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投资人逃离大模型 ·  4 天前  
铅笔道  ·  四川跑出“低空经济”超级黑马: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名川资本 · 王求乐:最舒服最轻松的投后管理是怎么样的?靠谱的项目+靠谱的人!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5-16 19:30

正文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名川资本创始人 王求乐先生


「投后管理是双向的,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大家要根据自身的能力、资源和被投公司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投后管理。」


素材来源: 天使茶馆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1

创始人与管理三要素



提供投后管理服务时,尤其在团队建设和战略管理方面,投资人会面临关键点和难点。我们可以借鉴老鸟的经验,为我所用。所以,我再拿联想为例子,虽然在外界看来联想集团现在的问题很大,但联想系的方法论对于初创企业却非常有用!


柳传志先生提出,对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管理上有三个要素。首先是“建班子”,然后是“定战略”,最后是“带队伍”。


他尤其强调这个次序,先有人,再战略,再执行,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为什么呢? 因为战略及其执行,是严重依赖于人的:有了人之后,你才能够制定适合团队能力和特长的战略。做投资和投后管理也是一样,我们一再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你的能力是什么?你的边界条件是什么?想清楚了才能真正制定有用的战略,否则一切都是空想。芒格和巴菲特把这些边界叫做“能力圈”,投资人应该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1)建班子


对于CEO的品质要求,很有多,比如过去的经验和成绩、个人能力、心胸宽广等,其中我比较看重两点:第一,善于学习。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瞬息万变,一定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CEO及团队,而且还要强于执行,这样才能够持久。第二,坚韧不拔的精神。及格与优秀之间,其实就差那么一点,CEO遇到很难过去的坎儿,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做为投资人来说,还要成为一位好的导师,帮助CEO逐渐搭建班子。因为创业公司早期不可能团队非常丰满,很少能碰到完美的团队,总有各种各样的短板,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引导、督促和帮助CEO去弥补短板,完善团队。


晨星资本的刘芹说:“不管你有多优秀,你都要尽可能找到你身边你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找到在某些方面比创始人更出色的人很不容易,说服这些优秀的人加入更是困难,所以这是考验创始人领导力、梦想、意愿、决心、精神、甚至金钱的时候。


人才很难一下子就能找到,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寻找,直至最终找到。这里要提一下期权的问题,往往创业者开始为了留住团队,一开始就把很大一部分期权给分配了。但是早期创业公司,在团队组建上很多是骑驴找马,将来要把期权的大头留给后续出现的马,不要上来就把期权分完了,那样是不科学的,可以给他们一些希望,但是在分配的时候一定要节奏慢一些。


建好班子之后,就涉及到团队议事规则的问题。我有一个习惯,一般每个项目我会去考察好多次,必然有一次我会要求所有人一起开个会,集中讨论问题。我会提一些尖锐的问题,看看他们怎么互动。是创始人一个人发言、其他人缄默不语?还是相互激烈争论,但是最后创始人拍板。团队有分歧很正常,但是一定要把分歧摊在桌面上,然后针对你的观点、理论、事实和依据来讨论。


集体议事时,往往会产生三种结果:一种是大家大部分都同意,另外一种是大家谈得一塌糊涂,这两种都比较极端。但是更多的是,讨论没完没了,没有结果,这时候创始人CEO必须做出决断,他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


(2)定战略


做早期投资最怕公司的方向跑错,所以一定要把战略定好。无论是我们资金的承受能力,还是我们所处的阶段,还是我们自身个人的阅历和能力,其实在投后方面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往往是战略问题。 董事会治理自然会包括对CEO制定的战略进行决断;但教会CEO学会制定和管理战略,却是增值服务的事儿。


关于公司战略的思考,我们必须要让创始人CEO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目标。CEO对自己的能力要有认识,并且对于想做的事情也有清楚地认识, 结合市场需求,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想干什么。


第二,路径。要想达到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要有选择,要做减法。知道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和军队打仗差不多,《毛选》里面有个词语经常出现叫做“战略方针”,就是围绕着战略目标,确定具体的战略路径。


第三,战略分解。战略过程要进行分段,要把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每一阶段要有一些资源和匹配动作,有没有死扣。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第四,如何调动人和资源,坚决执行到位,也就是在机制、组织、文化方面确保实施。关于机制和激励,是个很大的话题,这里略过不谈了! 


战略制定是很长的过程,绝对不是一次会议就搞定的,每次讨论之后大家要把一些问题提出来,把没有想透的点再讨论几次,逐渐把问题分解下去。


辅导CEO做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问题。


第一,CEO缺乏战略管理意识,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创始人说公司还早,不考虑战略,只要抓市场机会就行。市场该抓得抓,但是到底想做个什么样的公司,还是要想清楚,如果没有这么一个精神状态,我不太相信公司能做大。CEO虽然平时很忙,忙于招人忙于做销售,但是再忙每天还是要抽一点时间去思考。


