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这家伙是不是应该关进去几年?-2025021 ... ·  19 小时前  
楼市诸葛v  ·  深圳地铁大爆发! ·  昨天  
楼市诸葛v  ·  深圳地铁大爆发! ·  昨天  
财宝宝  ·  如何相亲?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暑假怎么过?看这套书不能立马变身学霸,却让孩子对学习热情大涨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7-07 18:09

正文



暑假来临,很多家长也不想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夏令营,毕竟“月薪五万也供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可是孩子每天在家,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果家长不能提供有趣有益的活动、书籍给孩子,那孩子和电视手机iPad朝夕相对,沉迷其中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今天,我们要推荐的两本书特别适合正在放暑假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年龄段可以覆盖6-14岁的孩子,写出这么大的年龄跨度,我们自己都感到惊讶,这绝对是亲测才敢下的的结论。


通过我们编辑和“童二代”的亲身试读,我们发现这套书虽然不能让孩子立刻变身成学霸,却能让孩子对学习热情大涨。


先来介绍这本 《给孩子的数学实验室》 ,孩子在学校学 数学的形式,是听讲、做练习和各种口算计算,甚至要背数学公式,那在家如果还继续这样学,孩子肯定会反感的。


要知道能引发孩子对数学的热爱的,绝对不是考100分,能做对书上多少道题;如果真的能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甚至去验证 些还没有被证明的数学难题,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收获更多的乐趣和信心。


《给孩子的数学实验室》就是这样一本 适合6-14岁的孩子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儿童数学科普书, 它带领孩子 像数学家一样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探索规律、提出猜想、证明结论,最终明白数学研究其实是怎么一回事。


《给孩子的数学实验室》




原来数学不是上台阶

它更像爬树


在很多人看来,学数学就好比是爬台阶,先学加法,然后是减法,再是乘法和除法,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给孩子的数学实验室》 想告诉读者们, 其实数学更像爬树: 数学有很多分支学科或者领域,很多领域其实只需要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就可以入门,然后跟随自己的研究兴趣,孩子们其实可以走得更深更远。


如果整天埋头于计算和题目,可能就让孩子们不但看不到数学之美,也不清楚真正的数学研究是怎么一回事。


让这本书正努力让数学回归它的本源——像数学家一样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探索规律、提出猜想、证明结论,最终明白数学研究是什么


正如一位美国数学老师用了这本书之后,坦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我发现当孩子们有机会玩七巧板、几何形状和排序时,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比起课堂上的表现有所不同,这些宝贵的直接经验对于理解算法背后的概念,至关重要。


当孩子们操作具体材料时,也正是在探索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的思路。抽象的思维,自然地出现在孩子的脑海中,却更容易理解。 书里的数学活动大多不需要纸和笔。



让孩子有机会去

做数学家们平时在做的事情


这本书虽然定位为6至10岁孩子认识数学的科普书,但同样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阅读,所以我们把年龄拓展到了6-14岁,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也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


这是不是很奇怪呢? 还真不奇怪,这本书会让孩子真的有机会去做 数学家们平时在做的事情,


比如:

  • 如何只用直线作出曲线?


  • 如何用最少的颜色给地图上色?虽然计算机证实所有的地图都可以只用4种颜色,区隔地域进行涂色,不过数学家目前还不能证明这个命题。

    ……



实际案例:

哥尼斯堡的桥和欧拉回路


这本书中有37个适合全家动手玩的数学游戏,比如怎样用最少的颜色给地图涂色?怎样不重复、不遗漏一次走完 哥尼斯堡的七座桥?这些听起来都不太像数学题,但其实都是数学家遇到真正的难题。比如: 哥尼斯堡的桥和欧拉回路。


18世纪初,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把两个岛与河岸连接起来。 有人就提出一个问题: 一个人步行,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难住了。


1736年,29岁的数学家 欧拉 圣彼得堡 科学院递交了《 哥尼斯堡 的七座桥》的论文, 把这个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一笔画问题( 平面连通图) ”。欧拉 解决了问题,还给出了连通图可以一笔画的充要条件是:欧拉示性数等于 2。( 示性 数=顶点数+区数-边数)。


同时, 欧拉 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图论与几何拓扑,也由此展开了数学史上的新历程。


书中不仅为孩子们展现了欧拉回路的精妙思路,数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还延伸了更高难度的挑战:如何用归纳法证明所有的平面连通图的 欧拉示性数都等于 2。(神奇的是: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和12岁的孩子居然也都看懂了!)


