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法实务圈
探寻网络法实务,汇聚网络法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法实务圈

专家评议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诉杨某某等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民事公益诉讼案

网络法实务圈  · 公众号  ·  · 2025-01-10 17:32

正文

2024年度中国十大文化法、传媒法与文娱法事例发布会暨研讨会已圆满落幕。在这几天里,我们将分批呈现专家评议内容。本期推送的是传媒法事例十的专家评议内容。

01

事例简介

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间,杨某某利用其注册的某固传媒公司、某意科技公司、某固科技公司等公司研发的平台,招募数量庞大的兼职人员充当“网络水军”,并通过组织、操纵“网络水军”“养号”等方式,开展有偿“转评赞”“直发”“投诉举报”等业务,即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实施包括对客户指定的影视作品、网络视频、游戏作品、商品的宣发等正面点赞、转发、评论,按客户要求在相关网络平台发布关于特定作品、商品的具体内容等提升热度的业务,以及通过在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投诉举报等方式删帖以降低针对特定作品、商品的负面信息热度的业务。经调查,杨某某等共“养号”1294个,完成“转评赞”“直发”任务24万余条,任务金额合计896万余元;完成“投诉举报”任务1200余条,任务金额合计19万余元。另,杨某某等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提供删帖服务的行为已被生效刑事判决认定构成犯罪。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公告程序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杨某某等四被告共同承担公益损害赔偿金100万元,删除已发布的虚假信息并注销相关网络账号并赔礼道歉。


2024年7月4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诉杨某某等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民事公益诉讼案公开开庭审理,当庭判令四被告删除已发布的虚假信息,注销“网络水军”的虚假账号1200余个,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害赔偿金共计100万元。宣判后,双方均没有上诉,判决已生效。



02

入选理由

该案是全国首例针对“网络水军”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案例。网络水军利用技术手段,实施虚假“赞转评”或恶意举报投诉、删帖等行为,人工操纵信息呈现,扰乱了网络舆论环境和互联网信用管理秩序,本质上属于传播虚假网络信息行为。该案相关责任人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外,还需对侵害不特定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该案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司法保障提供了有益经验,丰富了治理网络水军的司法实践。

03

专家评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