第二,战略目标的制定不够客观实际。比较容易犯的问题是好高骛远,所以投资界有一种做法,就是在制定公司目标的时候通常会打折,我的习惯是打六折。之所以要打折,因为过高的标准既不切合实际,而且一旦实现不了就会削弱整个组织的斗志和士气,因此制定目标一定是踮着脚能够得着,定完一个低目标再定高目标。当然目标也不能定得太低,不能跪着都能够得着,所以要让组织上大部分人能够完成,让完不成的人有压力,完成的人要奖赏。


(3)带队伍与战略执行带队伍说的战略执行问题,其基础设施是组织架构、激励机制,这些很关键,但比较容易理解,讲起来却很费时间。


战略制定之后,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下宣贯,一定要宣贯,让整个组织能够就此目标达成一致,员工们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努力。我听说阿里巴巴的政委体系是很厉害的,所以阿里巴巴的战略制定之后有一整套体系去宣贯他,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实施。同时,一定要辅以激励政策和惩罚措施,确保目标不会被当做一个符号,不受执行层的重视。


最后就是战略调整。创始人CEO、团队在执行上可能也会有偏差,所以要阶段性地检查,经常复盘,看看目标完成得怎么样,需不需要调整等。没有一个企业家提出的目标能够恰好完成,但我们可以调整,让它变得更加贴近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市场情况。 所以管理层和董事会要定期碰头,开务虚会,审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实际业绩直接的差异,讨论下一步该怎么走。CEO和董事们千万不要一味地陷入天昏地暗的琐事里头,而是偶尔务务虚,跳出画外看画,想想自己的初心,找找差距,充充电再重新上阵。


战略管理增值服务的误区


帮助企业梳理战略的时候,我们还要避免一些误区:


第一,越俎代庖,我认为董事会和投资人不可能比CEO更了解行业和市场环境,最好的战略一定是CEO自己制定的,投资人应该以引导为主,教会CEO关于制定战略的方法论,以及把我们对市场和业务的感知反馈给CEO。


第二,缺乏复盘,投资人要经常去审核公司们的战略及其执行情况,在实施的过程不断地观察,帮助CEO纠偏、复盘、调整。复盘就是要找差距,客观分析,做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与打仗差不多,军人最会复盘。


网上有《林彪元帅文集》,开头就收录了作者于1934年写的三篇文章,那时候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林彪回顾红军作战得失后,对红军的指挥问题作了直言不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你们可以去找来读一读,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容不得半点虚假,战争年代的那种文风现在很难见的到。



2

CEO的管理问题



成为CEO的好教练、好参谋


记不得哪个牛人说过:每一位伟大的运动员身后,都有一位教练。好的投资人,水平高的就能成为CEO的好教练;水平不那么强的,也至少能够成为半个参谋 。


投资人首先要成为CEO的好朋友,要能走进他的内心。更要善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教练,所以投资人一定要善于利用这种地位,做CEO的教练,教练的作用不在于示范能力和亲力亲为的能力。教练最善于观察,善于评估和指出他的错误,辅导和提高他的能力,对他进行必要的约束。


所以每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身边都需要一个教练,优秀的投资人就是他最好的教练。投资人的地位最为超然,比公司里面的每个人合伙人和员工都要超然,甚至比创始人的太太地位还有利,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评估、辅导和约束创始人。


VC业刚刚入行的小朋友,可能见识不多,投后管理中当不了教练,我建议退而求其次,去做个参谋,这也很好!古代官员们,调动到哪里都喜欢带着幕僚,因为参谋长很有用途。阿里有个人叫曾鸣,原来长江商学院的老师,教授战略学的,后来被马云搞过去当了参谋长。人家马云有钱,请得起曾教授!初创企业没钱,到哪里找参谋?我们投资人就是他们的免费参谋。


我们跟CEO相处,第一要尊敬他,树立他的权威,但是我们要把角色定位搞清楚,另外我们也要让CEO有一种契约精神,让他们敬畏资本。我们跟CEO之间是一个阶段性的利益共同体,在某个阶段里面我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长远来看这里可能会有一些利益冲突问题。


比如,创业公司在融了一轮天使之后,A轮融资时,创业者对公司估值和融资金额的要求,跟天使投资人的要求可能不一致,这时候双方是有一些冲突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创业者换位思考一下,保护投资人小股东的利益。碰到一些绝对核心利益的时候,投资人要告诉他这事没得谈,这是我们相处的一些原则。


我们必须学会引导CEO,要让他知道,今天融了天使轮是跟资本打交道的开始,走到资本市场你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比我们现在要恶劣多了,所以CEO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者关系,他才能够真正去驾驭越来越复杂的资本局面,所以从一开始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动作习惯、行为标准,该向右转就向右转,该立正就立正,让他充分地敬畏资本。


培育健康的董事会文化


我们要养成一个健康的董事会文化,要明确董事会的责任和权力,不断地磨合董事会,改进议事方法,提高议事效率,树立董事会的权威。董事会跟股东会不一样,有些事情放到董事会层面就可以决定,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到股东层面才能决定。


第一,我们要确认董事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董事会一般是季度化或者月度化;


第二,要鼓励CEO碰到问题的时候,不定期地以灵活的方式召开董事会,比如说开个电话会就可以讨论一个问题;


