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在以前你也没有能力去实验,更别提实践。


区块链兴起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对于回答这些问题有了新的可能性。比如,在区块链上任何人都有权创建通证,可以按照自己的设定的规则分配通证。区块链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将通证在“防伪、防篡改、透明化”等方面的可信性一下子加大到几乎可以与数学定理相媲美的程度。这样一来,我们就突然一下感觉到,上面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重新深入研究了。


所以区块链出现之后,通证经济进入第二个阶段,我称之为“比特神教阶段”。


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对比特币神迹的一个匍匐在地的解读和模仿,很少有人进行理性的分析,反正比特币就是强,至于背后是什么道理,反正不管是逻辑还是神话,不管是科学还是迷信,不管是事实还是杜撰,不管是理性还是浪漫,只要能够有助于解释比特币的神奇表现,拿过来就用,也不管它们彼此之间是否逻辑自洽。


至于通证经济系统的设计,没啥可设计的,模仿比特币就行了。中本聪好,小 V 好,那还等啥,抄啊。


这个阶段是一个特别浪漫的阶段,有很多传奇和神话故事。我们所有人都经历了这个阶段,而且可能很多人至今还在怀念。在这里不是批评或者讽刺任何人,我本人在当时也是这样的。


我最近看《极简欧洲史》,发现这个真的就是人类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绕不过去的。原始部落文明就是对很多现象赋予各种浪漫的想象,比如要解释为什么附近一带有些地方有泉水,在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不会说,咱们去学习地质学,而是编出特别浪漫的故事,某个老父亲背着被冤枉害死的儿子尸体回家,每停留在一个地方就要哭泣一番,于是他停留过的地方就冒出泉水。


这个当然浪漫啊,比地质学要更能打动人的心弦。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一直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大多数人都处在这个状态里。很多人至今可能还在里面。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通证经济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经验摸索阶段。


在国内,标志性的事件有几个:一个是一部分人提出通证经济模型、激励模型设计的问题,包括元道老师,也包括我在内,也提出自己的一套观点;另一个是有几个通证经济或者类通证经济的项目陆续上演,FCoin、火牛视频、趣头条、享物说等等,成败不论,算是初步证明了通证经济的威力和危险。


我们中国人是具象思维,如果只是做理论推演,你就算是把数学证明给他摆在眼前,他还是不信。但是如果有几个案例出来,具体情况非常复杂,他还是很快就激情澎湃、跃跃欲试了。这样很多项目就冲出来,希望用一些方法和理论来指导一下他们的通证经济系统。


从那时候起,我们就接触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项目,大部分就是处于一个构想阶段。我个人也把自己相关的经验整理成一个框架,在不少场景里去交流和尝试。


这个就是经验化的过程,这时候形成的观点很有价值,但是可能距离一门学问还很远。


9月份之后,监管政策收紧、市场暴跌,很多纯粹为了融资圈钱的项目知难而退。很多人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们通证经济凉凉了吧。其实不是这样,恰恰是这个时候,一些优质的项目开始出现了。


往往是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的企业,有资源、有客户、有渠道、有业务模式,不是为了融资,更不是为了发空气币割韭菜,而是真心实意想用通证经济来帮助他们提高效率。


这个时候,我们也开始更深入的思考通证经济的本质。结合这些真实的项目,我们在理论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因此目前我们认为在通证经济理论上,处于第四个阶段的序幕,可能相当于软件开发到了 0.8、0.9 的阶段,就是有了些把握,但还不完全有把握的状态。


如果到了 1.0,当然还是一个比较初级粗糙的部分,但是对于方向应该就有相当的信心了。



最关注的几个前沿话题


下面把我本人最关注的几个通证经济研究的前沿话题跟大家点一下,时间篇幅所限,不可能展开。


第一个是通证经济有效性的理论问题。 核心是回答通证经济为何有效,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率。


我们初步认为,通证经济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解释,但它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标。