在37个数学实验中,分别涉及 几何、拓朴学、地图着色、曲线、分形、七巧板、火柴棍谜题、尼姆游戏与图论,9大数学领域,内容不仅有趣,还极富启发性。


  • 书中会让孩子先用自己的策略尝试如何用最少的颜色给地图上色,再介绍 策略是如何工作的,还让孩子用很多颗四色粘土在地图上摆放演练自己的策略,以更好地规划和尝试涂色策略;


  • 在拓扑学的介绍中,不仅让孩子玩起有趣的莫比乌斯圈,还让孩子知道在拓扑学中真的会按一个形状有多少个洞(0)来分类。以后遇到这种被大家纷纷吐槽的奇葩题,你就不会觉得太无厘头了,还能说出点道道来呢。



请不要忘记提醒孩子:

所有这些有趣的东西都是数学!


另一位美国数学教育研究者,在教学中使用了这本书后,说:


我拥有3个数学方面的学位,在我45年教育生涯的最后十年,我还承担了学校管理的工作。 所以我读过许多数学方面的书籍,但我仍然要告诉你,这本书太棒了!


我曾和一位同事研究“孩子们认为数学是什么”,但惊讶地发现孩子对数学的“定义”是那么的局限。


除了数字、解题过程以及一些二维几何图形之外,我们采访和调查的数百名学生都无法识别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数学概念!


例如,我们向学生展示孩子们用七巧板创建几何形状的照片(如本书单元6中的内容),并询问照片中的孩子是否可能正在学习或做任何数学相关的事,几乎所有人都回答说: “不,他们只是在玩。


对于我们在研究中采访过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某件事很有趣,或者可以以任何方式被视作为“玩”,那么它永远不会是数学!


正是那些令人沮丧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这本书很重要。本书作者在创作时的一个基本信念是:数学可以是有趣的!


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也将帮助孩子们看到: 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东西都是数学,而且“玩弄”物体和思维也是数学。 本书中的活动涵盖了广泛的数学领域。

每个活动都经过精心设计,几乎任何一群孩子及其父母(甚至是那些自称“我不懂数学”的人)都可以参加这些活动。


每个活动背后的数学原理解释,简短而准确。同时也提供了活动相关的 提示、答案、延伸挑战以及替代方案 (这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你可以通过这本书让孩子玩得开心,也请你别忘记提醒他们:所有这些有趣的东西都是数学!

跟随精美的实验步骤彩图

做出让人人都惊艳的数学艺术作品


如果你和孩子还喜欢艺术,跟着书中详尽精美的实验步骤彩图,用家中都能轻松找到的材料,还可以一步一步做出让大人小孩都惊艳的神奇数学作品。



▲编辑部的“童二代”看了书后,自己练习缝制的三角形(用直线作出曲线)


作者介绍:

丽贝卡·拉波波特(Rebecca Rapoport) :拥有美国哈佛及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数学学位。她投身于哈佛网络教育,作为先驱者之一,她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别人。


之后,作为零售巨人亚马逊及云计算领域首屈一指的Akamai科技公司的早期创办者之一,拉波波特在网络革命中的几个基础部分发挥了关键作用。


后来,丽贝卡又回归她钟爱的教育行业,作为爱因斯坦工作室的首席运营官,引导孩子和成人进入STEAM世界, 爱因斯坦工作室 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孩子开发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创造性的学习中心。 目前,拉波波特在位于波士顿的学校开发并教授创新性数学课程。


J.A.约德(J.A.Yoder) :拥有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学位,她是教育家兼工程师,终身热爱猜谜和模式。她的教育理念是“需要动手的创造性工作是最有趣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她为校外课程开发并教授具有原创性的动手玩数学课程,这使她萌发了撰写此书的想法。 她最快乐的记忆来自数学里的“发现时刻”。


作者 丽贝卡·拉波波特为大家录制的视频



最有创意的暑期项目——定格动画

你在家也可以带着孩子做


如果你觉得数学还是太学科了,那么利用暑期让孩子学习如何用定格动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说是更具创意的暑期项目了。


说到定格动画,大家会想到什么?我们最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就是定格动画的经典之作。