第三,要倡导对事不对人,我们在董事会讨论的问题往往很尖锐,无论是针对CEO还是公司的其他人、其他股东甚至竞争对手,我们都对事不对人,这是我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产生潜在的纠纷问题和额外矛盾;


第四,积极行使董事会权利,履行董事职责。作为董事,我们责任很大。如果担任的是美元基金所投资境外公司的董事,除了问题很可能会被告得倾家荡产。



3

投后管理组织实施



不同的投资机构,投后管理的方法轮和组织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红杉资本的HR团队在投后管理中介入很深,IDG在PR对接媒体方面很厉害。无论各家怎么侧重,投后管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谁投谁管,另一种是独立的组织管理。


我觉得作为投资经理来说,往往不愿意跟合伙人把所有的事情揭露清楚,这个时候合伙人肯定不能只信一面,一定要有一个机制能够制约投资经理,能够揭露出被投资公司隐藏的一些事情。


因此,投后管理的核心,我都认为要把握两个原则:


1)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说谁投谁管,项目经理要负起主要责任;


2)多头管理,要通过团队协作来提供投后管理服务,尤其要兼顾能力互补与责任制衡。


我不太认可工业化作业的投后管理模式。曾经有些投资机构,包括2010年前后炙手可热的个别知名机构,采用工业化作业来做投资:找项目的团队只负责找项目,做尽职调查的团队只负责做尽职调查,做投后管理的团队只负责做投后管理,把一家被投公司的所有的事务都切割开。


这样做表面上看上去各司其职、避免项目经理舞弊,但是很容易出问题,因为投资是一件极其人性化的事! 社会学上说,人的关系是并不容易传递和延续,而通常创始人很感激最初接触这个项目的deal sourcer,始人跟的他关系最近,最信任他,因此对创始人影响力最大的一定是deal sourcer,如果我们强行将这种关系割裂掉,换成其他人来接管项目执行和投后管理工作,这种信任就没法建立,公司和投资人之间就会形成非常冷冰冰的关系,这是投后管理的大忌。


我坚定地认为,一个项目是哪位投资经理投的,就应该由他和上头的合伙人负起主要责任,其中负总责的人正应该是这位投资经理。但是也不能放任他一手遮天,所以要有制衡机制。真正能制衡的应该是项目经理负责制下的多头组织协作模式,由合伙人和投资经理构成的项目组要承担总责,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他们都要负责。


投后工作中除了项目组负主责,还要有财务、法律、业务支撑和咨询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去对接公司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帮助公司成长,同时也公司的信息如实地反馈给项目组以及基金经理。


如是,投后管理就不会失控,基金经理对企业的了解就比较全面和充分,不至于偏听偏信。所以我们需要财务团队去独立监控被投公司的财务,每个月收集公司的报表,要有独立的法务、业务支持等,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才是一个健康的组织。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做得好的投资机构,大多数都是采取这种形式。


关于投后管理,投资人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而且做早期投资的机构,因为投的项目太多,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太多事情。早期公司方方面面都需要帮助,投资人也不可能真的在里边投入太多,所以很多投资人就眼不见为净,干脆不管,我觉得放手不管会危险。投资人和创业者撕逼,往往也是疏于管理的恶果。换一个额角度,可能有的投资经理喜欢管的很多、很具体,但其实自己能力有限,时常给CEO指错了路,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最舒服、最轻松的投后管理是怎么样的呢?要想减少投后管理难度,最好的方式就是选到靠谱的项目、选到靠谱的人,投后管理工作必然很轻松,很省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投后管理对投资人的素质、技能、人格魅力都要求很高,我们一定得善于学习、善于阅读、善于观察,不断去思考、去改进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方式。我观察有的投资经理往往和创始人聊不到一块儿去,不是因为脾气不合,而是因为投资经理自己的修炼还不够,与创始人的见识、阅历和能力有很大差距。这时候做投后管理,会没有抓手,根基不牢有些飘。所以我们一定要丰富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影响到CEO,他才会尊敬你。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沟通,关键在于是不是能够让创始人信服我们,能不能激励CEO,这是一种能力。有时候这些看似是雕虫小技,但其实务必重要。我们需要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见解和能力,学会坚韧、耐心和理性,才能在董事会上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最后再总结一下投后管理的特点:


第一,投后管理和增资服务是投资业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咨询公司的业务内嵌到风险投资业务中,不太可能把它单独出来,工业化的投后管理作业并不靠谱;


第二,除了董事会工作之外,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都是从外部去改变被投公司,我们尽可能通过我们外部力量,作用于他们内部,调动整个公司组织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因此投后管理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你永远都是摇旗呐喊的那个人,永远不是战场上挥戈一击的人;


第三,增值服务是经过对被投公司状况系统诊断之后,经过系统设计的组织行为,需要靠一个组织系统地去完成,并且要形成一个服务团队,相互协同、相互制衡。



【转载须知】

1.本文为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编辑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依法享有汇编权及注释权;

2.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微信号:maserati_dong。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洪泰基金 · 俞敏洪:创业24年,我的五点思考




以太资本 · 周子敬:经验不是关键,学习力才是根本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