根据科斯定理,产权明晰且交易费用充分低廉的时候,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交换将推动资源配置接近帕累托最优,这是人类目前能够找到的大规模配置经济资源的最佳算法。


通证经济帮助确权,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通证经济如何帮助降低交易费用呢?这是我们目前在思考的一个重点,但我们毕竟是偏实践的,实践当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理论总结还需要跟专业经济学者合作来研究。


比如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证中心化发行和分配在历史上曾经起到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中央银行)。


但是今天来看,在很多领域里,中心化通证发行和分配已经导致非常高的交易摩擦。道理明摆着,中心化通证发行和分配就是通证经济中的计划经济,如果计划经济能搞好的话,还要市场经济有何用?


我们很多经济效率很高的部门得不到足够多的资金,很多的资金都配置到经济效率很低的部门去。如果改变中心化的通证发行模式,是否有助于降低这个交易费用?


比特币首创了根据算法进行资源配置的模式,这个新路子在经济学上意味着什么,恐怕我们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多个通证分别代表多个价值之后,人们衡量效用从过去的单维空间上升到高维空间,对于经济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比如你现在有选择 A 和选择 B,选择 A 可以挣 10 块钱,选择 B 可以挣 20 块钱,那么毫无疑问,选择 B 优于选择 A。


但是如果选择 A 你可以挣 10 块钱 + 10 个“好公民积分”,选择 B 你可以挣 20 块钱 +  5 个“好公民积分”,请问你怎么选?


不同的人可能就有不同的选择,都可以算理性人。当然经济学对此也早有准备,比如新福利经济学用帕累托最优来比较效用。但总归来说,在高维价值空间里探讨效用、理性,对经济学应该还是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第二个课题是如何反过来使用博弈论来设计激励模型。 这部分比较复杂,我讲得简单一点。


很多人都说通证经济系统设计要基于博弈论,有道理,但不确切。


博弈论是在已知规则和参与各方的效用函数(偏好)的情况下,来判断系统最后会到达什么状态(纳什均衡)上。


而通证经济系统设计是要反过来,先确定目标状态,比如利润最大化、协作规模最大化、股票价值最高等等,然后在了解各方效用函数的情况下,确定应该制订什么样的规则体系,能够让系统的纳什均衡停在目标状态上。这是博弈论的逆应用,在博弈论体系内被称为机制设计。


第三个课题是大规模系统仿真和运营监控优化。


我本人认为刚才所说的基于博弈论的机制设计在理论研究上很有价值,但是在面对实际项目的时候,恐怕会力不从心。因为问题规模太大、信息不完备、不可确知的事情太多,因此基于数学模型求解析解的路子对于帮助人们认知有很大意义,但是在实践当中恐怕解决不了太多真实问题。


我们认为需要有一个相当复杂的仿真、运营数据收集、分析、优化的系统,才能帮助我们不断了解和优化系统机制。


这样的系统如何构建,这是个对实践来说特别关键的问题。


第四个课题是通证定价问题。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怎样确定一个通证的合理价格。这个问题可谓是通证金融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我相信一定会吸引无数高手去研究。群里有不少专门研究估值模型的专家,我就不多置喙了。


第五个是公共算法资源配置问题。


人类文明几千年,资源配置就两种方式,命令和价格。人说了算,或者价格说了算。


现在区块链带来了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基于公共算法进行资源配置。其实人们早就在用算法配置资源了,但是没有区块链的时候,人们对你这个算法的公共性、可靠性,是充满怀疑的。


谁知道你会不会在福利彩票系统里做个什么手脚,改改资源配置算法,顺便给同事们发个上千亿单位补助啥的。


有了区块链,这件事情可以充分信任了,我们就可以基于可信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和公共的资源配置算法(智能合约),来进行某些资源配置了。


很多资源配置的问题,就从过去的人为拍脑袋,变成写程序的问题了。这个事情对于人类经济和协作的影响,恐怕是升级换代性质的。感兴趣的人可以思考 Bitcoin 和 Bancor。


第六个是小通证的实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