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ess外贸Club
外贸业务员和SOHO的自留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Tess外贸Club

为了让孩子停止「刷手机」,全世界操碎了心

Tess外贸Club  · 公众号  ·  · 2024-08-24 06:58

正文

救救孩子!
作者 | Moonshot
编辑 | 靖宇
如果说七八年前,互联网上爆火的畅销书,是诸如《上瘾》、《欲罢不能》等揭露大公司如何通过交互设计,让我们沉迷手机不可自拔。最近几年,流行趋势已经推演到了如何不让未成年人沉浸于社交网络。
《纽约客》的长文《我们能让孩子远离社交网络吗?》在家长之间疯转,著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新书《焦虑的一代》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该书的副标题就是:过度数字化导致了儿童精神疾病的流行。《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成为教育学畅销书。
讨论如何让小孩远离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文章、书籍、播客不胜枚举,但父母们放下书就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举着手机,在 TikTok、Instagram、X、Snapchat、Twitch、Facebook 等等不同的社交网络丛林里游走着。

曾著《象与骑象人》《正义之心》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的新书《焦虑的一代》|图源:Bookhub

奔走相告的效果肯定比不了强制执行,因此最近两年,欧美各国都在方方面面层面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媒。
上个月,欧盟委员会就在调查 Meta 公司在社交网络设计上的「诱瘾性」。此前,Instagram 的算法也曾因推荐含有儿童敏感内容的帖子而受到批评。去年美国犹他州甚至直接通过立法,从 2024 年起,18 岁以下的用户需获得父母同意,才有权可以开设或者使用社交媒体账号,类似法案还在康涅狄格州和俄亥俄州推进着。
众所周知,欧盟对硅谷巨头的调查时间动辄几年起,立法也因各州、各国情况不同难以统一。何况不只在欧美,全世界的青少年都面临着社交网络成瘾带来的心理问题。
因此,美国医务总监坐不住了,准备向美国国会发起提案:

既然香烟盒上能印「吸烟有害健康」,社交媒体上是不是也能打个警告标签呢?

01

「刷社交网络」如吸烟?

6 月 17 日,美国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军官团海军中将,现任美国医务总监的 Vivek Murthy  在《纽约时报》发文,呼吁国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贴上警告标签。
这不是 Murthy 第一次谈这个问题,在去年他就以类似《居民膳食指南》的形式,写出了 23 页的咨文《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精神健康》,其中从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论述了过度使用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以及家长怎么制定数码设备的使用「家规」。

现任美国医务总监 Vivek Murthy|图源:Brooking
然而这种咨文就像近年来流行的文章一样,有说服力但没执行力。就像 Murthy 在文中开篇所说「我在医学院学到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在紧急情况下,不要再奢侈地等待完美的信息论证。评估现状,用你能做到最好的判断,迅速采取行动。」
在 Murthy 眼中,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危机已经成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他直接上书国会,要求国会如同约束烟草、酒精一样去约束社交媒体。第一步就是给社交媒体加上医生警告标签。
这个想法猛一看有些抽象,但并不是没有缘由和理论支持的,Murthy 的灵感来源于一种同样合法且成瘾的产品:香烟。

美国香烟包装盒上的图片和文字警告标识|图片来源:FDA
根据《2020 年美国公共卫生局报告:戒烟》所述,自 1965 年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要求香烟包装上带有小的文字健康警告,发展至今,许多国家要求香烟包装上使用超过 50% 封面大小的健康警告标识。
研究表明,大幅的图像警告比小的文字信息更能有效地传达信息,民众增加了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吸烟者刺激到了戒烟兴趣,进而减少吸烟普遍性。

Vivek Murthy 的研究小组在 2023 年发布的咨文|图源:The U.S. Surgeon General's Advisory
但吸烟、饮酒是切实有医学证明对身体产生危害的行为,社交媒体又到这种程度的危害性吗?
就美国卫生资源和服务局披露的数据,2019 年,13% 的青少年报告患有重度抑郁症发作,比 2007 年增加了 60%。在此期间,儿童和青少年的急诊室就诊也因焦虑、情绪障碍和自我伤害而急剧增加。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对于 10 至 24 岁的人来说,自杀率在 2000 年到 2007 年时都保持稳定,到 2018 年跃升了近 60%。而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从 2012 年开始逐年下滑。
美国也并不是个例,有学者调查了从 2000 年到 2018 年 37 个国家青少年孤独感的上升情况,研究显示孤独感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使用的增加有关。研究表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使用率高的地方,青少年的孤独感也更高。
尽管不能说这些心理问题都是社交媒体带来,但这些时间点都贴合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Murthy 认为,校车的安全系数非常高,学校里爆发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会引来广泛关注。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一直没有被重视。因此他选择动用了国家最高卫生官员能动用最强大的工具之一:要求国会给社交媒体增加警示标签。

但是社交媒体不像烟酒一样具有实体,它以虚拟且动态的形式,存在于不同平台不同终端之上,如果真的要「贴标签」,该怎么设计呢?

02

「社交警告」应该怎么做?

Fast Company 就召集了四个著名数字设计工作室 PXP、BBH、 Metalab 和 Huge,让他们设计出社交媒体的「泛用性」警示标签。四大工作室切入角度不同,拿出的方案也各具特色。

四家工作室可以分成两个派别:简单粗暴的静态提醒和基于用户心理的动态呈现。
PXP 给的设计很直接,在屏幕上跳大号弹窗警告。他们思路非常简单,既然烟盒上的警告标签有用,那就直接白纸黑字转移到社交媒体上,用户必须直面这些问题,而且既然社交媒体上误点弹窗广告就能跳转到购买界面,警告标识也得一键跳转到「求助」界面。

白纸黑字震慑力确实强|图源:PHP
BBH 思路也差不多,他们取材于经典的核警告符号,把核扩散标志替换成 Wi-Fi 信号扩散,中间放了一个地球,以示社交媒体遍布全球,造的心理问题也不分国别。他们设计的另一个标志则参考了 DVD 里的 FBI 版权警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