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18 小时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身为父母的网友们要注意了 ... ·  2 天前  
冷兔  ·  以防你没见过喜欢玩踏板的狗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这两年,年轻人是怎么看待“科幻”这件事的?| 未来事务管理局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01-25 22:00

正文

春节将至,如果问世界上有什么地方不是以文艺演出,而是科幻小说的形式过节?大概就是未来事务管理局的《科幻春晚》了。


本周至元宵节前后,微信公众号“不存在”上陆续上演着《科幻春晚》的节目篇章。

图片来源 ©巽

春晚,喜庆,接地气,充满嗑着瓜子的笑声。科幻遥远,冷峻。科幻如何降低姿态,跟大众产生关联?另外还要有年味,要让读者看懂,还得让创作者有足够发挥空间?众口难调,找到平衡极不容易。


为此,我们与 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局长姬少亭、创作研究部负责人李兆欣(兔子瞧)、主笔船长 聊了聊,借机探索中国科幻本土化的下一步。

聊聊《科幻春晚》的发现

什么是科幻春晚?……很难用一句话说清它是什么。姑且,可以称之为一次“春节主题的科幻小说集体创作”,2016、2017、2018连续3年,从腊月中旬直到元宵节前后,在微信公众号“不存在”上发布,每天一篇,吸引上千万人通过微信、微博、澎湃新闻、今日头条、豆瓣、知乎等平台收看。


为什么选择“故乡奥德赛”

作为本届【科幻春晚】的主题?

@局长:

确定春晚的主题,要满足特别多的前提,所以格外有难度:

  1. 一定让作者们有发挥不同想象的空间。 中国科幻作者风格差异特别大,寻找一个能给他们足够启发的标题,就很难。

  2. 希望主题可以让泛科幻迷,也就是没那么关心科幻的人群,都能感受到科幻的新的特质。 因为不是核心的科幻迷可能会把科幻定义在狭窄的范围里,而我们希望传达的是:科幻的内含和外延都很丰富,科幻还有更多主题。

  3. 希望主题能够跟每个读者都发生亲近的联系 ,如果将来还有影视化可能性就好了。

  4. 得有年味儿。 年味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东西,值得被记录下来,写进各种作品,值得每一年都去用不同的视角反复地解读,理解,赋予新的意义。科幻小说不能错过这个话题。


我们最终确定“故乡奥德赛”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它很独特,包含个人经历和情感,一定有很大想象空间,并能给公众新概念,新感受。此外,大家都以为科幻是未来,是星空,但其实它可以跟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在身边;它也可以探讨主流文学探讨的深刻主题。


故乡的年味很浓,它代表回家的路,也代表过去见到的,以及未来会看见的人。选择“奥德赛”(odyssey)这个词,是因为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更宏大的主题,希望大家不要只讲故乡琐碎的事情,而是展现巨变,展现带有强烈时间感的变化,



图片来源 ©杨易川


【科幻春晚】已经连续举办4年,

未来局感受到了哪些新的思考与收获吗?

@局长:

科幻春晚是一个远远超出预期的产品,可以说它是一个盛会。我们得到了大量的优质小说,让作者去碰触了没有机会碰触的话题,完成新的挑战,甚至出乎他们自己的意料,产出了一批真正具有中国味道的科幻小说。现在,科幻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科幻领域每年阅读量最大的盛事,也是科幻作家和读者见面的最好机会,所以作者会绞尽脑汁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这是一个无声的PK台,大家都是带着竞技味道进来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喜欢。会有人留言说,我是哪一届春晚入坑的,把这件事作为自己人生的标签,对它认可度很高。还有很多读者会讲,回家过年就会脱离日常生活,就会离科幻有距离,但是科幻可以陪他过年,就感到很幸福,大家把这种幸福传达给了我们,我们也很幸福。看科幻春晚也会有回家的感觉,因为科幻就是他们的故乡。我们希望科幻春晚能成为一个传统,希望继续做下去。

@兔子瞧:

春晚是什么?是文艺界每年对全国人民的一场集体展示,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它,从中体现的,是这个领域的集中特征。能做到这一点,意味着一个行业具有职业性、动员力、传播力。 中国科幻要形成真正的产业,就要体现出自己具备这些能力。无论是作者、组织者、合作方,都在这件事中找到了参与本土科幻产业的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本土科幻的土壤就会更容易结出果实。



图片来源 ©巽


四年来,

大家对科幻春晚的认知 发生了哪些变化?

@局长:

有点像每年中国科幻的汇报演出,每一次有老作者也有新作者,让大家都能感到:中国科幻每年都有新生力量。

@船长:

开始越来越能理解这件事的意义了吧。前两年的时候,大家对“用科幻小说过年”的非常规组合还很陌生,中途点进来,看不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但是从去年开始,渐渐有很多媒体找过来,大家也明白了这件事情好玩在哪。


昨天看到一条读者留言:“去年的北京西站(主题)真的可以,就像后摇里的小号响起的那一刻,继续期待今年,国产科幻给我冲!”能够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读者,我们很荣幸。


说说科幻的价值

很多人一提到科幻就会联想到未来、预言,

未来局觉得科幻作品背后承载的意义是什么?

@船长:

科幻是人类的解药,世界上只有科幻才能让你知道你将去向何方。

@局长:

科幻就是思考人和科技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思维方法,思想实验。我们认为科幻是用来思考人类可能性的。

@兔子瞧:

科幻让我们面对全新的情景,用思考来理解和应对这个故事。因为它要求你理解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东西,无论是未来的选择还是现实的反思,思考都是我们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一位未来局特工友情提供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照片 ©摄影/Raeka


这一年,

科幻爱好者们关注的话题有哪些变化吗?

@船长:

我个人的感受是,大家对科幻的认知变了。 以前,很多人觉得科幻就是好莱坞特效大片,就是欧美硬核科幻,就是机器人、光剑、飞船、人工智能,今年,大家开始渐渐发现,科幻就在我们身边。 韩松老师经常说,“中国就最有科幻感的国度,中国就是科幻本身。”

@局长:

我认为其实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因为 科幻迷始终看向更遥远的未来,他们的关注点非常丰富,永远在关心宏大的、重要的人类议题。 至于这个议题什么时候成为热点,跟当下社会环境有关,例如这两年大兴起的人工智能、搜寻地外生命等。



△ 大门(西安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巽


近几年,年轻人对「科幻」题材的偏好,

有哪些新的变化与追捧?

@局长:

这几年,科幻的数量是指数级增长的。科幻产品越来越多,电影,网剧,玩具,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办法绕开科幻,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科幻的交集会爆发式地增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