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384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强哥和上海,都被逼的放大招。。
文章火了,感觉要破10万+的样子。
达叔探讨的是定义权、解释权,是拿强哥作为话题的引子,探讨更深刻、本质的东西。
一群脑袋发热的,干着搬砖的活,力挺强哥没错,这就显得自己很聪明了。
6月15,达叔线下见面会--南京站。
线下见。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回家吃饭,和达婶、女儿聊天。
达婶问,上海昨天的放松,尺度还是不够大,对我们没有太多利好,仍然没有给更多机会。
后面,还会继续再放么?
达叔说,会。
但这一步步,钝刀子割肉、挤牙膏式的操作,在某种意义上,会对一部分人造成误伤。
就像你是一个老师,布置的作业,一群学生都不做,你自己的教学工作无法交差。
再这么搞下去,你就要下岗失业了。
然后,你先喊了一嗓子,快点去做作业。
有几个听话的学生,就去做了。
剩下,还有一群不听话的。
你看了一会,又继续喊,谁要是现在去做作业,我就给他一块糖吃。
又有几个学生,去做了。
过了一段时间,你又喊,说要是去来做作业,我不仅给他糖吃,还能给他加分。
再后来,又加码奖励10块钱、100块钱。
你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做作业,但早期最听话的学生,并没有得到最大的犒赏。
而最不听话、最顽劣、最后才扭扭捏捏去写作业的人,却得到了糖+分数+10块钱+100块钱。
这种激励的方式,就有问题了。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自己信用的透支,对自己基本盘的背叛,有记忆能力的人,下次就会待价而沽。
鼓励背叛,鼓励离心离德。
真正的方式,应该是像香港那样,一步到位,先把市场激励起来,让听话的人,先吃肉。
市场起来后,再逐步收网。
让后听话的人,只能喝汤。
让不听话的人,连汤都不给喝,只给接受惩罚。
以此,不仅能把市场快速拉起来,还能徙木立信,令行禁止,在下一次危机来临的时候,激励大家团结。
这样操作,才是激励相容。
按照目前的操作,一个买千万以上房子的人,早买的人,比晚买的人,每个月要多支出近万块钱的利益。
越听话,越被惩罚,以后的队伍就更难带了。
有其他的解法么?
有。
就是早买的人,是买在楼市最黑暗的时间点,价格能砍的最多,而现在风向转变,价格回调、优惠撤回。
多支出的利息,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这一轮的牛市、熊市,是一面很好的照妖镜,能看清每个人的思考深度,也能给认知以百万、千万级别的犒赏。
认真体会大熊市。。
当然,每次达叔看多楼市,后台都是一片唏嘘,觉得没戏,然后给出了一大堆的理由。
有必要争论么?
没有。
看多、买房是需要理由的,而不买,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贫穷,就够了。
这种贫穷,要么是物质上的贫穷,要么是认知上的贫穷,沾上一个,就足以袖手旁观了。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所有的救市动作,都无济于事,肯定救不起来。
原因是什么?
大家都穷。
这完全,就是以己度人了。
自己穷,就好好的承认自己穷,没必要觉得其他人都穷,穷人和穷人玩,富人和富人玩。
你的圈子,看不到有钱人而已。
你的圈子告诉你,穷人都找不到工作,而另外一些圈子告诉达叔,有很有钱人,找不到投资品。
原本想的一鲸落,万物生。
结果房产这一鲸真的被打落了,万物都跟着一起落,甚至落的更惨,几乎所有理财产品,都爆了。
土地、劳动力、资金,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土地价格降,资金找不到出路,劳动力能找到工作?
不可能的。
全部卡死了。
想重新回到原来的繁荣景象,就得把地产这个润滑剂拿出来,把整个生锈的机器,再润滑一下转起来。
创造财富,是很难的,但转移财富是比较容易的。
只要上海彻底放开,就会对全国的有钱人剩余资金,进行大规模虹吸,京沪深房产就是资金的信仰。
上海的崛起,就是财富转移造成的。
原来,就是一个破烂的小渔村、滩涂地,1843年,被正式宣布开埠通商。
立马就发展起来了么?
没有。
十几年后,天平天国杀入江南地区。
江南富庶拖家带口的跑进了上海,一退一进,上海的江湖地位慢慢就和周围的城市,拉开了距离。
随后,原来的漕运被海运取代,上海的租界特权,司法等规则,秩序带来了繁荣。
繁荣,就会进一步吸引人才和财富。
就进入了正向循环。
同样的逻辑,中间一段时间,上海的衰落,人才和财富的流出,造成了香港的崛起。
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已经跌至了0.6% ,叠加老龄化很严重,为什么迟迟不放大招?
就是给周围其他城市,一条活路。
上海自认为,只要自己放开,张口开始吸,一定能吸的过其他城市,一定能吸到足够的人口和财富。
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这样自认为的。
问题是,一定能成功么?
不知道。
周围的杭州、苏州、南京等其他城市,已经很牛逼、很宜居,也能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了。
所以,需要找机会,测试一下。
政策,是有惯性的。
不能搞突然袭击,否则,周围的城市会破口大骂的。
而现在,就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窗口期。
大家都困难,需要京沪深这样的大哥,带个头,你带头吃肉,大家就可以在后面跟着喝口汤。
身后的小弟,有没有被大哥虹吸的风险?
有。
但这种虹吸是平等的,是对周围所有城市一律平等的虹吸,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可以忍一下。
而上海,也需要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理由。
需要一个开展大国大城、重新大规模虹吸人口、重新给人口结构换血的借口。
2024,就是一个难得的台阶。
既是帮了自己,也是帮了其他城市。
达叔的这个推演,会实现么?
大概率,会的。
借力打力,不浪费每一个场危机,用困境形成共识、倒逼变革,才是操盘手几十年擅长的手段。
否则,深层的变革,就难以推动。