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连续放映图片,产生动画的效果。常见的定格动画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这种动画形式的历史和手绘动画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为古老。


定格动画因为拍摄要求比较低,通过图片可以实现各种创意,所以孩子通过学习也能拍摄自己的定格动画片。


定格动画在国外是视觉艺术和影像艺术最常见的“入门课”,从开脑洞、构思场景、故事,到动笔动手制作背景、人偶,再到架起相机逐帧拍摄,用专业软件(iMovie就可以)合成短片,八九岁孩子就能完成。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给孩子的动画实验室》,是由美国专业的儿童艺术教育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孩子们编写的一本动画制作入门书,让孩子们在暑期学会:自己用好玩的定格动画,用更有创意的视觉手法,来讲自己的故事。


《给孩子的动画实验室》


适合年龄: 6-14岁的孩子的家长和老师

12岁以上的孩子可独立阅读


《给孩子的动画实验室》的作者劳拉·贝尔蒙特(Laura Bellmont)和埃米莉·布林克(Emily Brink)是美国The Good School的联合创始人和主要教师,她们的课程融合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和定格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她们还在 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 美国营地、学校和各种活动中教授动画制作。


作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

人们常常会问“孩子们真的可以制作定格动画吗?”“他们真的可以制作出这些场景和木偶吗?”“你能告诉我,如何来教我的孩子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我们写 《给孩子的动画实验室》 的目的就是帮助你们——老师和家长们,你们能指导孩子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妙作品,这些充满成就感的项目将影响他们一生。


现在,我们的孩子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软件和社交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用这些方式与世界发生联结。 但我希望他们不要丧失动手能力,以及使用最原始的材料来进行创作的渴望和动力。



使用最常见的材料

实现最个性的创意


在这本书里, 用到的材料和道具都很普通 从白纸、艺术纸、瓦楞纸,到杯子、订书机、肥皂盒等日用品; 橡皮泥、棉花、铜丝、吸铁石,还 糖果、饼干、橘子等食物。


只要稍加引导,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材料在孩子眼中、手中变成了另外一番充满魔力的景象。 通过定格动画,孩子们成为了平时最想成为的那个拥有创意“魔法”的人,这会让他们自豪不已。


使用黏土、颜料、纸张等材料制作人偶及布景,是非常有创意的手工过程。当把这些与定格动画拍摄和制作过程相结合,一切将会变得很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这样的结合,天马行空又目标明确,非常适合儿童和青少年。


下面这个视频就是用一摞彩纸做出来的,五六岁的孩子在大人的帮助下就能完成。




用多样的动画技术

帮助孩子现实自己的创意


虽然用到的材料和道具都很普通,但 只要稍加引导,孩子们自己就能创造出惊艳的视觉效果,因为这本书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用多种动画技术来讲故事。


这些实用多样的技术包括:


  • 动画入门: 从基本的动画制作方法,到对装备、技术、镜头、音效的介绍。


  • 传统的动画技术: 西洋镜、手翻书、赛璐珞动画。


  • 俯拍视角动画: 在二维表面进行创作、让角色“动”起来。


  • 平视视角动画: 手工缝制人偶、用黏土制作角色和道具。


  • 真人定格动画: 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视觉艺术创作。


  • 具有影响力的动画大师,欣赏优秀的外国动画短篇


孩子们的想象力像多米诺骨牌,只要轻轻开启第一步,就会不可抵挡地推出一整片绚丽的世界, 以拿破仑的话就是: Imagination governs the world(想象力统治世界)。

这样的小魔术视频,简单好拍,却是孩子练习动画技术、演练制作过程的好机会。


如果想要拍摄更多更精美的动画片,还是需要一些专业道具的,华东师大出版社专门为 《给孩子的动画实验室》准备了一套专供拍摄的材料盒。




其中包括:


材料盒详细展示请见以下动图:





《给孩子的数学实验室》


这本书由一系列数学实验组成,通过指导语、全彩的示意图和照片的引导,孩子们可以或独立或在成人协助下完成每个实验。 37个实验从简单到复杂, 涉及几何、拓朴学、地图着色、曲线、分形、七巧板、火柴棍谜题、尼姆游戏与图论,9大数学领域。


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探索相同概念的机会,通过将数学与游戏、艺术项目相结合,孩子们理解到真正的数学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同时也对像数学家一样思考的自身能力充满了信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